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旧道路改造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浅谈城市旧道路改造设计

钱途

身份证号码:45040319870523xxxx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道路交通量的日益剧增,道路交通压力的日趋严峻,许多城市的旧路年久失修,其通行能力已不能满足交通功能上的需求,服务水平低下,这些道路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无论从城市的发展、市容市貌还是居民的出行等各个角度上来讲均应对其进行改造。

关键词:城市旧道路;改造;设计

引言

城市道路是城市景观和文化的窗口。城市道路旧路改造不仅仅是道路交通使用功能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为观赏城市风景和景观提供了良好场所,这样给设计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改造设计时,不仅要考虑道路的基本功能,亦要考虑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做到功能性、人文性、景观性的统一,使之成为城市时尚新地标。由于旧路改造是在原有旧路基础上进行,所以只有充分掌握旧路情况才能设计出准确、可行性强的旧路改造方案。

1前期踏勘

在进行旧路改造设计过程中,由于长期的交通荷载作用下,原有的旧路路基已出现不均匀沉降,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松散、变形等破坏现象;原有旧路两侧的建筑物大幅度增加,原有旧路的控制点已不能满足城市区域发展的要求;同时针对旧路不同形式的结构层在改造设计阶段需要做出不同的处理方式,因此在旧路改造设计之前,需对原有旧路进行详细的勘察。

1.1对原有旧路区域控制点的踏勘

在国内大多数城市的建设中均以道路辐射面积进行建筑物的修建,城镇总体来说都是围绕着道路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有旧路的两侧必然存在着大量的厂房和住宅。在进行旧路改造设计之前,对原有旧路的控制点必须明确。城市的逐步发展,改造设计时的控制点与原有旧路设计时控制点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原有旧路部分控制点已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需对道路部分辐射区域内的控制点进行增加或者减少,需对部分商业繁华路段的控制点进行合理的优化。

1.2对原有旧路路基的踏勘

原有旧路由于长年的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基状况较工后发生较大变化,部分地区出现路基塌陷,其地基承载力大幅降低;部分旧路路段由于在地下水作用下,形成了路面“空洞”,不能直接加铺沥青面层。根据原有旧路路基不同的损坏程度需做好完整记录,针对不同的不良路基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使原有旧路路基经过处理后能达到设计要求。

1.3对原有旧路路面结构踏勘

对现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详细的调查是进行旧路改造设计的基础。在进行旧路改造设计踏勘时需要对旧路路面破损情况(位置及破损程度)、开裂板块(位置及开裂程度)、板边角破损状况(位置及破损程度)、板块错台位置及高度、板底脱空位置等。在调查过程中做好数据记录并绘制草图留着后续设计的依据。

2城市道路旧路改造设计

2.1采用合理路基横断面型式

利用旧路填筑的路基,处理不好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路面开裂。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发生,最好的办法是采用分离式断面,将原旧路单方向开通,反向车道另辟新线,这样既避免了旧路改造的质量通病,又避免了双向行车的干扰,使行车更安全。

2.2严格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路线设计中对路线的曲线半径、纵坡、坡长、视距不能过分追求利用旧路而降低技术标准,特别是对不符合标准的平曲线必须进行改造,加大曲线半径,增加曲线长度,改善行车条件。对确实难以改造达到技术标准的,要设置好标志、护栏、支挡等警示、安全设施,以保障安全。

2.3旧路基的处理

旧路作为新路的基础,为了保证其稳定性和承载力,做好旧路病害调查至关重要。对已沉陷、弹软的路段必须进行换填处理,对已开裂、松散的路面材料,必须全部刨除干净,达到满足要求的基础回弹模量和平整度,方能填筑新路。旧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最好将原沥青混合料全部清除干净,因为沥青混合料在持续高温下容易软化而丧失现有的承载力而使新路受损。旧路的基础处理还应注意的是不能忽视对旧路边沟的处理。旧路边沟因多年雨水浸泡承载力较弱,必须将淤泥全部清除干净,降低含水量后适当回填粗颗粒材料,并分层夯实。

2.4加宽路基的填筑

旧路可利用宽度较窄时,应推除旧路重新填筑。旧路加宽填料的土质应尽量与旧路一致。为防止加宽部分新路基整体沉降,旧路边坡必须挖台阶,使压实的新路基覆盖在老路基台阶上,籍以增加新路基抵抗剪切沉降的能力。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新旧路结合处的面板,最好布置横向钢筋补强,更有效地防止路面开裂。

2.5适当设置找平层

旧路由于多年填料固结和行车作用,其表面坑洼不平,路面拱度不一,很难保证上层的标高、厚度、拱度和平整度,且路基填高较小时,新旧路之间不宜填筑较薄土层(如土层厚度小于20cm),所以应在旧路表面与新路结构层之间铺设找平层,找平层结构宜与上层结构相一致。

2.6旧路补强设计

旧路补强设计是旧路改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通常需要进行旧路改造的道路都是路况极差、病害严重的道路。以下是本文针对不同的旧路面层受损情况提出的补强方案当路面为沥青路时,出现最多的病害以裂缝为主,一般裂缝的形式有:网缝龟裂、横缝、纵缝和不规则缝等。其中,对于仅是面层受损,基层保留较好的路面进行补强时,可以采用沥青灌缝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先对裂缝进行清洁处理,然后再加灌沥清补缝;对基层受损导致面层破坏的路面进行处理时,则需要进行开挖处理,即在原有路基的基础上加设玻璃纤维格栅,然后再在此面层上摊铺沥青。由此可见,根据不同的沉陷和网裂现象需要制定不同的处理方案,特别是出现的裂缝面积较大和较严重时,要具体分析原因和制定针对性的补强方案用水泥混凝土铺设的路面,容易受到来自地表和气候温度的影响,常见的病害现象有:错台、断板、啃边等。施工人员应该按桩号进行人工调查分析成因后,根据不同的面层受损情况采用不同的改造方案。比如,边角出现破碎的路面属于一般的层面受损,施工人员只要把损坏的部分切除,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即可;而对于路面出现桥头沉陷、板块沉陷和板块脱落时,则需要分析面层沉陷现象推断出路基受损情况,通常路基受损说明道路损害较严重,这时就需要进行高压灌注处理,即把板块钻穿后使用高压技术进行水泥灌注。

2.7路面结构设计

进行沥青路面结构的设计时,首当其冲的就是对沥青路面的结构层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良好的路面结构设计除了要满足设计年限的承受压力外,如原有路面结构层存在不合理的情况,还需提出新的路面结构层方案,用以提高当地交通量和道路在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实用性对沥青路面的结构层而言,除了要考虑实际的交通量外,还要从经济层面出发,如果技术能够满足城市支路的要求,那么就可以采用单沥青面层的设计;而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或以上等级的道路就必须采用双沥青面层的设计;对于一些要求道路性能较高、交通量又非常大的决速路和主干路则采用三双沥青面层的设计。

3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量的增加,城市道路改造成为改善道路状况的必然选择。做好城市道路改造设计,必须详细调查并深入分析旧路现实情况,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便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旧路利用,节省投资,为合理设计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连威.城市道路与市政工程[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郑金涛,邹毅.市政道路工程旧路改造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策略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4(52)

[3]梁成增.浅析城市道路旧路路面改造设计[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