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联合结膜瓣转位术的临床对照陈立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联合结膜瓣转位术的临床对照陈立军

陈立军

株洲市三三一爱尔眼科医院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428例(428只眼)翼状胬肉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甲组(214例)和乙组(214例),甲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乙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位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作比较和分析。结果:甲组患者治愈率99.07%,复发率1.40%;乙组患者治愈率91.12%,复发率24.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角膜上皮修复时间短于乙组(P<0.05)。结论:针对翼状胬肉患者,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有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膜瓣转位术;临床效果

翼状胬肉,俗称为“鱼肉”,是眼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翼状胬肉是由于身体或环境因素所致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为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赘生组织,可覆盖整个瞳孔区,影响视力。翼状胬肉常见于农民、渔民,可能与烟雾、日光、风尘、花粉等慢性刺激有关[1];同时其发病还包括遗传、过敏体质、营造不足、泪液分泌不足等因素。临床治疗翼状胬肉以手术为主,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不仅可提高治疗效果,还能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我院针对428例(428只眼)翼状胬肉患者进行分析,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联合结膜瓣转位术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28例(428只眼)翼状胬肉患者为我院2011年1月~2015年7月期间所收治,男性276例,女性152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45.32±4.09)岁;原发翼状胬肉381例,复发翼状胬肉47例;结膜组织纤维血管翼样增生进角膜缘1~4mm,平均(2.23±0.24)mm,部分遮盖瞳孔。纳入标准[2]: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翼状胬肉;无手术禁忌症,均耐受手术;了解研究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428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各214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均衡性较高(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表面麻醉和局部麻醉,甲组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将翼状胬肉组织头颈部、体部常规切除,并切除断面可见灰白色纤维组织。嘱咐患者注视下方,将20g/L利多卡因注射液于结膜下注射,分离结膜与筋膜,在患眼上方角膜缘处取一个自体结膜瓣,移植片需有5.0mm宽的表层球结膜瓣,0.5mm~1.0mm宽的浅板层透明角膜。结膜瓣移至胬肉切除术巩膜区后,将移植片的透明板层角膜与创面角膜结合,采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并妥善固定结膜瓣,缝合后确保结膜瓣平整。冲洗结膜囊,涂抹红霉素眼膏后包扎[3]。乙组患者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切除术与甲组操作一致,在筋膜和结膜分离后,在角膜缘正上方做6mm切口,剪开结膜,向后延伸制成6mm×4mm的结膜瓣在鼻上方球结膜边缘位置留2~3mm蒂,以此蒂为受力点将结膜瓣向下平移,并在巩膜区域展开,采用尼龙线缝合角膜缘,涂抹红霉素眼膏后包扎。

1.3评价指标

参考翼状胬肉疗效评估标准[4],治愈:角膜创面光滑、透明,愈合平整,移植片结合非常好,结膜平整,未发现充血、增生等。复发:治疗后结膜充血,手术区发生增生,出现新生血管,胬肉组织进入角膜。详细统计两组患者治愈病例,随访0.5~1.0年,统计两组患者复发病例。观察两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详细收集整理本组研究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在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作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处理并分析,前者应用(n%)作数据描述,组间或组内数据经卡方检验;后者通过(x±s)进行表示,正态分布数据经t检验,如果检验结果为差异P<0.05,可以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

甲组患者治愈率相比于乙组显著增高,随访复发率稍低于乙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3讨论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部疾病,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将影响远期疗效,降低视力和生活质量。翼状胬肉发生与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破坏、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角膜缘干细胞是位于角膜缘基底上皮层,对角膜上皮组织再生具有促进功能;干细胞具有细胞更新、组织再生作用,细胞分裂能力强,可抑制结膜上皮、血管向结膜内生长。而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或破坏,会降低角膜缘功能,结膜组织侵入,形成新生血管,引起翼状胬肉[5]。角膜缘上皮移植,为上皮提供健康干细胞,建立角膜缘屏障功能,可降低术后复发率。结膜瓣转位术可提供全新结膜组织,在膜瓣位转移过程中,角膜缘近端结膜转位创面远端,结膜瓣不能与角膜缘有效贴服,无法建立角膜缘屏障功能,增大了术后复发风险。

在应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时,具有以下优势[6]:(1)所移植的结膜组织从自身眼表中取出,组织兼容性较高;(2)角膜缘干细胞更新速度快,可缩短角膜上皮组织愈合时间,减少感染风险;(3)有利于对角膜上皮糜烂组织进行修复,减少角膜新生血管的侵入,降低复发率。

本组结果显示,甲组患者治愈率高达99.07%,较乙组的91.12%显著提高,随访复发率1.40%,低于乙组的24.77%,说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效果优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位术,可明显缓解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术后复发率;同时甲组患者角膜上皮组织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较乙组明显缩短,提示此术式可加快角膜上皮组织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可加快康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利于远期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敏.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联合结膜瓣转移的临床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12):212-212.

[2]谢阳,卢国华,毛平安等.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18-18.

[3]孙华贵.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联合结膜瓣转位术的临床对照[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08(4):932-933.

[4]吕瑾,周柱生,杜福勤等.逆行翼状胬肉剥离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7):1026-1027.

[5]宋伟涛,夏晓波,邝国平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结膜瓣转位治疗翼状胬肉的对比研究[J].眼科新进展,2009,29(5):376-378.

[6]刘希才.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联合结膜瓣转移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4,20(2):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