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治疗中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静脉输液治疗中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

王秀霞刘思玮(通讯作者)王亚春李爽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护理部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目的:静脉输液是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临床护士最多的技术操作。探讨与分析不安全因素,加强输液安全管理对减少因输液引发的医患纠纷所具有的价值。方法:临床输液处理不当引发的不良事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其原因,并总结相应加强输液安全管理的对策。结果:静脉输液导致医患纠纷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药液配制问题、医生医嘱输入不规范、护士执行医嘱不严格、护士操作不规范、风险防范意识差、忽视药品说明书等。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实践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解决输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降低输液相关纠纷的发生。结论:提升护士安全意识,健全输液管理制度,有效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缺陷。

【关键词】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377-02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与抢救患者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亦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治疗环节之一。同时具有风险较大、安全隐患较多的缺点。为了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提高输液质量,减少安全隐患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现就输液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管理对策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3年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暴露的护理问题由专人给予登记共139例,对静脉输液护理存在的139例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生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静脉穿刺失败,皮肤消毒不规范,固定不妥善,液体滴空,液体配置时间过长等。通过组织相关人员对静脉输液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筛查和讨论,建立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各环节操作,以减少静脉输液所致医疗风险的发生。

2.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不安全因素

2.1药液配制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机构是由护士在病区内开放式加药,一般都是在治疗室配制,治疗室平时走动的人多,消毒隔离措施不规范,护士没有按要求更换防护服和换鞋,室内空气、桌面的细菌超标,工作人员的手没有严格清洗,在配制液体过程中存在液体受污染的可能。

2.2医生医嘱输入不规范、护士执行医嘱不严格

包括口头医嘱未及时补录,医嘱输入药物剂量、用法、频次错误,开错床位,病人有药物过敏史仍开此药、重整医嘱时直接复制医嘱发生药物重复等。

2.3护士操作不规范

护士加药时常将每组液体第一瓶以及需加药品全部打开,易造成污染。护士操作时若玻璃安瓿割据后未严格消毒,使玻璃微粒污染药液;消毒剂放置时间过长或不加盖,致有效溶度降低。同类药物常使用同一注射器,加药针头碰到粉剂,粉剂药品未充分融化。

2.4服务态度欠佳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给护士带来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不断增加[1]。护士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急躁情绪或在解答问题时缺乏耐心,极容易与患者及家属发生冲突。

2.5漏液、渗液、静脉炎

输液过程中,药液渗出、漏出血管,引起穿刺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炎症反应。如果渗出药液刺激性强,如甘露醇、多巴胺等,处理不及时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严重者致残,极易引发纠纷。

2.6健康宣教不到位、风险防范意识差

如果护士对用药指导和输液注意事项宣教不到位,有时患者及家属随意调节滴数引起不良反应。一些高风险的操作或使用特殊医用材料,未履行告知义务,造成事后病人和家属的不接受引发各种纠纷。

2.7忽视药品说明书或治疗指南

药品说明书是药品使用的法律依据,但医生往往不重视说明书而按照习惯用药,护士同样不重视说明书或护士药品知识掌握不充分,从而造成不合理用药甚至用药失误。临床有些新用药无从查询配伍禁忌,造成药物间不良化学反应。

3.安全管理对策

3.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配药室及治疗室每天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操作台面每日用含氯制剂擦拭,控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工作人员应衣帽整洁;加药时选用合适的针头,避免反复穿刺胶塞的同一位置,减少胶塞落屑现象,注射器做到一人一针,一药一针,杜绝重复使用[2]。

3.2执行正确医嘱

仔细查对,严格执行医嘱,对有疑问、不清楚的医嘱,要及时与医生交流,确认无误后再执行,特别是新药、特殊药首次使用和多种药物合用时护士要知道药物的不良反应,把好用药关。

3.3加强业务能力训练及职业素质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静脉穿刺的技巧,输液的流程,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一些研究结果显示[3],护士所具有的工作能力以及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输液不良事件的产生,是保证输液安全管理的最为重要的基础,所以应加强对护士进行规范化的培训。

3.4严格无菌操作

在整个输液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加入多种药物时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输液过程中穿刺部位的皮肤彻底消毒待干、范围达标,重复穿刺时应更换针头。

3.5加强服务意识

针对存在问题,要求护士在进行静脉操作中,从细节做起,做到主动服务,礼貌服务,告知注意事项,加强输液过程的管理,并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3.6加强巡视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加强巡视,减少渗出和静脉炎的发生。巡视时要认真倾听患者主诉,观察病情变化、用药后反应、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外渗、输液滴速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7建立风险意识、加强护患沟通

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强化法制观念。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增强信任感,护士认真执行告知程序,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技巧往往有助于化解矛盾,输液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所用药物及其作用,不能随意调节滴速,如出现不适应情况应立即呼叫护士,以免造成不良后果[4]。

3.8加强护士药物知识培训及管理

在临床用药时,不但需要掌握常用药的配伍规则,还需在操作时认真查看药物配伍时有无沉淀、变色、混浊等。药物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临床新药使用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

4.结果

2013年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前输液存在的风险问题包括:静脉穿刺失败45例,皮肤消毒不规范17例,固定不妥善26例,液体滴空、回血13例,液体外渗6例、液体配置时间过长3例、漏输液提前拔针5例,不注意配伍禁忌出现液体混浊6例,抗生素、特效药(如甘露醇、胰岛素等)未按医嘱时间给药6例、服务态度欠佳12例。2014年实施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后输液质量存在的问题:静脉穿刺失败13例,皮肤消毒不规范2例,固定不妥当3例,液体滴空、回血0例,液体外渗1例,液体配置时间过长0例,漏输液提前拔针0例,不注意配伍禁忌出现液体混浊0例,未按医嘱时间给药0例,服务态度欠佳2例。静脉输液安全性和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5.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确保静脉输液安全,要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规范静脉输液的各项流程,提高各项护理操作质量,不断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回顾1年来,根据产生输液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使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时期,提高输液安全,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给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付能荣.临床护士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分析与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8):55.

[2]梁安鹏.静脉输液临床污染的危害及其预防处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1,7(8):42.

[3]王海英,伦丽芳,周柯,等.连续性排班结合责任制分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7):56-57.

[4]高世风,朱元凤,侯静,等.门诊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护理风险及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0):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