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试注意事项告知图章的设计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1

皮试注意事项告知图章的设计及应用

金秋芳姚昌杰

金秋芳姚昌杰

苏州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目的:设计皮试注意事项告知章应用于急诊注射室,规范药敏试验记录。方法:制作专用图章2枚,在门急诊患者药物试验时护士进行口头告知注意事项,并盖章于门急诊病历医嘱栏内,患者理解确认后在相应栏内签字。结果:通过皮试注意事项告知图章的应用,使急诊注射室的不良现象有所改进。结论:杜绝了护理纠纷的发生;可作为遇到医患纠纷时证据材料;增强输液室护理人员对药物使用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关键词】皮试;告知;图章;应用

【中图分类号】R18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284-01

随着药物的不断推新及安全用药警惕性的提高,使临床需要做药敏试验的药物越来越多。为加强管理,规范皮试结果的登记,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减少不该发生的医疗、护理纠纷[1]。我院2010年1月开始,在门急诊注射室将皮试注意事项告知图章应用于需要做药物过敏试验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皮试告知图章的设计

告知章二枚:一枚为普通药敏试验注意事项告知图章;一枚为TAT皮试及注射注意事项告知图章,并在注射室醒目位置悬挂皮试相关注意事项。

11药物过敏试验患者须知:①如有该药过敏史,不再做此药物过敏试验。②不宜空腹时进行皮试,于空腹时注射用药会发生眩晕、恶心等反应,易于过敏反应相混淆。③皮试观察时间为注射后20min,观察期间不可随意离开,不可揉按或搔抓皮试局部,如有异常不适要随时告知医护人员。④对青霉素过敏的人接触该药后,任何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剂量和制剂均可发生过敏反应,曾用过亲霉素药物停药72h后在用药者、或更换药物批号,必须重新做过敏试验。⑤药物试验阴性后,首次注射该药物需观察20min,无不适,方可离开。

12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及注射须知:①如果破伤风抗毒素的皮试结果为“阳性”,则根据皮试的结果判断由医生决定是否进行脱敏注射。②TAT注射后,因个人体质差异可能在注射7~14d内出如下反应:主要表现为荨麻疹、发热、淋巴结肿、局部浮肿、偶有呕吐、关节痛,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红斑、瘙痒及水肿。上述反应也可在2~4d后发病。一旦您发生上面所描述的不适反应,请不要在局部抓挠或自行用药,也请您不要惊慌,并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及时予以处理。如离院后出现不良反应,请您第一时间来医院就诊。上面所述既是对皮试患者的温馨提示,也是对皮试及注射的告知同意。

2皮试注意事项告知图章的内容及应用

图章上刻有药敏试验注意事项已告知及皮试起止时间的字样,另附患者和护士的签名。在进行皮试前护士向病人或家属详细告知皮试的注意事项,并在门诊病历皮试医嘱栏内盖章,患者或家属理解确认后在皮试注意事项告知图章相应栏内签名,皮试执行护士及核对护士双签名。

3体会

3.1杜绝了护理纠纷的发生:引发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如护士做完皮试没有及时填写注射开始时间和观察结果时间及皮试结果,注射特殊药物时没有及时告知患者注射的相关注意事项及注射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本院皮试告知图章设有皮试起止时间,规范了书写流程,避免了护士给患者皮试后因忙于其他工作而忘记观察结果的现象[2]。告知患者皮试相关注意事项是每个护士在执行操作前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她们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意识。如向患者说明皮试的目的,询问过敏史,家族史,告知病人皮试须知具体内容,并避免饥饿状态下进行皮试;皮试结束后引导患者至指定的区域等候,告知不可随意走动或离开的目的,以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我院在应用皮试注意事项告知图章3年来,门急诊所有皮试患者均未出现因皮试原因引起的护理纠纷。

3.2可作为举证的有据材料:药物过敏反应常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之下:一是在皮试进行的过程中,二是虽然皮试结果阴性,但在用药过程中仍然可能发生。一旦发生上述情况,病人及家属常无端怀疑护士是否做了皮试,甚至否认护士询问过敏史。而皮试注意事项告知图章既包括了病人或家属的确认签名,又包括了对护士告知的内容、有无过敏史、皮试结果等内容的确认,当患者对护士工作有疑问或发生护理纠纷时,就可以作为举证的有力证据。

3.3增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和对皮试安全管理的意识:皮试告知图章的应用,必须把皮试的注意事项及治疗过程中的风险告知患者及家属,既尊重了患者的知情权有利于护患沟通,同时也增强了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与法律意识,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预警,规范了皮试操作流程,图章栏目内要求护士、患者双签名增强护士工作责任心,增加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梁雁芳,冼日凤,梁春萍.皮试记录本的设计及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11(6):10501051

[2]郝红.门诊注射室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J].吉林医学,2007,28(6):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