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胁性负码生长——癌病本质再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4

迫胁性负码生长——癌病本质再探

鲁仲强

鲁仲强

湖北省大冶市自然医学研究会

【摘要】对于癌病的认识,自古以来,观点与现实参差,总让人惋惜。深思之余,不难发现“肿瘤”这一说词,是让症状掩饰了本质,加之某些权威与利益的纠结,致使大量患者因误诊或恐惧病名而去。故亟待正本清源,重新认识癌症本质,重新给癌病立名。经研究表明,癌病的发生,是因某种迫胁(物源性,人气性,自我性)而导致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片段上的编码劣变重排,以及正常的细胞生物力扭曲转向所致。这时,准癌基因发源,准癌细胞产生,若再有二者的合劣效应,则原生癌细胞形成并失控生长。因此,迫胁性伤害,蛋白编码重排,生物力负向逆转,细胞反常规生长,是癌病本质的四大属性集合。所以,这号病当将原名更正为“迫胁性负码生长”。据此,癌病的梳理与复初就有了明确的时间表。

【关键词】症状;准癌基因;准癌细胞;迫胁性;负码生长;立名

【中图分类号】R8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358-02

本人于《医学信息》2015年第14期内发表了拙作《生命内讧的梳理(一)一一癌病复初的散论与设计》,其中关于癌病的本质有如下叙述:“①癌病是生命体的一种自身性紊乱;②生命体自身性紊乱,始源于其生命活动的自我迫胁。若并合这两个基本点,则有癌病的一种通俗的说法:癌病是一种自我强迫症。”这里,我们就这个论题作进一步探究。旨在抛砖引玉,共克痼疾。

1、对人类认识癌症几千年接力的思考

关于癌症的认识,自古以来确是纷纭繁杳,众说盈天。诸如,俄罗斯人早在4500年前就触及了肿瘤;从远古的埃及莎草纸上的记录中,已找到了关于癌症的内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症瘕的说法;古希腊被誉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于公元前4世纪将肿瘤描述为螃蟹;后来他的弟子普科伦特认为癌是体液失衡的结果,是黑胆计忧郁症的附属物,等等。

近代关于癌的认识更是千姿百样,万象不一。你看,德国病理学家鲁道夫?魏尔啸创立细胞病理学,认为癌是体细胞突变的结果。美国医生劳斯在鸡纤维肉瘤组织内发现了一种病毒,由此提出病毒是人类肿瘤的致病原因,于是就有了化疗技术。进入本世纪,专家们通过细胞染色体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确立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逐步演变的过程,细胞通过一系列进行性的改变而恶性发展(由此,三位美国科学家获2009年度医学诺奖)。这一过程中,常积累多种基因改变,其中既有癌基因的激活和高表达的发生,也有抑癌基因和凋亡基因的失活,还涉及大量细胞周期调节基因功能的改变。这一过程可以由于先天遗传的缺陷而较早发生(即源于遗传种系细胞的癌症),也可能由于后天的各种环境因素作用导致体细胞基因突变而在生命较晚时期发生(此类更为多见)。因此,将癌症的发生人为地划分为启动期、促进期和发展期。这一理论似乎成为当今肿瘤研究中广为接受的支点,其核心内容是将癌症的本质归结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各种环境和外源性因素最终影响基因的改变而致病。

关于癌症的认识,以上内容也许是百里抽一,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严肃思考。其一,古人关于癌的叙述多指体内外包块,这一包块并不专指今人所说的恶性肿瘤。如希波克拉底描述的螃蟹是非溃疡性和溃疡性包块的总称,不是专指现代意义的肿瘤。其二,当代对癌本质的认识从多次诺奖容易看出,结论缺少成熟或存在模糊,更有迷信权威之嫌。因此,对于癌病本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探究。

2、让当今癌医学与现实世界对对话

先说说化疗。上述已谈到,美国人劳斯因为在鸡纤维肉瘤组织内发现了一种病毒,就将癌的病因归结为病毒,于是有了化疗技术。可是,50多年过去了,化疗并没有显效。这在人们的心目中就自然形成了一种无声语言:“癌病可能不是病毒所引起的。"再谈谈手术。早期西医甚至当今疗界,用切除肿瘤病灶的方法治疗癌症。这事看起来很科学,因为清除了病灶,疾病就自然没了,这是10岁小孩都能弄懂的道理。然而,问题在于“病灶”一词。有史以来,关于癌的本质,一直不为人们真知,所有说法(包括几次诺奖)都摇摆在探索之中。因而,病灶之说,缺少病理本质的支持。正因为如此,手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可是,现实偏偏相反,不但认可病灶,还将这虚性病灶的外貌(肿瘤)说成是能够概括本质的病名,即肿瘤。显然,肿瘤是这号病的一种最显著的外在表现,而非本质。所以,将这号病取名为肿瘤是一种假性概念。

至于用放疗的方法去杀死癌细胞的事,就更不用说了。几年前,美国科学院院士托马斯指出:“在癌症治疗中所作的很多事情一一手术,放疗,化疗等,都属于半拉子技术。因为这些措施都是指向业已形成的癌细胞,而不是针对细胞转变为螯生物(肿瘤)的机理。”

现在来看看癌患者之现实。

在我发表的第一篇癌科学论文中,列举了几个例子。其中一个50岁的男同志,因喉部有点儿干燥不舒服而入省级医院诊治,谁知道,一番检查之后,医生给出了一个食道癌的结论。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放疗,化疗,手术,攻毒散结性中药,一统的派上了用场。结果,这个入院还十分健壮的人,短短几个月就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他给亲人留下了一个千古问题:“这号病怎么越治越坏呢?”浙江省温州市一名陈姓癌病专家说:“经我检查确诊的癌患者没有一例活着。”不过,现实中也有另外的例子。有一个47岁的男子被确诊为肝癌,因为家里很穷而拒绝了手术。回家后他找了当地医生吃些中草药。肝部疼痛时,自个儿食点生辣椒临时止痛。这人意志特别坚强,且嗜好写作。他常对人说:“在我临死之前,一定要写本好书出来,留给后人做个记念。”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八年后,完成了一部巨著,肝部一点儿也不痛了。至今,人还活得好好的。在他的著作前言中写进了这样一段话:“我全不知道肿瘤是怎么回事,几年没去想它,包块如何就没了呢?也许是诊断错误吧!”

现实中有太多的例子,有太多的肺腑之言,都与现行的癌医学相差甚远。如果用辩证法的观点审视这个问题:现实与癌医学只有一方是对的。因为,它们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

3、癌医学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癌医学所面临的第一大挑战就是实事求是。无数病例告诫人们,几乎所有真正的癌症均不能被现代癌医学技术(包括中医解毒散结攻坚之类)治愈。这足以说明,癌医学缺少科学因素,其中,包括癌学理论。

癌医学所面临的第二大挑战是螃蟹思维。肿瘤的权威病名最早被称为螃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这一概念一直支配着肿瘤学科而未曾撼动过。殊不知,螃蟹是一种外貌,一种非本质性的代名称。因此,更改肿瘤(包括恶性肿瘤、癌等类似名词)的名称,已是迫在眉捷的事。

诺奖权威是癌医学所面临的第三大挑战。自上个世纪以来,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接连不断地颁发给癌医界(主要是癌本质的揭示),并很快地被付诸于医疗实践。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些医疗实践并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反而加剧了死亡的速度。寻思因缘,就是因为诺奖虚拟了一个巨大的医学权威,即便是以后几近否定,但也无济于事。

第四大挑战是缺少重大癌疗理论。可想而知,一种没有科学理论作根基的治疗无异于盲人摸象。这是明摆着的理儿。其实,目下几乎每一个癌医学工作者都清楚,现行的癌医学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沿袭着远古时代的螃蟹思维。这必然锁定天下的癌疗在挑战中胜算不足。当然,现实中也常常有一些新的说法冲击医界,但总体上依然缺少系统性、科学性和创造性。

综合以上四大挑战,人类癌医学亟待一种崭新的可以涵括古今癌医学的最自然性理论破茧而出。

4、关于疾病、症状与肿瘤

什么是疾病?通常是指生理上或心理上所产生的不正常的状态。过去,世界卫生组织对疾病也下过定义,即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作用下,因自我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进入21世纪,世卫组织对疾病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所有疾病和衰老都是机体内细胞的损伤、衰老和死亡造成的。如果组成器官的细胞达到了30%以上的病理改变,就会引起器官相应病症的出疾病的病根。当细胞凋亡的数量达到了相对功能区的30%以上时,机体就开始产生疾病了。

什么是症状呢?这里指临床症状。按一般的通俗说法,症状是指生物体因发生疾病而表现出来的异常感觉和状态。如咳嗽,头痛,胃部不适等。医学上的临床症状特指所有疾病表现于体外或患者自身感觉不适或使用仪器检查出来的状态和依据。世卫组织为症状所下的定义是: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

再看看肿瘤(这里专指恶性肿瘤)一般的解释是:机体的某一部分组织细胞长期不正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就叫做肿瘤。目下似乎最先进的解释为: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

让上两种解释可以算作肿瘤概念的权威定义。很容易看出,第一种说法用“长期不正常增生”的疾病过程忽悠去了疾病的本质。第二种定义基本算是权威的,但在深刻性和全面性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更重要的一点是没有超出“现象性概念”的旧有范畴。科学的概念不是现象性的,而是本质性的。这第二种定义主要不是内容上的问题,而是概念本身已被框死在了现象的囚笼中,即肿瘤是这号病外显出来的症状,不是该病的本质。因此,我们认为,现在通行的医学词语一一“肿瘤”或“恶性肿瘤”或“癌”或“螃蟹”或“赘生物”等,都是在定义这号病的主要症状或症状群,而不代表这号病的名称和本质。

5、准癌基因的讧码机理分析

我们知道,原癌基因是细胞的正常基因,其表达产物对细胞的生理功能极为重要。人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这种原癌基因。这种基因一般表达水平较低,而且受生长因子调节。如果因为致癌三因素(物源性,人气性,自我性)导致原癌基因发生变化而形成准癌基因,则其内讧性就会显形。这里,最有价值的两个序列或机理需要弄清,一是原癌基因的始增殖,二是准癌基因的拷贝量增加。下面作些浅显分析。

(1)原癌基因的讧动表达。原癌基因的正常表达主要有三个特点,即具有①细胞分化的特异性;②细胞类型的特异性;③细胞周期的特异性。一般来说,这些特点都有利于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导致原癌基因c-ras编码白的21kD和p21(合简称RAS)遭受12,13和61位密码子突变,则会使GTP酶产生活性,从而加强转导信号。这个过程可称为原癌基因的讧动表达。哲理告诉我们,突变的发生其实不是偶然过程,而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导致原癌基因的这种结果,就是因为较长期性的或较强烈性的源于基因之外的非正常刺激。有研究显示,编码蛋白RAS中12,13,61这三个点位上的化学键比较脆弱,容易遭破坏而断裂,因而常常成为肿瘤发生的最源头生化性劣变因素。故我们称这三个点位上的编码蛋白或其它相当于这些点位的蛋白编码为讧码。

(2)准癌基因易面性讧动。上述编码蛋白的某些脆弱性点位一旦发生突变断裂,除了酶激活和转导加强之外,同时会发生染色体易位。这时,染色体的一部分发生断裂而脱离,并与其它染色体发生结联性重排过程。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打乱原癌基因的次序,致使细胞周期性等特异功能动摇。同时,易位使原癌基因与另一基因形成融合基因,即产生一种具有激活性质的融合蛋白,如易位t(9:22)使c-abl与bcr融合产生P210蛋白。这种蛋白可使原癌基因发生激活效应。像这类因为易位而融合的基因新组合,我们就叫它为“准癌基因”。准癌基因通过易位面使原癌基因表达增高,即基因拷贝数量增加。如果易面继续扩增,并发生逆转录和加强启动子序列,则就可能形成表达失控(讧动)的真正意义上的癌基因。这时,原癌基因的产物,如生长因子的fgf家族,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的src家族,核内DNA转录因子的myc家族、fos家族、ets家族等,都会失去原有功能而转变为失控状态,形成癌基因,从而进入早期恶性肿瘤阶段。

从原癌基因到准癌基因,再到癌基因甚至恶性包块,均是一系列遭受内外刺激而促发的回应性生命活动过程,是必然的结果。

6、有可能力对于准癌细胞形成的讧动作用

准癌基因的形成与讧动,是准癌细胞生成的一个生物化学性的决定因素。然而,准癌细胞的全面生成还需要另一个生命物理性决定因素,这就是有可能力的讧动作用。何为有可能力呢?这在拙作《生命内讧的梳理(一)》中讲得很明白。有可能力是能够驱使生物(亦可是细胞)去作为的动力,其外在形式表现为“有可能成为现实的一种渴望”。比如,想找一个碗而去厨房,是因为厨房内有可能放置碗。这种驱使你动身去厨房的力量便是有可能力。有可能力是一种意识性内力(这种力虽然也遵守物理规律,但性质不同。这种力是含有生命成份的生物力。对细胞而言,其有可能力可俗称为细胞力)。什么是准癌细胞呢?《梳理(一)》中亦有叙述:

癌变之前的极少数可能酿成恶性肿瘤的细胞称为准癌细胞。所有癌细胞均是由准癌细胞转变或发展而来的。

准癌细胞又是如何生成的呢?一般来说,正常细胞即便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也很难成为准癌细胞。因为,绝大多数细胞都会创造一定的条件自动生存而度过难关,只有极少数细胞因为“愤怒”而可能出现两种极端的现象。一是被机体的正力量(如白细胞的吞噬力量等)消灭而死亡,一是在负性有可能力的支撑下发生讧动。所谓讧动,就是违背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选择一条对抗的扭曲生存的恶变方式,继续生存下去。我们把这种支撑违背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逆反力量叫做负性有可能力,把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驱使力量叫做正性有可能力。正性有可能力与负性有可能力合称为有可能力。上述极少数因为负性有可能力的支撑而产生“愤怒”的细胞,被称为准癌细胞。准癌细胞和准癌基因有着平行产生和发展的共轭时空。

负性有可能力来源于机体自身的潜在能量力(静电力、范德华力、诱导力、色散力甚至引力等力量的负向有机合成)。假没有两个细胞,圴持有负性有可能力。在其中间放置一微压缩弹簧,释放后,微弹簧对两个细胞的作用力,在数值上就是这两个细胞潜在的能量力。当这一能量力大于细胞的一般生存力时,其讧动作用在基因劣变的伴行中有可能使这个细胞转化成准癌细胞以致真正意义上的癌细胞。下面以血癌(白血病)为例,对负性有可能力的讧动作用进行估算。

设白细胞的活动量为P=MV,这时的潜能为E=1/2MVV。当因身体某种原因的强迫而被激怒时,造血干细胞就加速增生,但其成度V大幅度降低。假设成度只有2/3,这时潜能为1/2M(2/3V)(2/3V)=2/9MVV。这也表明,它所需要的能量大为降低,从而为其数量的猛增创造了条件。又因为,这种“半成品”生产的速度快或者“变成度A”的值大,其活力T就大为缩水(T=V/A)。根据变成度定律F=P/T,F会取得很大的一个值。式中,活动量p大为增加,活力T大为降低(都是一些“好吃懒做”的无赖细胞),故负性有可能力F的值大大增加,是正常细胞的几倍甚至更大。这便是血癌细胞巨大威力之源(本自然段之公式、概念等均可参见拙作论文《生命内讧的梳理(三)一一生命活动的量化与病态社会生活散析》)。

7、关于迫胁性负码生长的医学立名

前面已述,关于肿瘤一词,最早是由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来的,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他用carcinos和corcinoma来描述非溃疡性和溃疡性的肿瘤。在希腊语中,carcinos和corcinoma都是指螃蟹。只所以用这样的两个词来命名这号病,是因为肿瘤是可以扩散的病,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螃蟹的钳子向四处张开而横行霸道的样子。不过,希波克拉底在当时所言的肿瘤还不能完全反映这号病的本质属性(更不是本质属性的总和),而仅仅说明这号病所显示出来的一种症状或症状群一一非浸润性或浸润性包块。因此,肿瘤(包括恶性肿瘤)一词,委实不应该继续用作这号病的代称,即肿瘤只能作为一种症状的名称,而不能定释为一种疾病的专属概念。

关于癌或癌症等词,是怎样造出来的呢?“癌”字造出时间为1264年前后(中国南宋时代)。当时的癌指痈疽和脓疮之类,不含现代医学中癌的意义。癌字真正变为恶性肿瘤的代名词是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他们将西方国家的恶性肿瘤翻译为“癌肿”。1857年之后,癌肿和癌等日语传入中国,但直到20世纪中叶,癌作为恶性肿瘤才正式被中国医学界确定下来。至于癌症和癌病等词则是后来我们国家自行发明的。所以,在中国代表恶性肿瘤的“癌”,只有被呼唤60余年的历史。癌,在外国一般都称为恶性肿瘤或螃蟹或赘生物。癌的英语是cancer,意思为山蟹。因此,相对于恶性肿瘤,“癌”这一病名就更为离谱了,故建议在我国停用或他用,不可用作恶性肿瘤的俗称。即便是恶性肿瘤的病名,也与其病理本质相差甚远,它们的字义或词名都只有“症状”或“症状群”的属性,不符合概念的定义原则。由此可见,关于这号病应该重新命名,以求正本清源,亮显科学。

上一节已明确了癌病的本质内容,并从物源性、人气性、自我性以及生物化学和生命物理学等不同侧面共同界定了恶性肿瘤的内涵与外延。这里,我们有理由呼吁人类医学界为这号病重新确立更为科学的名称。作为本人的一孔之见,我为这号病起用一个新名字,叫做“迫胁性负码生长”。

关于迫胁性负码生长的医学立名,其主要理由皆已前述,这里再补充3点。①新病名能反映作为概念“迫胁性负码生长”之最核心的本质一一迫胁性。这种迫胁来自于三种可能,即物源性,人气性,自我性。②新概念直接点中疾病发生在分子和细胞两个微观层面上的本质过程。即脱氧核糖核酸等分子层面的基因编码变化,导致疾病原生性程序启动;细胞层面上的负性有可能力出现,致使其正常的生命活动方向发生重大改变。③用“生长”一词替代“增生"“增殖”等,更能体现恶性细胞变态生存的生物活性本质。三者并合命名,可以较理想地框定这号病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迫胁性负码生长的医学立名,亟待相关高层的审究与确立。

8、根治癌症的时间表

其实,关于癌症这号病,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认识上的偏见和行为上的偏颇。照古人的意思,这号病是一种“忧郁症的附属物”,是“体液失衡的结果”,是“症瘕”,是“螃蟹”,是“赘生物”。这是认识上的偏见。再列举现代人的通例,即在还没有搞清楚病因、病理及病的本质的情况下,就人为地大量使用医疗手段和定型的技术,造成大量患者死亡和子虚乌有的骇人气氛。这是行为上的偏颇。透过这些现象,我们不难看出,所有的古今癌医学几乎都是同一种倾向:过于看重症状,或将症状有意无意地混作了病理本质。

我们知道,防治癌病,只能是弄清病理本质之后的事情,不可以夸大症状,不可以凭空恐惧,更不可以随意治疗。因此,根治癌病的第一个时间标段是正本清源,让这号病的本质回归社会现实,回归自然。根治癌症的第二个时间标段是根据癌的本质制定医疗方案,研制药物方剂和医疗手段。由于竞争、利益、深度广度等原因,这个时间也不会短,少得三五年。宣传接受和弃旧图新应该算作根治这号病的第三个时间标段,也得两三年或更多。最后是步入正轨。因此,历经四个时间标段,以实现全面解决癌症问题,所需要的理想时间应该是15年左右的事。

不过,地区性梳理或局部的诊疗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里,需要有以下四个程序。其一,确立新的理论,营造科学的诊疗和人气环境。其二,推广医科成果,铸造新的医疗实体,如拙作《梳理(一)》中讲到的桃花源医院等。其三,切实做好患者的思想和宣传工作。比如,通过媒体酿造一个科学的人气氛围。其四,贯彻“迫胁性负码生长”的医疗方针:①解除或改善患者疗前的恶劣或不利于生命活动正常运行的体外环境,即前述的“物源性”问题;②解除或改善患者的心理压力;③使用一定的医疗手段、药物和疗具。如药剂“抗内讧素”,疗具“轻松生活”等;④保持必要的医疗时间,包括梳理期,复初期,一般不得少于1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