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先天性梅毒31例临床资料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5-15
/ 1

高原地区先天性梅毒31例临床资料分析

马凤美扎西吉

马凤美扎西吉(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810007)

【中图分类号】R75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5-0151-02

【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以期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收集31例先天性梅毒婴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先天性梅毒若能及时正规治疗,疗效好。

【关键词】梅毒先天性诊断治疗

先天性梅毒亦称胎盘毒梅,是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致使胎儿先天性感染。由于近年来成人梅毒发病率的上升,先天性梅毒也在增多。现将我院从2007—2008年收治的先天性梅毒31例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18例,女13例。新生儿11例,年龄1-2月4例,2-3月12例;3-4月1例;6月1例;1岁2例。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入院17例;2009年4月至9月入院14例。

1.2临床特点新生儿多数在常规检查中发现,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重症肺炎收治6例;以晚发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收治4例;合并佝偻病16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1例;头颅CT异常7例;骨骼X线异常1例。贫血6例;肝功异常3例;心肌酶异常2例;31例均未见皮疹。其中20例来自牧区。

1.3诊断标准(1)父亲或母亲或父母亲同时有明确梅毒感染史,梅毒螺旋体乳胶凝集试验(TPPA)或(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试验(RPR)为阳性;(2)患儿TPPA和RPR试验均为阳性;(3)临床表现有多脏器受损的依据[1]。

1.4治疗(1)青霉素钠:5万U/kg/次,静脉滴注Q12h,7d后改为5万U/kg/次,静脉滴注Q8h,总疗程14d。如并神经梅毒则总疗程3周;(2)同时并细菌感染,病情严重者加用头孢菌素二代或三代;(3)对症治疗:积极治疗晚发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等。(4)综合对症治疗。

2讨论

2.1先天性梅毒发病率呈渐上升趋势,可累及多脏器多系统,表现为多个脏器损害,临床表现多样并轻重不一。梅毒的潜伏期60-90天,多数在6周以内,大多数新生儿刚出生后症状和体征不明显,于2-3周后逐渐出现。先天性梅毒在胎儿期表现为肝脏肿大,胎膜增厚,胎儿水肿,宫内生长迟缓,非溶血性贫血,早产,死胎等。早期先天性梅毒临床特征及表现依次为:皮肤损害,肝脾肿大,低体重,呼吸困难,鼻腔脓性分泌物,腹胀,出血,黄疸,肝功损害,肺炎,脑膜炎,梅毒性假性肢体麻痹及骨骼的损坏[2]。与文献报道相同。因患儿父母对此病没有认识,不能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以致结婚怀孕后垂直传播给胎儿;有些梅毒孕妇常隐瞒病史,从而导致漏诊。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在我国的蔓延,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对孕妇的早期诊断、系统治疗是预防先天性梅毒的关键,因此对孕妇体检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对可疑者应定期行相关检查,最好能建立孕妇梅毒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妊娠梅毒并给予有效的驱梅治疗,从而尽最大可能减少梅毒患儿的出生。因为在妊娠16周以前得到充分治疗,几乎可完全预防先天性梅毒发生;妊娠20-24周开始充分治疗,可能治愈胎儿梅毒,但不能预防先天性梅毒患儿出生;妊娠晚期开始治疗,将有相当数量的先天性梅毒患儿出生。

2.2对小婴儿累及多脏器多系统,表现为多个脏器损害。对此我们应结合有皮诊、母亲有自然流产史或死胎史等均应考虑先天性梅毒的可能并及时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本组合并佝偻病16例,与高原地区气候寒冷、日照时间少有关。

2.3治疗。梅毒螺旋体对青霉素极为敏感,因此,青毒素为目前治疗的首选药物。

2.4随访。梅毒患儿经正规治疗后应在3个月内每个月随访1次,3个月后每3个月随访1次,12个月后每6个月随访1次,每3个月复查血TPPA和RPR1次,共1-2年。

2.5预防和预后。先天性梅毒是母婴垂直传播,彻底消灭成人梅毒是根本的预防措施[3],其关键是确保梅毒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及有效治疗。因本病牵涉到社会伦理及法律问题,所以家长常隐瞒病史。再有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容易漏诊或误诊。如果对孕妇进行了筛查并进行了充分的治疗,可使婴儿受感染的危险降到最低。而及早发现系统治疗先天性梅毒患儿是减少其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的惟一手段。早期梅毒若能及时治疗,则疗效好,预后佳,多可治愈,且生长发育正常;而晚期先天性梅毒螺旋体感染虽可治愈,但导致的骨骼、神经系统和眼部等损害持续终生。

参考文献

[1]祝益民.先天性梅毒伴多器官功能损害的诊断[J].小儿急救医学,2003,10(2):123.

[2]吴健.早期胎传梅毒18例临床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7):424—425.

[3]徐晓娟,钟柏茂.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中国初期卫生保健,2005,19(7):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