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市武侯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认知及需求情况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关于成都市武侯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认知及需求情况调查

任迎霞

任迎霞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武侯区居民对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知识认知情况及需求情况,为健康知识的普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53名成都市武侯区居民对CPR的了解及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成都市武侯区居民对CPR的认识水平较低,能进行正确的口对口人工呼吸的百分比为32.1%,能正确的判断CPR有效指针的百分比为24.5%,96.2%的调查者表示愿意在学习CPR之后对发病者进行救助。【结论】成都市武侯区居民对CPR知识了解状况不佳,需求率高,同时应结合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方法开展CPR的普及。

【关键词】:成都市武侯区居民;心肺复苏;认知;需求

心脏骤停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发生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RP)是抢救生命最有效、最重要的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为了解成都市武侯区居民对CPR的认知情况及需求情况,笔者于2019年03月10日—15日对当地的53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抽取成都市武侯区居民53人,男性25人,女性28人;年龄最小15岁,最大6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人,高中(中专)12人,大专9人,本科及以上23人;职业:教师6人,干部7人,医护人员3人,个体经营者9人,学生17人,其他12人。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如下:年龄、性别、职业、当前文化程度、CPR了解情况(操作、有效指针等)、对CPR的需求情况等。问卷采取网络问卷的调查形式,总计53份问卷,收到有效回复53份,有效率100%。

1.2.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成都市武侯区居民心肺复苏认知情况

见表1、表2、表3、表4。

表1判断心跳停止方法

表2示,53名居民中会正确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2.1%,会正确口对鼻人工呼吸百分比为1.9%,两者均可正确操作为7.5%,两者均不会的调查百分比为58.5%,即所有调查者均听说过人工呼吸,但能正确操作使用者比例很低,且口对鼻人工呼吸了解率也很低。

图3、4示,能正确判断CPR有效指针为24.5%,即知道通过观察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患者可自行呼吸、散大的瞳孔缩小等指针来观察CPR是否有效。

2.2成都市武侯区居民对心肺复苏的需求情况

见表5、6

表6示,54.7%的居民希望通过专业人员讲解演示的方式学习CPR,社区宣传、网络教学、学校开设课程的百分比分别问17.0%、22.6%、5.7%。即多数居民希望能通过专业人员的帮助学习掌握CPR。调查中,有96.2%的调查者表示愿意在学习CPR技术后,遇到需要帮助的病人时为之进行抢救。

3讨论

3.1全民普及CPR初级知识势在必行。心脏骤停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泵血功能停止,同时伴有呼吸停止,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患者将不可避免的在几分钟之内失去宝贵的生命[1]。而随着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人数的增加,心脏骤停CPR是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措施,其关键在于及时、正确、有效,而有69%的第一目击者是家庭人员。据我国卫生系统显示,我国心脏骤停患者急救成功率小于1%,世界平均水平为2%,欧美发达国家存活率可达9.8%[2-3]。在我国的一些基层医疗单位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医疗人员不能正确的实施CPR。据杜丽鹂[4]等对236位基层乡镇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发现CPR相关理论知识的操作技能水平均较差,合格率仅仅为8.33%和12.50%。根据本文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成都市武侯区居民对CPR各方面的了解程度及对CPR知识的渴望程度,也迫使我们加快CPR的宣传普及。让社会上各行各业、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能逐步掌握CPR的基础知识,并能在准确的时候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为患者争取更大的生存机会,也更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3.2宣传培训方法可多种多样。根据我国的现状,老龄化的程度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增加,对各个年龄层次及各行各业的人可以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首先,应该对全民进行思想教育,培育教育对象救死扶伤的精神和责任感,提高全民参与急救的意识,让全民主动学习、参与进来。学校教育是普及急救知识和提高居民素质的最佳、最根本的途径。教育不仅成本低,还可以达到长久、有效的效果。所以,针对学生,主要应采取学校开设课程、学生互相操作练习等方法。针对青年人,他们善于运用现代化的工具获取知识且网络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所以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教育培训等多种渠道了解学习CPR,还可以通过相关的社会活动,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参与进来。医院对高危病人及病人家属开展CPR健康教育,让更多的人在患病之前,灌输预防为主的思想,可以提高高危人群CPR的普及率与生存率。针对教师、干部等人员,可以通过宣传画、宣传手册、讲座等途径进行培训教育。针对受教育程度较低、年龄较大的居民,可以通过通熟易懂的方式进行CPR的宣传教育。急救知识的普及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公共事业的发展,所以,普及CPR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陆远强,潘建,章夏萍,等.心肺复苏术社区培训效果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2013,6(2):67.

[2]黄翠红,王文均,杨芳,等.社区公众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现状调查与培训.护理学杂志,2008,23(21):9-10.

[3]BobrowBJ,SpaiteDW,BergRA,etal.Chestcompression-onlyCRPbyrescuersandsurvivalfromout-of-hospitalcardiacarrest.JAMA,2010,304(13):1447-1454.

[4]杜丽鹂,张海燕,王建林,等.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技能调查与培训效果探讨.中国中医急症,2013,22(2):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