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例新生儿休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64例新生儿休克临床分析

杨李红1胡立文

杨李红1胡立文2

(1邯郸市妇幼保健院056000;2邯郸市第一医院056001)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休克的常见病因,分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64例发生新生儿休克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休克的主要病因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败血症仍为新生儿休克的主要原因,另外随着NICU中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增多,及早产儿早期喂养的开展,NEC发病率增加,NEC导致休克的病例有增加,且死亡率较高。其次为窒息、RDS、肺出血等。以NEC导致休克治愈好转率较低;轻度休克的治愈率明显高于中重度休克。结论:新生儿休克病死率高,其中休克分度、胎龄、出生体重可能与新生儿休克的预后有关;应严密监测高危新生儿,尤其是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新生儿休克病因预后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128-01

新生儿休克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急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病死率高达50%,且临床表现不典型,不宜早期发现和确诊,病情进展快、容易延误诊治。为了引起对新生儿休克的常见病因的重视并早期发现从而采取相应措施,现将其病因及预后情况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10年2月到2013年4月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患儿,日龄小于28d,休克诊断均按照新的新生儿休克诊断分度评分方法诊断。

1.2方法

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其中包括可能与死亡有关的因素,胎龄、出生体重、NEC、原发病等。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死亡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本组共64例。早产儿40例,足月儿24例其中足月小样儿14例;男37例,女2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20例。入院日龄20分钟~20天,发病平均日龄(7.0±4.4)d。其中3例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均放弃治疗。

2.2临床表现:早期发现的患儿均为精神萎靡、皮肤发花、手足稍发凉,但体温、血压、股动脉搏动正常,经过积极处理,治疗成功率为100%。而当患儿出现血压下降、腹胀、肝脏增大、皮肤青灰等情况时,即已到晚期,抢救成功极困难。

2.3治疗及预后:64例患儿中6例放弃抢救治疗自动出院。64例新生儿休克原因及病死率见表1。64例均给予了维持体温正常、氧疗、扩容、纠正酸中毒等治疗,重症患儿再给予呼吸支持、血管活性药物、纠正心功能不全、防治DIC等治疗。64例患儿中治愈37例(57.8%);死亡20例(32.8%);放弃7例。不同病因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P<0.05);其中NEC20例,死亡9例,病死率约50%左右,胎龄及发病日龄较小患儿死亡率高;死亡及自动出院病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多脏器功能衰竭表现。

64例新生儿休克病因构成比及病死率

3讨论

新生儿休克常见病因有低血容量性、心源性、败血症性、神经源性休克。尽管病因不同,但是组织有效灌流量减少是多数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休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IRS是一种过度的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在感染、创伤、缺氧、失血等因素作用下,机体过多地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激活许多生理生化和免疫通路,导致炎症反应失控,使脏器组织产生损害。

肿瘤坏死因子是引起休克的网络始动因子,可导致血栓形成、炎症反应、血浆外渗,并可激活白细胞,导致组织损伤,同时还可导致持续低血压。同时,感染性休克以及休克后期常有肠源性细菌和内毒素即脂多糖进入血液,可导致器官功能的损害。

休克早期主要表现为氧输送不足和循环系统的代偿反应,不是单纯的心输出量不足,因此不能以血压是否降低来判断休克的有无。现将精神萎靡、皮肤苍白、肢端发凉、心率增快、皮肤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作为休克的早期筛查指标,这5项为早期轻症患儿,如能在此期做出诊断并给予及时处理,患儿多能好转并最终成活,血压下降则是晚期重症休克的表现,此时治疗已很困难。

近年由于产科技术越来越成熟,且窒息复苏技术的大力推广,重度窒息已较少见,因此由此引起的休克已大大减少;由于抗生素滥用,不断产生耐药菌株,重症败血症仍为休克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由于近年NICU收治的小胎龄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增多,且早产儿早期喂养知识的深入普及,发生NEC的小早产儿在基层增多,且一般均合并感染情况,又由于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造成发现时已发生休克致器官功能损害,死亡率较高;而由于呼吸支持的治疗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广泛使用,RDS导致休克的机率下降。另外,先天代谢异常近年逐渐受到重视,患儿早期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出现临床症状时病情已较重,一旦发生休克成活机率极小,甚至均于死亡后才确诊为先天代谢异常。

总之,休克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因此对高危患儿要密切观察,早期治疗。早产儿尽量母乳喂养,如不能达到,给予早产儿奶喂养,且奶量一定不能增长过快,防止NEC的发生。同时大力提倡加强产前检查,减少早产儿、极低体重儿的发生机率,以增加人口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