一例一般心理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一例一般心理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杨少龙徐文涛许剑琪

杨少龙徐文涛许剑琪(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关键词】焦虑情绪;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中图分类号】R39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549-02

1来访者一般资料

王某(化名),女,19岁,汉族,本校护理系大一学生,身高1.65米,无重大疾病史,来自教师家庭,家庭无精神病史,有一哥哥。

2求助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近一个月来心烦意乱,情绪低落,有强烈的自卑感,上课打不起精神,思想难以集中,学习兴趣下降,晚上易失眠,休息质量差,担心影响学习,很焦虑。

3咨询师对问题过程的描述

求助者衣着整洁,举止得体,谈吐优雅,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但面容憔悴,目光游离,双眼有血丝。

求助者参加高考,由于没有正常发挥,致使高考成绩不理想,没能上一流的大学,上了本校的护理专科,心理很不舒服,认为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就没有前途,自己很笨,一无是处,辜负了老师父母的期望,无颜见老师朋友,有强烈的自卑感,又特别的烦恼,情绪多变,爱发脾气,睡眠差。

4来访者背景材料

4.1个人成长自我描述。我来自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中学老师。兄妹二人,从小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学习成绩中等,但因为个子又高又漂亮,能歌善舞,从小学到高中在学校就倍受关注,家长对我百依百顺,又有哥哥的爱护,有较高的理想,所以很有自信心。

4.2一般现状的自我描述。哥哥考上名牌大学后,受到了来自学校、家长及亲朋好友的更多的关注,致使她坚定信念:一定要竭尽全力考上理想的大学,让更多的人羡慕我。高三成绩中等,一直很稳定,自己感觉有把握考上理想的本科院校,谁知考试时没有正常发挥,导致成绩不理想,只上了护理大专。至此心理很不舒服,认为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己很笨,一无是处,辜负了老师父母的期望,无颜见老师朋友,有强烈的自卑感,又特别的烦恼,情绪多变,爱发脾气,偶有哭泣,睡眠差。开学以来,心情仍不能平静下来,担心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健康,自己也知道要打起精神,但总也不能集中思想,晚上失眠,偶有哭泣,想尽快解决,从新找到自我,使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开始新的生活。

5咨询问题的归类与诊断

5.1是否精神病的基本判断。根据病与非病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想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重性精神病。

5.2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5.2.1根据病与非病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想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重性精神病。

5.2.2该求助者因高考失败引起不良情绪持续时间较短,只有一个月时间,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之下,没有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一。

5.2.3该求助者目前的主要症状是焦虑、担心、情绪低落、睡眠不好等,其他体检正常,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

5.3鉴别诊断:

与以下症状进行鉴别诊断:

5.3.1与抑郁症相鉴别:王某虽出现情绪低落,偶有哭泣症状,但无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且症状持续时间仅为一个月,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5.3.2与焦虑性神经症的鉴别:焦虑性神经症一方面是焦虑的情绪体验,另一方面,是焦虑的身体表现,运动性不安和植物功能障碍,以广泛性焦虑,或惊恐发作,为主要临床形式。王某虽然有焦虑的情绪体验,但没有焦虑的身体表现,同时根据鉴别神经症与正常心理的标准,他的心理冲突属于常型,与现实处境直接联系并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且焦虑担心的症状较轻,神经功能基本正常,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仅一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5.3.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比较强烈,内容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损害,病程超过2个月,而王某的心理问题并没有泛化,也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较短,约一个月,故可排除心理问题。

6原因分析

6.1生物原因:19岁,女性,无重大疾病史,其家族无精神病史,体检无异常,可以认为无明显生物学原因。

6.2社会原因:(1)从小发展都很优秀,自己和家长对其期望值很高。(2)自己高考失利,对其影响很大。(3)近期马上要进入新的学习生活,担心自己如果不好好学习,对自己将来的生活影响更大,固有明显压力。

6.3心理原因:(1)自小养成追求完美的个性。(2)情绪、情感方面受懊恼、自责、焦虑、担心等情绪困扰。(3)在行为模式方面面对不良情绪缺乏自信心,缺乏有效的解决自己问题的策略和技巧。(4)认知方面,对现实世界存在不良认知,认为一次失败就是终身失败

7咨询方案与知情同意

7.1咨询目标、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并同来访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缓解不良情绪,减少不良行为,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提高睡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建立和增强自信提高承受挫折,处理问题能力。

终极目标与远期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7.2依据的理论和技能,认知疗法中的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是埃利斯关于非理性思维导致情绪障碍的主要理论,强调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来源于个体的非理性观念。

7.3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义务

7.4明确咨询收费,时间安排及收费情况:咨询定位7次,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定于每周五下午5:00—5:50(特殊情况提前协商),由于是学生,免收费用。

7.5具体咨询过程

7.5.1心理诊断阶段首先利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来访者充分表示共情、尊重、积极关注等态度,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形成信任的咨询关系,然后通过摄入性话题,收集来访者大量临床资料,形成初步诊断;在找出来访者最希望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与来访者共同协商制定咨询目标;咨询师还应向来访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来访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咨询师要使求助者认识到A、B、C之间的关系,并使他能够结合自己的问题予以初步分析。

7.5.2领悟阶段。通过理论的进一步解说和证明,使来访者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不是由于生活事件的影响,而是由于他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

在本阶段咨询中,进一步明确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例如“认为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就没有前途”“我很笨”、“我一无是处”。

7.5.3修通阶段。这是合理情绪行为疗法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此阶段中,主要利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使来访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与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有什么证明你在一次高考中失败了,你就是一个失败的人,那么你以前那么多的优秀表现是什么?你能否保证每个人在每件事上都不出差错,如果他们做不到,那么就没有前途了吗?只有改变不合理信念,才能改变他目前的症状。

7.5.4再教育阶段。在本阶段中,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是新的观念得以强化,通过会谈肯定求助者的自我改变,全面回顾和总结整个会谈的基本情况,强调咨询要点,使求助者进一步了解自己的问题的前因后果,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帮助求助者运用学到的方法和经验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8咨询效果评价

8.1求助者自我评估:求助者睡眠状况改善,心情明显好转,不再胡思乱想,能以正常的,全新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对未来充满了理想希望。

8.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态改变的客观事实:新学期开始,求助者能很好的融入新的班集体中,并通过班干部竞选,担任了本班的学习委员。重新开始了崭新的学习生活。

8.3求助者周围的人对求助者的评定:求助者的家长说求助者睡眠质量有所提高,能够与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学习劲头足了。

8.4咨询师评定: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在情绪和认识上有所改善,焦虑症状基本消失,情绪以朝积极方向改变。

9总结

9.1需要肯定的方面:整个咨询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时开始也是关键,开始对来访者的理解、尊重、共情、真诚建立起了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为咨询过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9.2需要改进的方面:咨询技术不够灵活,对来访者不合理信念的探查不很全面,对于家庭作业重视不够,对求助者的社会支持重视不够。

9.3经验总结:对来访者做到真诚尊重,首先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对理论技术要更深入的领会和学习,以便能够熟练运用。参考文献

[1]郭念峰《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2]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3]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作者简介杨少龙,男,1979-7-19,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助教,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