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

李玉赞

(灵璧县王集中心小学安徽灵璧2342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意思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形象定位,正在新时期青年教师身上悄然改变——专业化成长成为时代和个人的一同需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更应重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专业化水平,用全新的技能伴随全新的教育理念,创设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思维,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1.数学课堂教学中文艺手段的运用

在数学课堂上引入文学(艺术)化手段,无疑会给数学的教与学带来双重收益和多重惊喜。

文艺创作促进数学教学。如,一位老师在执教“用字母表示数”中,课件出示一首儿歌:一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让学生一直往下读,体会读不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然后规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把读不完的儿歌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这样集趣味性、规律性、简洁性于一体,突破了难点,促进了数学教学。又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创作了一首打油诗:“三角形呀按角分,只要看它最大角;最大角是哪种角,就是哪种三角形”。这是以七言的格调、口语化的韵律,让按角分三角形的核心问题凸现出来。还如,在区别求比值和化简比时,学生总容易混淆。我教给学生两句话:“化简比、化简比,化来化去还是比;求比值、求比值,求到最后变成值”。这种将数学概念、结论、办法用几近顺口溜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受欢迎,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数学教学中语言学知识的运用

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又是以语言为重要载体的。因此,对于文字的叙述与理解有时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语调变化显差别。汉语言博大精深,仅语调的变化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效果。【题4】:(判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是梯形。刚开始,不少孩子认为正确。我就重新读一遍,这时故意将“图形”一词语调拖长、声音略高。学生这时才注意到题中已经将“四边形"偷换成“图形’’了,范围发生了变化,概念自然就错了。以后,学生再判断类似的概念时,总能通过语调的变化将错误的地方辨析出来。

3.数学教学中更多技能的培养

我们知道,孩子们并非都非常清楚学习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数学。

教给学生记忆的办法。数学是以理解为重要办法的学科。但是,一些公式、解题办法、常用数据的记忆也是不可或缺的,记住这些内容的好处也不必多说。如何记住它们,是有办法可循的。如,我在教学生记“兀"值时,是这样指导学生记忆的:首先熟悉1兀~25兀的得数,然后让学生分整数和小数两个部分记。整数部分从l兀到7兀均为3的乘法口诀,从8兀到l4兀均比3的乘法口诀多1。小数部分除52的倍数兀值是一位小数(即百分位为O)外,其余均是两位小数且尾数是4的乘法口诀。通过这样的分析,再花上点时间专门记忆,将获得一劳永逸的成效。

培养学生推理的能力。数学的不少问题是要通过严密的推理、论证得来的。如,在开展扇形面积公式的教学时,我变换角度从扇形近似于三角形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弧长非常于底,半径非常于高。从而推导出与书上结论一致的公式。这种例证比比皆是。先大胆假设,再通过严密的推理寻求理论支撑的过程,既是数学老师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应该教给学生的重要数学技能。

收稿日期:201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