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2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王景玉

王景玉(黑龙江哈尔滨呼兰区第一人民医院150500)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8-0092-02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对48例ACI患者采用静脉点滴尿激酶溶栓治疗,并于治疗后12h、24h、48h、72h及1周、2周分别进行ND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序)评分,观察病情变化。结果溶栓2周后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52.1±39.2)较治疗前(17.2±21.2)明显改善(P<0.01),愈后良好32例,基本痊愈28例,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各4例,恶化8例。结论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尿激酶

脑梗死近年来发病率趋于增高,发病年龄也较以往提前,致残率很高,尤其是大面积脑梗死存活患者往往留有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使闭塞的血管再通,使坏死区周围缺血半暗带的神经细胞及早得到血液供应,减少神经组织坏死,缩小梗死面积。但脑组织的再灌注时间如超过6h,由于自由基大量形成、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等,可使缺血神经组织损伤加重,此为再灌注损伤。因此,溶栓治疗应严格限定在发病3-6h以内。我院自2004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4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发病<6h的ACI患者48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MRI证实。男16例,女32例,年龄47-75岁。合并高血压24例,糖尿病4例,心房颤动16例。入院时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序(NDS)评分标准分为轻型(1-15分)8例、中型(16-30分)16例、重型(31-45分)24例。入组者心率、血压、血糖、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符合静脉内溶栓治疗标准。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患者采用UK溶栓治疗者将UK100万-150万加入生理盐水100-200ml中静脉点滴30min,溶栓期间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行神经功能评估,若收缩压≥180mmHg(1mmHg=0.133kPa)或舒张压≥105mmHg,则予盐酸乌拉地尔50mg静脉推注(1-2min),随后以20-40mg/h静脉滴注;若血压仍未控制,则考虑应用硝普钠。24h后复查头颅CT,如未见出血则每日予以阿司匹林0.1,同时予以脑保护剂治疗。

1.2.2观察项目溶栓治疗后于12h、24h、48h、72h及1周、2周分别进行NDS评分,观察病情变化及出血征象。

1.2.3疗效评定2周后根据NDS减分率及病残程度评定疗效。基本痊愈:NDS减少>91%,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NDS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NDS减少18%-45%;无变化:NDS减少17%左右;恶化:NDS减少<17%或增多>18%。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生活能力。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患者溶栓后2周时的综合生活能力。

1.2.4统计学方法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治疗前后NDS评定的比较本组治疗前NDS为(29.1±10.0)分,治疗后24h、2d、3d、1周、2周分别为(17.9±15.5)分、(15.9±16.4)分、(16.1±17.5)分、(14.9±18.0)分及(14.8±5.5)分。治疗后各时间点ND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

2.2治疗前后ADL及mRS的比较治疗2周后ADL评分(52.1±39.2)较治疗前(7.2±21.2)明显改善(P<0.01);预后良好(mRS≤3分)32例(67%);基本痊愈28例,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各4例,恶化8例。

2.3不良反应本组4例于溶栓后第7d出现非症状性脑出血(经头颅CT证实),2周后肌力有所改善;另8例因病情恶化(4例大面积脑梗死,4例于溶栓4d出现脑出血)自动出院。1例在溶栓时出现少量牙龈出血,未终止治疗。

3讨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效果虽然较好,但溶栓过程中,溶栓后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因此溶栓前必须对病人进行正确评估,确保患者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研究中心纳入的标准:(1)临床确诊的颈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卒中,头颅CT排除脑出血。(2)发病在6h内。(3)年龄在80岁以下,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收缩压在180-100mmHg之间。(5)无出血性疾病,未用过抗凝剂。(6)凝血酶原时间、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在正常范围。(7)无昏迷。(8)病人或家属签字同意。溶栓治疗是目前唯一能使闭塞血管再通、迅速恢复血流、缩小梗死面积、恢复神经元功能的有效疗法。有研究[1]表明静脉内溶栓治疗对发病<6h的ACI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NDS改善明显,在1-2周时疗效明显,仅12例出现不良反应。溶栓治疗的并发症主要有脑出血、再灌注损伤、溶栓后血管再闭等。大规模临床研究[2]发现:UK用量50万-150万U,溶栓治疗后非症状性出血发生率为4.65%,症状性出血为3.91%。本组8例发生出血性脑梗死,其中4例病情恶化,可能与该患者有高血糖相关,因为高血糖可使梗死面积扩大25倍,出血机会增加5倍[3]。因此,在溶栓治疗时注意患者的血糖水平。本组基本痊愈28例,既往均无糖尿病及心脏病史,溶栓后神经功能即有明显改善,说明溶栓成功。溶栓后仍需进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治疗,并注意控制血压,以防脑出血。合并有心房颤动16例患者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均不明显,4例两周后才显示有效,4例无效,8例恶化,故ACI合并上述疾病的患者溶栓治疗应慎重。

参考文献

[1]何蕴,马丽丽,樊瑞敏,等.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20,251.

[2]国家“95”攻关课题协作组,陈清棠,贺茂林,等.急性脑梗死(6h以内)静脉溶栓治疗[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18∶2591.

[3]于宝成,王玉敏1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治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3∶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