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在陈旧性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 1

带锁髓内钉在陈旧性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毕万萍(五常市中医院黑龙江五常150200)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2-0082-01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带锁髓内钉临床研究

我院自2000年—至今,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9例,术后经10-26个月随访,疗效满意,通过分析陈旧性骨折形成原因,进一步探讨带销髓内钉固定治疗的优点,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股骨干陈旧性骨折9例,病程最长1年、最短5个月,曾行钢板、螺丝钉固定术,内固定失败8例。其中骨不连2例,延迟愈合7例,肢体短缩5例,术中取髂骨植骨3例。

1.2X线检查术前摄健、患侧股骨X线片,了解骨折断端成角移位情况,骨痂生长情况,所有病例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断端移位或成角畸形,7例骨折端无骨痂生长,发生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4例患者断端存在骨缺损。

2治疗方法

2.1手术方法

股骨干骨折手术方法,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侧卧位,需植骨取同侧大块髂骨备用,以陈旧性骨折断端为中心,行大腿前外侧切口,显露断端后,先去除钢板、螺钉等内固定物,清除和松解周围的疤痕组织及部分纤维骨痂,成角移位者,打断骨折处清理断端,先以直径8mm的髓腔扩大器插入近端道行于股骨梨状窝处穿出,再作臀部切口,将导针从此切口逆行引出,对位骨折后向骨折远端插入导针,扩髓满意后,对无骨缺损,无短缩移位患者先将髓内针顺行打入,钉尾平大粗隆上缘,在C型臂X线机定位下,用远端瞄准器上2枚锁钉,再上近端1枚锁钉。对有短缩移位的患者,在远端2枚锁钉安好后,用持骨器夹持近端骨干,徐徐敲击髓内钉尾端,使两断端分离至需要长度,在断端间隙及周围植入髂骨松质骨条,若延长长度较大,则可在骨折端前外侧作大块滑动植骨,并用钢丝或可吸收线固定,同时在折断间隙处植入松质骨条。检查所有移位纠正后,再安装近端1枚锁钉,作负压引流,分层缝合。

2.2术后处理,术后一般不予外固定,2周内做不离床,不负重的功能锻炼,或用CPM器锻炼,2周拆线后可扶拐不负重行走,行植骨延长者可延长至4周,术后12-24周有中等量外骨痂形成时,可将交锁钉静力型内固定改为动力型内固定,以后逐渐部分负重锻炼至逐渐弃拐行走,定期复诊直至骨愈合,一般术后1-1.5年拆除内固定。

3治疗结果

本组9例得到随防的8例,随访时间10-26个月,平均15、6年月,骨临床愈合时间最短9个月,最长15个月,平均11-13个月。由于早期功能锻炼,术前2例膝或踝关节僵硬患者,经康复治疗8个月内患肢关节功能达到优良。随防病例未出现骨髓炎、脂肪栓塞、骨间膜室综合症,内固定折弯或折断。

4讨论

4.1内固定物及内固定方法选择

使用带锁髓内钉,锁钉通过骨干中轴线,骨折端均匀承受轴向压力,避免弯曲,扭转、剪切等应力,扩髓后可插入更粗,强度更大的髓内钉,增加了髓腔内钉与骨的接触面积和磨擦力,使固定更稳固合理。带锁髓内钉上下横向锁钉早期可静力动力型交锁,可避免固定后应力重新分配产生的应力遮挡及骨质疏松影响骨愈合,以及拆除内固定后出现再次骨折现象。

4.2扩髓、植骨与周围软组织保护,使用带锁髓内钉,扩髓产生的骨屑可进入骨折端填充至断端起植骨作用,对骨折愈合有利,扩髓时造成髓内骨组织损伤,能产生成骨活性物质,其生物刺激效应能刺激骨痂生长,有利于骨折愈合。对于陈旧性骨折,骨延迟愈合或不连的治疗,周围软组织及断端血液供应的保护对骨的生长至关重要,使用带锁髓内钉固不过多剥离周围软组织,保护了断端周围良好的软组织环境。故术组病例在固定强度上得到加强,较好的保护周围组织环境,利于修复骨缺损,可维持延长后骨干的长度,为骨折端骨痂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效地预防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发生,同时也缩短了治疗时间。

4.3带锁髓内钉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由于带锁髓内钉固定比较稳固的优点,病人术后可尽早锻炼,不仅可产生微动刺激骨痂生长,同时可有利于肌肉和邻近关节功能的恢复。我们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指导,术后2周内以支具保护,运用CPM器作膝踝关节伸屈及肌肉等长训练,2周后不负重行走,2-3个月有外骨痂形成时逐渐负重行走,肢体功能均获得满意恢复。

总之,通过在临床实践中多方面观察比较,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能一次性完成纠正成角,短缩、旋转等畸形,固定稳固,对断端周围血液供应影响较小,有利于骨折修复,骨痂生长,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病程短,病人痛苦少,是一种较好的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