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与节能探究任思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与节能探究任思聪

任思聪

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510500

【摘要】建筑节能是当前建筑装饰设计施工集中关注的问题,建筑节能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装饰设计施工工程的质量;文章结合建筑装饰项目中建筑节能的具体实践,提出在建筑装饰设计施工过程中关于施工节能的想法,在影响整体装饰效果及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达到节能减排的,保护环境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装饰;设计施工

引言:

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建设的高峰期,快速的发展导致了资源的紧张、环境的恶化,如何解决发展与环保节能并重的问题,可以说是对目前建筑装饰行业提出的最为严峻的挑战。研发绿色装饰装修材料越来越迫在眉睫,绿色装饰装修工程将成为未来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建筑节能装饰设计基本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策略

作为建筑节能设计来说其装饰不应停留在舒适性和审美性上,而是应重点考虑环保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策略,最大限度降低环境污染。

作为设计师,应当在在建筑的施工后期进行参与。在完成建筑的构造设计之后,主动与建筑师及时协商和沟通,以便提前准备各种事宜。

(2)以少耗能为基础

装饰首先要坚持实用原则,其次是尽最大可能节省自然资源,提高利用率。总而言之在装饰的耗能方面,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在选材和施工方面尽量减小环境污染。

(3)以环境协调性为基础

绿色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做好环保工作,降低能源的消耗。所以,装饰在设计之初就应该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做到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绿色装饰材料在装饰设计中的使用策略

(1)设计师要有责任心

对于装饰而言,是否使用绿色装饰材料、使用的多少都是由设计师决定的,因此,设计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方面,大部分业主并不懂得装饰设计,只能提出一些功能性的需求,对于整体的规划并没有详细的计划,所有的希望只能寄托于设计师,这时设计师有责任满足业主最基本的需求;另一方面,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会有很多种方案可以选择,除满足基本的需求之外,可以提出更加偏重环保的方案。当设计师面对业主选择装饰方案时,可以从侧面加以引导,并对其作出具体解释。除此之外,设计师在满足业主装饰设计要求的基础之上,应当充分考虑客户的经济实力,尽量不要选择奢华并且可能对环境有破坏的材料,质朴简洁美也是美的另一种体现。材料筛选的时候,一定避免有害性强的装饰材料,将人们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时兼顾经济环保的特性。

(2)设计师要注重与建筑师的协作

如果设计师与建筑师缺乏最基本的沟通,很容易造成二次施工。尤其是厨卫、洁具以及消防设施的施工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在装饰设计的时候其设计师必须与建筑师进行相关的沟通,这样能够有效减小住宅对于能源的消耗,旨在提高我国住宅建筑的平均水平,为住宅建筑的良性循环制定百年大计。PEH的制定充分借鉴了CEHRS、GOBAS、ESGB以及LEED,其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场地、材料、室内、节能以及水环境。

(3)以绿色装饰材料为基础

装饰设计师不仅要在基本装饰材料的选用中注重材料的环保性,在选择用电和用水设备时,还应考虑低能耗,在设计的源头就充分考虑环保的需求。与此同时,在一些设备的选择时,应首选清洁能源,比如太阳能热水器的选择,通过新型材料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更能体现其价值。

三、绿色节能施工

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定期自我评估,评估结果用于施工过程中动态调节,做得不足或不到位的地方加以改正,保证全程实施绿色施工。

(1)制定绿色节能施工第一责任人

制定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装修工程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在装修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材料使用和现场环境,保证从材料到施工工艺都符合绿色施工标准,最终实现绿色施工。规划管理编制装饰装修工程绿色施工方案。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由环境专业人员参与施工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不断磋商讨论,确保制定的装饰装修工程绿色施工方案可行,减少与工期、成本等因素的冲突,满足要求后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2)材料、垃圾分类处理

装饰装修施工现场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做好垃圾收集及处理工作,堆放垃圾处进行相应的遮挡及密封,外运时尽量一次集中运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为了避免施工中建筑材料大量堆积而影响施工操作,应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合理安排材料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保证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

(3)就地取材优先原则

围护材料墙体材料、门窗等围护结构应优先选用耐火性及耐久性良好的绿色装饰装修材料,施工确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门窗材料应采用保温隔热性能好、隔音的型材和玻璃等材料,施工中做到良好的接缝处理,保证门窗密封性好。装饰装修材料贴面类材料在施工前,应检查材料检验报告单,确定其有害物质含量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施工时应进行总体排版策划,减少非整块材的数量,争取节约材料。采用非木质的新材料或人造板材代替天然木质板材,为我国节约森林资源,减少一次性使用资源的浪费。防水卷材、壁纸、油漆及各类涂料基层必须符合质量和环境要求,避免起皮、脱落、挥发有害物质等。

各类油漆及粘结剂应随用随开启,不用时及时封闭。幕墙及各类预留预埋应与结构施工同步,避免装修过程中触动主体结构,影响建筑整体安全。木制品及木装饰用料、玻璃等各类板材等宜在工厂采购或定制,采购时应检查生产厂商的绿色建材生产资质,保证其生产的装修材料满足国家环保标准,材料采购到场也应抽样检测,满足限量排放要求方可用于施工。

采用自粘类片材,减少现场液态粘结剂的使用量,避免有害气体和刺激气味大量挥发扩散,影一响环境。周转材料选择周转材料时应优先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材料和机具,周转材料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施工队伍选择时应选择制作、安装、拆除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装修工程施工。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自然资源,装修施工现场办公和生活应采用周转式活动房。

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力争工地临时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技术要点、提高用水效率装饰装修施工中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加强施工用水管理。安装饰装修施工现场和生活区用水应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型产品,装计量装置,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制定有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4)加强施工现场节水、节电机制

施工现场加强节水控制,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一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装饰装修施工,施工现场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搜集利用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并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采取分别计量管理,保证用水量均衡,避免浪费。非传统水源利用装饰装修施工时,为节约成本,可优先采用中水搅拌、中水养护,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有条件的地区和工程应收集大量雨水并用于施工生产和生活环节,这样就能大大节约水资源及用水成本。研究开发水循环利用系统,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用水安全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水质检测必须合格方可应用到下一个环节,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机械设备与机具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机械耗能,施工现场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及时做好机械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随时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选择施工机械时,可选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临时用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最大限度地节约用电成本,节约电源。

临时用地保护做好装饰装修施工临时用地保护工作,保护好周边环境,装饰装修施工产生的废水及废料及时处理,不得堆积在临时场地上,污染上地及水资源。施工总平面布置与家庭。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无论国民经济还是国民素质都处于需要不断提升的阶段,绿色施工的实施及普及将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不但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施工参与各方的各种行为,还需要得到施工方的重视、业主方和群众的支持。我们必须认识到绿色施工有着环境和资源的极大优势,也是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施工单位通过对绿色施工的不断积累,不断完善绿色施工方案和现场管理办法,发展适合绿色施工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针对不同施工项目调整绿色施工侧重点,不断研发绿色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

三、总结语

建筑装饰节能是我国目前节能环保实施中重要的环节,对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节能的研究与探讨,最近成为了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只有将绿色装修材料与绿色的施工方案完美结合,才能完成高水平的绿色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由于绿色施工所体现出来的优点及国家、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日益渴望,使得绿色施工成为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涂华林室内装饰材料与施工技术武汉[J]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唐承广,肖潇民用建筑装饰装修[J]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科技创新导报

[3]周长亮等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J]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4]筑龙网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例精选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绿色建筑论坛绿色建筑评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J]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6]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绿色建筑评估体系[J]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