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综合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综合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陈晓鹏

陈晓鹏

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661199

【摘要】目的:分析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综合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术后MMSE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说明观察组的神经认知功能更优;对照组术后ADL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说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更优;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高于观察组的16.7%,经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后,疾病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是影响脑胶质瘤预后的危险因素,而术后放化疗则是保护因素。结论:显微镜下行全切或次全切手术用于脑胶质瘤患者治疗,疗效显著。疾病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是影响脑胶质瘤预后的危险因素。应明确诊断疾病类型,及时治疗,做好术后的放化疗工作,对提高临床脑胶质瘤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术;脑胶质瘤;临床疗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3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2-278-01

脑胶质瘤是一种较为多见的颅内恶性肿瘤,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极易引发其他病症,甚至造成患者死亡[1]。手术治疗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本文主要研究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综合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的对象是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治疗脑胶质瘤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4~76岁,病程1个月~1年,肿瘤长径0.5~8.5cm。对照组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5~78岁,病程1个月~11个月,肿瘤长径0.5~8.1cm。经检查,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后确定肿瘤的位置,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选择对应的入路方式。对照组患者给予开颅手术进行治疗,根据瘤体的大小和类型后针对性的选择全切或次全切除手术方式。观察组患者经显微镜下行全切或次全切除手术方式。所有患者手术后,采取次全切除者予以术后放疗,3级至4级的患者同步放化疗,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

1.3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术后一年后,采用MMSE表对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进行评价,该量表中包含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及计算能力等五项内容,分值设置3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越佳。采用ADL表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估,该量表中包含躯体、生理、社会和工具性等14项内容,以1分-4分进行评估,1分表示患者能自主完成,2分表示自主完成有些困难,3分表示需要他人帮助才能完成,4分表示患者无法完成,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能力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用均属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若P<0.05则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情况对比

如表1所示,经不同手术治疗后,两组的MMSE评分均有一定的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神经认知功能评分

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3013.1±0.425.6±4.1

对照组3012.9±0.517.8±2.4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情况对比

如表2所示,经不同手术治疗后,两组的ADL评分均有一定的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3032.3±5.116.9±4.7

对照组3032.1±4.925.3±4.2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经不同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例数有5例,其中有3例偏瘫,2例失语,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例数有9例,其中有5例偏瘫,2例失语,2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2.4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的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

经术后一年随访后统计有5例死亡,生存率为83.3%,经单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患者的年龄、疾病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手术选择方式及术后放化疗等均是影响脑胶质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而经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后,影响胶质瘤预后的危险因素有疾病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而术后放化疗则是脑胶质瘤预后保护因素,见表3。

表3影响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指标S.EβRRWaldP值95%CI

疾病病理类型0.040.081.014.260.033.5-13.5

肿瘤大小0.120.311.396.910.014.2-19.1

术后放化疗0.220.680.528.7205.1-37.2

3.讨论

临床上,治疗脑胶质瘤患者应遵循的原则是尽可能的将病变部位完全切除,并尽可能的降低对脑功能的损害程度。显微镜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上述要求得以实现。经显微镜下能准确定位瘤体及精确切除,同时还能避开周边的正常脑组织,手术疗效更佳[2]。虽然手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临床上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效果却不太理想。笔者经过分析后发现,疾病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是影响脑胶质瘤预后的危险因素,而术后放化疗则是保护因素,多数研究学者也得出了一致的结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神经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30%。为此,临床应积极采取显微镜下实施手术治疗,提升脑胶质瘤的临床综合疗效,同时应尽早明确诊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实施手术治疗,并做好术后的抗感染及放化疗工作,提升脑胶质瘤的预后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阳,吴贵强,蒋正方.显微手术切除脑胶质瘤89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3,18(15):2736-2737.

[2]于洋.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04(2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