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病理变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7-17
/ 2

颈椎病的病理变化探讨

李红光王灵芝朱晓彦

李红光王灵芝朱晓彦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132000)

【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7-0100-02

【摘要】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因椎间盘退行变后,导致病变节段不稳定,引起骨质增生,小关节、韧带及关节囊等亦产生病理改变,进而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脊髓及椎动脉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颈椎病退变压迫

过去颈椎病属于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近些年则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尤以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居多,这与长期伏案工作及不正确的学习姿势有着密切的关系。五年来,到我院就诊的小患者,有的是长时间一个姿势盯着电脑,有的总是低着头趴着学习,平时的活动量很少,尤其是颈部的活动量太少,使颈部总是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中,没有调节的机会,造成颈部负担过重、疲劳过度,久而久之,颈椎病就找上门来了。有些人并不是颈椎真的出了问题,而是肌肉劳损,如果不立即纠正体位及姿势,不久真的会得上颈椎病。

五年来,我院影像科结合2000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颈椎正侧及双斜位片的分析,综合治疗后观察等,将颈椎病的病理变化总结如下。

1颈椎退行性病理变化

颈椎骨骼小,上面负担着较大体积和重量的头颅,同时颈椎具有伸屈、旋转及侧屈等较大幅度的运动范围,因而在力学上形成了不稳定的骨骼结构。在生理情况下,它们借颈椎坚强的韧带、关节囊和肌肉等软组织维持其解剖结构和功能活动,使骨骼和软组织得以保持平衡。

到成年期,人们的体力劳动强度增加,头颈部运动时,尤其在受到较大加速或减速性动力时,颈椎容易受到损伤,颈、肩、背部有较多深浅肌肉组织,部分肌肉如斜方肌、肩胛提肌等直接和颈椎或颅骨相连,劳动时无论上肢持物或肩抬重物等动作,上肢或肩部所受到的应力大部分通过肌肉牵张而作用于颈椎或颅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颈椎;姿势不良容易导致颈肩部软组织发生纤维组织炎,这些颈肩背部动力肌和韧带等组织的劳损或挤压常为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发病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有关的间盘、关节突、关节囊以及韧带等组织相继退行性病理改变。

1.1颈椎椎间盘退变

颈椎受到劳损或外伤,椎间盘组织可发生退行性改变,临床上多发现于成年期。退变常在Luschka关节部开始而累及椎间盘中央部。颈椎间盘受到压迫性伤力,变性的纤维环向四周膨出,使附着于椎体缘的骨膜及韧带组织掀起、出血,逐渐形成椎体缘唇样增生。颈椎前纵韧带为单层的纤维束和椎体前缘紧密相连,而较松弛地附于椎体,因而临床上椎体前缘骨质增生较为多见,Luschka关节缘为骨赘的好发部位。颈椎屈伸运动时,C4-5C5-6部受到的应力较大,因而骨质增生多见于下颈椎部位、颈椎每个间盘及其相邻椎体。关节突为一个运动单位,颈部脊柱需由各个颈椎共同完成伸屈或旋转等运动,因而任何运动单位发生病变,都可影响相邻的运动单位,这说明颈椎的退变常是多发性。

脊柱间盘退变后由于厚度减小,相应的关节突、关节软骨受到的压力的增加,常引起关节软骨水平关节滑膜增厚等病变,颈椎关节突关节面由前上斜向后下,故当椎体间隙变窄后,上一颈椎的下关节面向后下滑移,导致椎管前后径及椎间孔纵、横径减小,椎管前后径减小,在一定条件下位于椎管中的颈髓容易受压;椎间孔减小,脊神经根常受累。

1.2Luschka关节退变

Luschka关节部覆有关节软骨及关节囊,但纤维环并不延伸到Luschka关节部,该关节面覆着玻璃软骨和少量纤维软骨等组织。在10多岁时,Luschka关节软骨面开始发生断裂,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成年后由于局部受到损伤,纤维环可发生断纹。

Luschka关节较早期即开始退变,这是由于该关节位于锥间边缘部,两侧的钩状突起呈倾斜面,局部锥间隙较窄,颈椎活动所产生的压力和剪力常集中于这一部位。Luschka关节部骨赘主要刺激和压迫神经根和椎动脉;椎体后缘增生的骨赘,尤其是后缘中部的骨赘,在椎管较窄的病例由于减小了椎管的前后径,可使颈髓受压而出现脊髓症状。

1.3关节突关节、关节囊及韧带等组织退变

椎间盘由于退变而变薄,患锥失去正常活动度,相应的关节突关节受到异常应力,可引起关节软骨软化、骨质增生,关节滑膜肿胀或肥厚,关节囊内可发生积液。上一颈椎的下关节突向后下移位后,颈椎作后伸运动时,下关节突抵于下一颈椎关节突背侧,以致活动受限;颈椎的上关节突突向椎间孔,可刺激或压迫椎动脉。

随着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后,位于锥弓间的黄韧带可呈现纤维变性或增生,当颈椎后伸时,颈椎稍变粗,由于锥弓间距缩短,退变的黄韧带可突向椎管,使脊髓受到压迫性损伤,颈锥的周围韧带因间盘等组织变性而松弛,加重了患锥的失稳程度。颈椎横突周围的韧带,受到牵拉性伤力可引起骨质增生,横突孔周围的骨赘可压迫或刺激椎动脉系痉挛,影像脑干部供血。

2颈椎失衡后的病理变化及其在临床上的影响

2.1患锥退变到一定程度,作用于颈椎部的两侧部分肌力多不均匀,导致患锥失衡而发生移位。通常,一处或多处患锥可呈不同方向的移位;沿纵轴可呈左右旋转移位,沿额轴呈前倾、后仰或向前、向后方向移位。一个患锥也同时呈两个以上的方向的移位。

2.2临床上,患锥常向一侧呈旋转性移位,少数患锥向后方移位。旋转移位后,移向患侧的患锥上关节突与上一椎体下关节突所组成的椎间孔的横、纵径均减小;患锥旋转移位后改变了相邻横突孔的对位;如果患锥向后移位则减小了椎管前后径及其容积。

总之,颈椎椎间盘及关节、韧带退行性病变是引起颈椎病的病理基础;患锥损伤、骨质增生及由于失稳而引起的移位为引起临床上各病型发病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