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

张远鹏

(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江苏南京2118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291-02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越来越多。良好的术后康复及护理不仅关系到病人的住院满意度、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的长短,而且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医院的品牌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术后护理

1.1一般护理

术后返回病房后,按麻醉护理常规护理,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全身病情变化,主动和患者交流,了解麻醉恢复情况。

1.2体位护理

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肢外展30°,足尖向上),可穿防旋鞋给予固定,在两腿间安放三角枕(我科自制全髋置换术后角度为60°的三角枕角度)。为避免长期同一姿势所致不适,可适当仰卧与健侧倾斜卧位交替,注意健侧卧位时两腿间和后背垫软枕以保持患肢中立位。

1.3伤口及引流管的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如渗血较多要及时更换敷料。注意患肢末梢血运情况如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肿胀等。术后最好使用手雷式负压引流球(它的优点是密闭性好,吸引充分,引流管的柔韧性好)并且应妥善固定,做好家属及患者的告知与指导,并在床头放置防管道滑脱标准,防止意外脱管。在引流期间要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受压、扭曲,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凝块堵塞。引流管一般术后2~3日拔除。

1.4功能锻炼

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开始有规律的进行患肢股四头肌主动收缩及踝关节的屈伸、旋转活动。手术48h后开始采用CPM机锻炼,每天1次,每次30min,1周后改为每天2次。一般术后3天待引流管拔除后可根据患者全身情况,指导患者坐于床沿,10天左右可扶助行器在床边站立,待14天伤口拆线后可借助助行器下地活动,但具体下地走动时间要和主刀医生沟通,整个训练期间护士需在旁边指导和保护。

1.5主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5.1预防术后髋关节脱位老年人髋关节周围组织松弛,术后如活动不当或体位不正确,很容易造成髋关节脱位而致手术失败。术后搬运患者时应派专人保护髋关节及引流管,不得牵拉肢体;术后平卧时,要维持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侧卧时注意保持屈膝和屈髋,避免患肢内旋、外旋及内收。

1.5.2预防静脉血栓应密切监测血凝指标,尤其是D二聚体的数值,给予饮食指导,鼓励多饮水,遵医嘱给予合理的补液,督促患者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再辅以气压泵等物理疗法,配合抗凝药物的预防应用来综合预防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

1.5.3预防感染术后患者食欲不振,抵抗力下降,卧床时间较多,很容易出现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应严密监测体温变化,观察伤口情况,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管通畅在位,注意观察引流量和颜色;病房应每天通风2次,保持环境清洁干燥,天冷注意患者保暖;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扩胸等床上运动,可每天进行吹气球训练以锻炼肺活量,训练有效咳嗽,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BID;保持会阴清洁干燥,保证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ml左右也就是相当于一热水瓶的量,术后留置尿管需做好尿道口护理,协助家属每天用温水清洗2次,拔管前间断夹管训练膀胱功能,尽早拔除尿管,复查尿常规了解有无感染的发生。鼓励患者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的食物,少量多餐,食物要多样化,保证营养的供给以增加抵抗力,必要时静脉补充血制品。

2.出院指导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术后康复大多在家中进行,因此对患者及家属培训相关康复护理知识尤为重要。宜继续合理营养饮食,肥胖病人要适当减肥,戒烟戒酒,出院后在家继续加强肌肉锻炼,术后2周~3周扶双拐(老年人建议使用助行器)下地,3个月后,可弃拐行走,但避免屈患髋下蹲。三个月前不负重,三个月后可逐渐过渡到负重活动状态,但应避免危险的环境及危险动作,行走练习建议有家人陪护,预防再次跌倒的发生。定期随诊,复查X片,完全康复后可进行体育活动,但要注意不可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对新髋关节产生过度压力造成磨损,缩短假体的使用寿命,出院后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3.总结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针对患者身体状况制订合理的个性化护理计划,给予患者细致周密的护理,耐心指导功能锻炼,完善出院指导是手术最终取得成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