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间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颌间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的护理体会

孔凡梅

孔凡梅(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口腔医院264100)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7-0071-02

【摘要】目的探讨颌间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髁状突骨折患者施行颌间固定治疗,进行术前和术后护理总结。结果经过精心护理,施行颌间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的患者均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对髁状突骨折患者施行颌间固定并配合详尽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口腔护理颌面部损伤髁状突骨折

髁状突是下颌骨易骨折的四个部位之一,其本身具有较强的自身塑形和改建能力,临床上多数髁状突骨折经颌间固定后可以治愈,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骨折错位愈合后进行功能改建完成的。只有当骨折移位明显,预计不能通过功能改建达到临床治愈时,才考虑手术治疗[1]。髁状突骨折多见于颏部外伤及交通事故伤时,临床表现为颞颌关节区压痛、张口受限、后牙早接触、前牙开合等,曲面断层片、下颌开口后前位片或CT检查显示髁状突骨折线可明确诊断。我科从2005年以来施行颌间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20例,恢复了患者的对称颜面外形、无痛性下颌运动和正常的咬合关系,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005~2010年住院治疗的髁状突骨折患者20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18~50岁,术前拍摄X线或CT检查明确诊断,均施行颌间固定4周。全部病例4周后拆除牙弓夹板一期愈合,经1~2年随访,患者面形恢复满意,张口度、咬合关系正常,X线片检查骨折完成骨愈合、骨改建,骨折线消失。

护理体会

1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此手术为颌面部手术,患者及家属,尤其女性患者存在各种忧虑,如手术效果、是否会疼痛、是否会影响面形、是否容易感染、咬合关系能否恢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术前要用温和语言安慰患者,并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过程、预后和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解除思想包袱,消除恐惧,坚定治疗的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

加强营养: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法,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且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预防呕吐引起窒息,以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和满足颌间固定后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患区准备:术前1d有条件时为患者全口洁治,以预防感染;男性患者应剃胡须。

2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手术当天应半卧位,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并应注意预防出血,进食高热量清淡且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并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疼痛的护理:一般手术过程中疼痛最剧烈,手术结束后逐渐缓解,2~3天后完全缓解,此时护理人员应定时巡视患者,帮助缓解疼痛。具体方法有:①与病人交谈,分享其感受并耐心倾听,以分散甚至转移其注意力。②鼓励病人应用自控式止痛法,即应用镇痛泵根据病人自身需要调节镇痛药的给药次数,以减轻疼痛。③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口腔护理:进行有效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是预防感染,促进愈合的关键。常规采用局部生理盐水和双氧水交替擦洗,每日3次,擦洗时动作应轻柔,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及局部伤口;鼓励患者每次进食后漱口,并应用儿童牙刷清洁口腔,保持牙弓夹板及牙齿清洁。

饮食护理:颌间固定术后,患者不能正常咀嚼,张口受限,进食困难,而髁状突骨折的病人,一般消化功能正常,为加快术后恢复进程,保证机体营养物质供应,必须重视和加强患者的饮食护理,因此应对患者进行饮食方面的指导。患者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和矿物质、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可采取一日多餐。

功能锻炼:4周后牙弓夹板拆除即开始张口训练,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对骨折的完全恢复是十分重要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进行功能锻炼指导,以期迅速恢复张口度,预防关节强直。牙弓夹板拆除后应继续流质饮食4周,并开始张闭口运动、前伸运动和侧方运动,以感到肌肉酸麻为度,直至张口度达到正常。

讨论

髁状突骨折常见于临床,主要采用颌间固定的保守治疗。随着手术器械和口腔颌面微型钛板的不断发展,许多移位明显髁状突骨折亦采用手术治疗[2]。本组病例施行颌间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颜面对称、下颌无痛性运动、咬合关系正常,同时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颌间固定病人的口腔自洁功能减弱,口腔内很易积聚食物残渣,引起感染。故做好口腔护理保证口腔清洁,是预防骨折合并感染,促进骨折早期愈合的重要手段。牙弓夹板拆除后指导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关节区的理疗,心理的疏导,以期迅速恢复张口度,预防关节强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颌间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的护理要点。

参考文献

[1]张益,孙勇刚主编.颌骨坚固内固定.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2]张益,顾晓明.我国口腔颌面创伤外科的现状与展望.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36: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