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中的末梢血与静脉血检验效果对比万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3

血常规检验中的末梢血与静脉血检验效果对比万毅

万毅

雅安市名山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雅安6251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血常规检验中的末梢血、静脉血检验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2015年4月~2016年11月期间接收的94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4例患者均于同期实施静脉血、末梢血采集,对比2项采集标本的检测结果差异。结果:本研究94例患者血常规检验的末梢血、静脉血检验结果对比可知,除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之外,末梢血检验组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红细胞比容(HT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C)、平均红细胞体积(H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水平均相应低于静脉血检验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血常规检验中,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相对末梢血检验结果较为稳定,且数值也比末梢血精确,可相应强化疾病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静脉血;末梢血;检验结果;对比

Routinebloodtestintheperipheralbloodandvenousbloodtestresultcontrast

Wanyi

Ya'anCityMingshandistrictpopulationandfamilyplanningservicecenterofSichuanYa'an625100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isofroutinebloodtest,thedifferenceofvenousbloodtestresultinperipheralblood.Methods:randomlyselectedfromourhospitalclinicallaboratoryinApril2015toNovember2016receivedduringtheperiodof94patientsundergoingroutinebloodtestsastheresearchobject,94patientswereallinthesametwotestresultsofsamples.Results:94patientswithroutinebloodtestofperipheralbloodandvenousbloodtestresultscomparisonshowsthatbesidestheaveragepatient'sredbloodcell(RBC),whitebloodcells(WBC),redbloodcellvolume(HTC),hemoglobin(HGB),platelet(PLC),averageredbloodcellvolume(HCV),averageconcentration(MCHC),lowerthanvenousbloodlevels,P<0.05,thedifferencei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Conclusion:thecurrentroutinebloodtest,provideareferencebasisforclinicaltreatment,isworthpopularizingcomprehensiveapplication.

【Keywords】Routinebloodtest;Venousblood.Peripheralblood;Inspectionresults;contrast

血常规检验乃是临床较常见的基础化验检查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全身体检的最基本检验项目。从血常规检查指标来讲,主要涉及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范畴,通过血常规检验对患者细胞基数及形态变化、分布情况作出综合分析,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如贫血、血夜系统的疾病、免疫系统的疾病等。目前,针刺采集静脉血、末梢血检验为常见血常规检验模式。通过将不同途径采集获取的血液标本,置于血液分析仪中检测,得出最终的检测结果辅助临床疾病诊断。目前,针对血常规检验中的末梢血、静脉血采血,业界学者存在着不同看法,有学者认为采集末梢血检验更为准确,且具有着快速方便痛苦小、易于患者接受;而更多学者则存在静脉血检验结果更具准确规范性的认识[1]。本研究为深入分析2项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检验差异性,选择最适宜临床应用的检验方法,针对性选取了我院检验科2015年4月以来接收的94例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集了静脉血、末梢血实施了血常规检验,并就不同采血方式下患者的检验结果做出了综合对比,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检验科2015年4月~2016年11月期间接收的94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纳入9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6例,患者年龄区间为18~71岁,平均年龄(34.2±5.7)岁。且为了便于表述,本研究在总体患者例数不变的基础上,依据不同采血方式表述为静脉血检验组、末梢血检验组,经检验结果分析,本研究94例患者均排除肿瘤、血液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症状患者,患者疾病类型为呼吸系统疾病41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32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14例、其他疾病患者7例。所有患者均为知情自愿纳入本研究。

1.2方法

1.2.1采血方法

本研究所纳入94例患者的血常规检验采血工作,均由同一医务人员实施采集,每名患者均进行重复采血1次。采血前,合理引导患者保持情绪平稳,于清晨8:00左右空腹采集。静脉血采集时,先予选择肘部静脉作为采血部位,假若患者肘部静脉不明显,那么则选取手背静脉或内踝静脉采血,采血时止血带压迫均低于1min。静脉血采集完毕后,患者稍作休息再予采集手指末梢血,采集前先实施皮肤消毒,待干燥后进行穿刺取血[2]。血液标本严格遵循规范操作实施,分装在贴有不同标签的抗凝管留存,并于采血完毕4h内,以血液分析仪完成血常规检测。

1.2.2仪器及试剂

本研究94例患者血液标本分析,均采用希森美康XS-1000i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实施,稀释液、清洗剂均为原厂配套试剂,由同一名检验师进行血液标本检验操作、记录,标本测定前,需做好质控物测定,确定各项参数值均处于质控物参数范围内,标本充分混合后,于4h内上机完成测定。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94例患者的观察指标分析方面,主要予以观察记录2次采集血液标本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体积(HCV)等8项血常规检验指标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方法,实施不同采集标本的各项指标水平结果差异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纳入SPSS18.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即无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本研究中94例患者的末梢血、静脉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可知:静脉血检验组的WBC均值为(5.7±0.8)×109L-1,RBC均值为(3.7±0.6)×109L-1,HB均值为(13.4±2.6)g/L,Hct均值为(0.45±0.06),MCV均值为(92.1±4.5)fL,MCH均值为(26.2±7.5)pg,MCHC均值为(314.8±17.4)g/L,PLT均值为(226.4±36.3)×109L-1。相比末梢血检验组的WBC均值为(5.2±1.1)×109L-1,RBC均值为(3.54±0.7)×109L-1,HB均值为(10.3±7.8)g/L,Hct均值为(0.41±0.03),MCV均值为(85.4±3.9)fL,MCH均值为(27.8±6.9)pg,MCHC均值为(307.1±16.5)g/L,PLT均值为(207.9±41.2)×109L-1。综上内容可知,静脉血检验组8项血常规检验指标水平中,除MCH指标水平同末梢血检验组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7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末梢血检验组,组间差异对比显著,尤其是血小板.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3.讨论

从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来讲,逐步向着信息自动化、超微量、准确、快速方向靠拢,目前临床也日益依托实验诊断,评估患者的疾病状态。从现代临床统计数据来看,住院患者中约有60%左右的疾病,需要借助检验技术辅助诊断[3]。所以透过此情况也可相应窥见临床检验工作质量优异与否,对患者临床治疗、转归存在的重要影响及价值。因此,当前如何切实强化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性,也是现代临床需考虑的现实问题。血常规作为现代临床较常见的一项检验技术,同时也是全身体检的最基本检验项目,其通过选取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观察,对患者细胞基数及形态变化、分布情况作出综合分析,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假若若患者机体存在组织病理改变,那么各项血液指标水平则可直接反映患者的病变状态[4]。基于血常规检验所具有的良好应用优势,所以现实中细化做好血液标本采集、血液常规检查工作,也是临床检验技术发展过程中,最值得给予关注优化的项/目。

目前,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常见血液标本采集形式涵括了末梢血采集、静脉采血、动脉采血3类形式。但动脉采血通常多用以血气分析,所以血常规检验采血以末梢血、静脉血采集方式最为常见。但是从二者区别性来讲,末梢血、静脉血二者无论是细胞成分、化学组成上,均有着不同差异,所以在实施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作合理选择。静脉血采集通常以肘部静脉为主,而末梢血则以耳垂血、手指血为主。末梢血因为采血量相应较少,加之操作简单快捷,病人痛苦小所以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5]。但需注意末梢血样采集为耳垂、手指,血样采集虽便捷,但血样实际是由毛细血管血液、动静脉血液、细胞内液、组织间液共同组成,末梢部位血液循环相比静脉血较差,因此血液温度较低,即便在相同条件下末梢血标本出现溶血及其他反应时间,也相对早于静脉血标本;由于末梢血含有组织间液血小板容易聚集影响细胞学的形态、数量等。且末梢采血过程中会以棉球擦拭消毒,常有不容易发现的细小棉质纤维虽血液进入计数系统,出现计数微孔或管道阻塞,最终导致血常规检查计数误差情况发生,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同时,也相应增加了临床诊断误诊率的几率,因此业界众多学者认为末梢血不如静脉血检验结果准确[6]。但婴幼儿、大面积烧伤病人等末梢血仍适合.

本研究为了准确评估2项采血方式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系统选取了我院检验科门诊2015年4月以来接收的94例血液常规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同期不同采血方法开展了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对比,并通过将不同途径采集获取的血液标本,置于血液分析仪中检测,对得出最终的检测结果做出了综合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末梢血检验组除了MCH指标水平相比静脉血检验组无显著差异之外,其余红细胞、白细胞、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小板、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7项指标水平,均相应低于同期静脉血检验组,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其中以血小板差异最为明显,末梢血相比静脉血低约11%,且2组白细胞指标水平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本人认为此情况同上述多类末梢血采集的外界影响因素,如穿刺部位深浅、采血动作快慢、采血部位选择、采血部位的温度、采血是挤压程度等有着一定关联性,最终导致了血细胞检验结果的差异。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静脉血标本采集相比末梢血标本采集,更能保障血常规检验准确性,消除检验过程中不稳定因素,从而为临床患者诊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值得后续综合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凤华.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8):182,184.

[2]李晓峰,常红叶,齐力等.临床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式的结果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6):1021-1022.

[3]董琴.浅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J].医学美学美容,2015,(2):691-691.

[4]刘玉琪.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7):87-88.

[5]周莉.血常规检验在常见贫血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1):152-153.

[6]黄希,张佳嘉.分析血常规检验技术与检验医学的发展方向[J].大家健康,2016,10(8):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