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用于子宫肌瘤理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桂枝茯苓丸用于子宫肌瘤理论研究

李凡凡

(贵阳中医学院55000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高,病情轻者一般无自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引起月经异常、腹部包块,伴或不伴压迫症状、不孕症等,甚至切除子宫。祖国传统医学中并无关于子宫肌瘤的病名记载,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及发病特点,可与古代医书中石瘕、癥瘕等相对应。子宫肌瘤高发于30-50岁女性。以40-50岁发病率最高,约占51.2%-60.9%[1],临床表现多见:子宫出血、腹部肿物及压迫症状、疼痛、白带异常、贫血、不孕与流产等。

1、病因病机

1.1目前认为瘀血为该病的主要病因病机。《血证论》明确指出瘀血为导致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如:瘀血在经络脏腑间,结为癥瘕。《医林改错》则更为明确,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1.2其二,认为该病与女性生理特点密切相关。《景岳全书·妇人规癥瘕类》提出瘀血内停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如:瘀血留滞作癥,惟妇人有之,并指出该病的影响因素颇多,经期产后,余血未净,感受各种内外致病之邪:其证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感风寒,或郁怒伤肝,气逆而致血瘀,或忧思伤脾,气虛则血瘀,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并总结道: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则渐以成癥矣。

1.3其三,认为脏腑虛弱,冲任失调为该病的病因病机。《内经·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指出奇经任脉为病。《中藏经积聚瘕癥杂病》强调癥瘕的发病机理,是脏腑虛弱这一内因的作用,如积聚癥瘕,……皆五脏六腑真气失而邪气并,遂乃成焉。

1.4其四,认为气滞、痰湿、外邪寒热及内伤情志等相互错杂,诱发该病。《丹溪心法》: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强调该病的病因病机为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湿之邪聚于冲任胞宫所致,病机错综复杂。

2、中医治疗原则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客者除之坚者削之留者攻之结者散之”是对积聚

等有形之邪提出的治则“有形结块非攻不足以去之”这个原则奠定了后世治疗癥瘕等疾病的理论基础。由于妇人癥瘕发病原因十分复杂,且致病因素不尽相同,故治疗妇人癥瘕同样需要辨证分型,对症治疗。妇人癥瘕病性虚实夹杂,治则上应攻补兼施,以包块为主证者当活血祛瘀,消散包块为主,以月经过多阴血耗损为主证者当先益气养血,扶正祛瘀。需要指出的是,治疗妇人癥瘕当循周期性,即根据月经周期灵活调整治疗原则,行经期间重点在于补益气血,调摄经血,以免月经过多,或经水淋漓、或经乱无期,非月经期应以消散结块为主,重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同时佐以补养气血。

3、现代药理研究

桂枝茯苓丸是《金匮要略》中治疗妊娠妇人因癥病下血的有效方剂。该方由桂枝、茯苓、桃仁、丹皮、芍药组成,功在活血利水,消癥散结,本方作用和缓,有化癥而不伤胎的特点,后世医家多应用本方治疗妇人癥瘕。现代中医学中常用本方治疗子宫肌瘤,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侯氏对桂枝茯苓丸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其对于改善微循环状态,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慢性增生性炎症有显著作用,而改善微循环是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作用的机理之一[2],有报道显示,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的作用机理之一是通过使红细胞唾液酸酶活性的定位分布正常化实现的从而可使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血瘀症状得到改善[3]。严令耕[4]在运用桂枝茯苓胶囊预干预大鼠雌激素及孕激素时,实验鼠子宫组织PAS染色,并测定子宫直径,子宫壁的厚度等,发现该药的运用能减轻子宫平滑肌增生程度,观察中未发现脓性改变,即桂枝茯苓胶囊能治疗子宫肌瘤和一定程度的抗炎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桂枝茯苓胶囊能够降低全血粘度、抑制血栓形成、调节血流变;缓解子宫痉挛、镇痛等作用,对外周性及中枢性疼痛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子宫平滑肌的双向调节作用;另外,少量的研究证实,桂枝茯苓胶囊具有增强免疫的功能,因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惜阴主编.实用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51

[2]孙梅,愈瑾.子宫肌瘤病因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册,1997,24:160-163

[3]侯莉莉.桂枝茯苓丸的药理实验研究[J].河北中医,1997,19(6):46

[4]严令耕,陆健,季建兵,等.精致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肌瘤大鼠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12):33-34.

作者简介:李凡凡,女,贵阳中医学院在读研究生(中医妇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