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和常规治疗相比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手术治疗和常规治疗相比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探析

龚元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湖南张家界427000

【摘要】目的:分析常规治疗、手术治疗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86例,按照患儿的入院时间,将患儿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接受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1.40%,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67%,两组数据比较,治疗组存在明显优势,即P<0.05,统计学意义具有显著性。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行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儿康复,有利于患者预后良性发展,促使患儿生存质量实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手术治疗;常规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效果

分泌性中耳炎多体现为中耳鼓室积液、耳部急性感染等症状,属于耳鼻咽喉科常见性疾病,是儿童听力障碍,甚至失聪的关键因素[1]。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表现多为鼓室积液、听力下降、耳鸣以及耳闷塞感等,如果患儿没有及时接受有效治疗,病情迁延,将会导致鼓室出现内陷袋,患儿成年后,将会发展为胆脂瘤[2]。本院为了探析分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的最佳途径,改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患儿行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现就实验内容,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86例,按照患儿的入院时间,将患儿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所有患儿均经过程临床全面检查,确保符合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诊断标准,却不存在治疗禁忌症等情况。本次实验前,所有患儿家长均在详细了解本次实验内容后,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实验具有医学伦理学意义。其中,对照组有26例为男性患者,17例为女性患儿,年龄介于5岁-11岁之间,平均为(9.0±3.8)岁;病程介于4个月-11个月,平均为(8.2±2.5)个月。治疗组有27例为男性患者,16例为女性患儿,年龄介于4岁-12岁之间,平均为(9.8±3.6)岁;病程介于3个月-12个月,平均为(9.3±2.2)个月。就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数据分布具有良好的均衡性,即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不明显,P>0.05,实验具有可行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对患儿行第三代头孢霉素、羧氨苄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也可以对患者行泼尼松,或是地塞米松短期治疗,即疗程<7d;或是对患儿行鼻用激素气雾、0.5%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交替治疗;或是对患儿施以耳正负压鼓膜按摩,以此促进鼓室积液排出,一般情况下,按摩1次/d,以此持续时间为15min左右,正负压设定在4kPa-6kPa左右,一疗程为7d。

治疗组患儿接受手术治疗:全麻,取患儿仰卧位,将0度鼻窦内镜置入患儿鼻腔内,以此为指导,将切割钻置入患儿鼻咽部。通过直视,将患儿腺样体切除,并穿刺鼓膜紧张区的前下象限,将其内部积液抽取干净,以地塞米松、糜蛋白酶混合液,对患儿鼓室进行反复冲洗,以16号平针头鼓膜穿刺,针头由鼓膜推出后,在鼓室内预留一“T”型通风管,并确保其可以和外界畅通。术后5d,对患儿行抗生素治疗,并实施捏鼻自行吹张咽鼓管治疗。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花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有效率判定标准:患儿听力以及声反射均完全正常,为治疗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局部缓解,听力明显改善,提升>20dB,为治疗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听力无改善,甚至恶化,为治疗无效。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通过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中两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临床治疗所涉及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表达形式为(n,%),由χ2对两组数据的组间对比差异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的表达形式为(),由T对两组数据的组间对比差异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表明本次实验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1.40%,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67%,两组数据比较,治疗组存在明显优势,即P<0.05,统计学意义具有显著性,详情见表1:

注:P<0.05

3讨论

本次实验过程中,分别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行常规治疗、手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67%,与对照组患儿的81.40%对比,组间优势明显,即P<0.05,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基本吻合王磊[3]的研究结果。

分泌性中耳炎多为上呼吸道感染后,耳闷膨胀、听力减退症状,并不存在明显的儿童情况,所以患儿难以准确表述症状。该疾病会损害患儿听力,甚至给患儿言语功能发育造成不良影响,降低患儿的生存质量,因此,早期诊疗至关重要。

吕金霞[4]研究指出,儿童如果存在鼻窦炎、鼻炎等症状,将会分泌大量物质,导致其咽鼓管鼻腔堵塞,进而出现咽鼓管功能障碍等情况;如果患儿存在腺体肥大,或是鼻甲肥大等情况,将会增加咽鼓管压力,炎性因子会向咽鼓管转移,进而诱发炎性反应。如果患者的病症发现较为及时,对患儿行非手术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如果患儿病情久治未愈,必须对患儿采取手术治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患儿生命健康[5]。如果患儿临床症状较为轻缓,可以对患儿施以耳正负压鼓膜按摩治疗,以此促进鼓室内积液排出。由于患儿正处于发育阶段,具有较强的组织修复能力,对患儿行手术治疗,患儿术后恢复也相对较快,而且采用该治疗手段,相对比而言,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小[6]。

结语

综上所述,手术治疗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亿文,张世平,曹磊等.手术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09):166-167.

[2]吕金霞.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手术治疗与常规治疗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06(05):148-148.

[3]王磊.非手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2,25(09):378-378.

[4]吕金霞.手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05):108-109.

[5]马翔宇.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手术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09):1017-1020.

[6]李颖,任红波,韩富根等.手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110例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7(25):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