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咽通气管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口咽通气管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与护理

杨丽光

杨丽光(抚顺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113000)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252-02

【摘要】口咽通气管为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自其问世以来,已成为一种显而易见的安全装置。置口咽通气管为基本气道开放技术[1],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属无创性,易于掌握,而且能迅速有效地改善通气。神经内科危重病人多,病人常有严重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多伴有舌后坠,严重影响呼吸。放置口咽通气管在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病人供氧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有68例危重患者使用口咽通气管,现将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口咽通气管应用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41例,女27例,年龄44~83岁,其中脑梗死28例,脑出血3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癫痫持续状态2例,Glasgow昏迷评分(GCS)3~8分。

1.2材料:口咽通气管是一种由弹性橡胶或塑料制成硬质扁管形人工气道,呈弯曲状,其弯曲度与舌及软颚相似[2,3]。目前有4种系统、两种类型:柔软的口咽通气管(规格:55~115mm),口对口急救口咽通气管(规格:成人80~105mm),半硬式口咽通气管(规格:40~110mm),双通道半硬式口咽通气管(规格:40~100mm);两种类型即橡胶型和塑料型。橡胶型为黑色,柔软,中央有腔,具有方便吸痰、改善通气两种功能。塑料型为白色,半硬,中央无腔,两侧有小腔,具有改善通气功能,但吸痰不方便。因此,用塑料制成的口对口急救口咽通气管较为实用,其在通气效果、方便吸痰、易于固定、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减少交叉感染等方面均优于其它类型。

1.3置管方法置管方法分为两种,一种为直接放置:将通气管的咽弯曲沿舌面顺势送至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4];另一种为反向插入法:把口咽管的咽弯曲部分向腭部插入口腔,当其内口接近口咽后壁时(已通过悬雍垂),即将其旋转180°[5],借患者吸气时顺势向下推送,弯曲部分下面压住舌根,弯曲部分上面抵住口咽后壁。虽然后者比前者操作难度大,但在开放气道及改善通气方面更为可靠。本组病例均采用反向插入法,一次插管成功,有效开放气道。

2结构与型号的选择

2.1结构目前使用的口咽通气管有两种形状,一种是“S”型,由口咽导气管、口盖及口外通气管三部分组成,另一种形状呈“?”。蔡振玲等[6]将“?”形的管腔前后径由原来的7mm增大到10mm,形状为弧形。马东晖[7]将ID8.0mm或8.5mm的气管导管改制成口咽通气管,在置管、型号选择灵活多用、通气效果、咽部软组织损伤方面均优于传统形。各形口咽通气管都具有各自不同优、缺点,在临床实践中将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2.2型号的选择口咽通气管有多种型号,大小不等,在使用时要因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型号。合适的口咽管应该是:口咽通气管末端位于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使下咽部到声门的气道通畅[8]。因此,较为安全的选择方法是:宁长勿短,宁大勿小,因为口咽管太短不能经过舌根,起不到开放气道的作用,口咽管太小容易误入气管。

3护理

3.1妥善固定。对于躁动不安病人及剧烈咳嗽、翻身更换体位时,应加强观察,注意勿使口咽通气管脱落。如出汗较多或胶布被分泌物污染,应及时更换胶布重新固定。

3.2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应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并做好记录,协助医生做出正确判断。在观察中发现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配合医师拔除口咽通气管,迅速改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3.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清理呼吸道,防止误吸。吸痰时打开负压装置,吸痰前后应吸入高浓度氧,吸痰时动作轻柔,送入吸痰管至后咽时,应选择患者深吸气时插入气道内,深度为15~18cm,一般不宜超过20cm,避免吸痰管插入过深刺激支气管隆突部而引起反射性心搏骤停。清醒患者嘱做咳嗽动作,吸痰管由下而上旋转式吸痰,若痰液在高位时应由上而下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以防损伤口腔黏膜。

3.4口腔护理。由于口咽管可持续放置于口腔内,口咽管内壁常附着分泌物而使管径缩小,应每隔4~6h清洁口腔及口咽管1次,防止痰痂堵塞。每天更换口咽管1次。昏迷病人口腔护理时,必须一手固定口咽通气管一手用棉球擦拭口腔,直至口腔清洁无异味。对于清醒病人,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一边用生理盐水冲洗同侧口腔,一边用吸引器吸引。同样方法清洁对侧口腔。观察口唇或舌体受压程度1次/2小时,如出现水肿或溃疡,最好改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5加强呼吸道湿化。保持病室内空气湿度在60~70%,口咽管外口盖一层生理盐水纱布,既湿化气道又防止吸入异物和灰尘。也可适时经口咽管直接滴入蒸馏水,每天不少于250ml,或在吸痰时将5~10ml生理盐水缓慢滴入,然后吸出[9],也能达到湿化目的。

4讨论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容易出现舌后坠而造成气道梗阻,置口咽通气管可防止舌根后坠,又便于吸痰,从而保持呼吸道通畅,且减少了吸痰时对鼻黏膜的刺激。经口咽通气管内吸痰时仍可继续给予鼻导管吸氧,同时又可适当调高吸氧流量。主要适应证为:(1)意识障碍程度不深,短时间可清醒。(2)随时有生命危险,先放置口咽通气管为后续抢救赢得时间。一般情况下,口咽通气管放置时间不宜过长,本组病例使用时间为1—7天。对于清醒患者,如不配合张口,请勿急于强行插入或撤出,一定要耐心说服,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配合。置管时动作轻柔,避免牙齿折断或脱落而引起窒息。有义齿者应取出,清洁口腔内分泌物后插管。口咽管具有良好的解剖学弧度,能将舌从咽后壁提起,而提供气流的通道,是一种在数秒钟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的方法。比较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口咽管是简单的气道辅助物,易予插入,不需要专业人员及特殊器械即可实施,且不改变正常的生理解剖,几乎不会损伤气道黏膜。对于难以耐受口咽管者,此时吞咽及咳嗽反射往往恢复良好,我们一般视作拔除口咽管的指征。试拔除后不能获得良好通气的,重新置入确切固定后,应适当应用镇静剂。若强行留置势必造成患者躁动不安,不但颅内压会升高,而且会增加氧耗、增加颅内出血的机会。但口咽管毕竟是非确定性紧急人工气道技术,并不能完全替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若口咽管放置失败或无效,估计病情1周内不会好转,GCS≤8分,喉头水肿、哮喘、咽反射亢进或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等均应视为口咽管的禁忌症。此时必须选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确切有效的改善通气,必要时人工支持呼吸。

参考文献

[1]何梦乔,钟后德,毛仁忠.实用急救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社,1998,314-315.

[2]苏鸿熙.重症加强监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3.

[3]魏秀君.口咽通气管在脑血管昏迷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杂志,2005,12(1):123.

[4]黄海星.经口咽通气管内吸痰法的临床应用与护理25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44.

[5]吴红梅.口咽通气管在神经内科重症昏迷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75.

[6]蔡振岭,李艳.口咽导气管的改进[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0,17(4):154.

[7]马东晖.气管导管改制口咽通气道及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7):433.

[8]黄孝迈,秦文瀚,孙玉鹗,等.现代胸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11-212.

[9]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