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研究

1费东亮2曲晓亮

(1威海市环翠区鲸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4200;2山东省威海体育训练中心264200)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随机收集本中心2016年7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6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8例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32例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中医针灸治疗的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即96.9%,对照组71.4%,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9%,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258)。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采用。

【关键词】中医针灸;顽固性呃逆;总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9-0326-02

作为临床常见病症,顽固性呃逆,俗称“打嗝”,是因中枢神经、迷走神经及膈神经刺激引发的,临床对于该病症的判定标准为:呃逆持续不间断的发作超过48h[1],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及工作。研究将选取本中心2016年7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6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收集6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进行研究,均收治于本中心2016年7月~2018年8月间,均符合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诊断标准(均已排除器质性病变),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5~64岁,平均年龄(49.5±2.5)岁,对照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50.5±2.2)岁。两组患者以上及其他相关病例资料比较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先给予刺激鼻子、呼气后屏气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西药治疗,即口服盐酸氯丙嗪片(国营张家港市制药厂,国药准字:H32024148),每次25mg,每日3次或以病情严度调整剂量。实验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将调理气机、顺气降逆调理为治疗原则,取三阴交、中脘、双侧内关、足三里、关元等穴位施针。寒邪动膈型患者,采用平补平泻法针灸,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对穴位,用直径0.30mm的、长度为23~35mm的不锈钢毫针从中脘进针,与皮肤呈15°,向上横刺,进入膻中穴,得气候捻转补法,并分别行针1min,取患者耳穴胃、膈;胃火上逆型,采用插泻法,进针穴位为中脘穴,不留针,其余方法与寒邪动膈型患者的治疗一致;气虚者,加气海穴,肝郁气逆者,加涌泉穴、内庭穴。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经治疗患者呃逆症状消除,24h内未复发,视为显效;经治疗,呃逆症状减轻,24h内有极少次数的轻微打嗝,视为有效;经治疗症状无变化或者有加重倾向,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此次研究相关数据资料统计处理,用n(%)表示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卡方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中医针灸治疗的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即96.9%,对照组71.4%,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对照组治疗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2例出现头晕乏力,不良反应发生率17.9%,对照组仅1例出现乏力,未见其他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3.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4.258)。

3.讨论

顽固性呃逆症临床也称之为膈肌痉挛,膈肌中枢神经及膈神经受刺激与发病有着密切相关性,以不自主膈肌收缩,导致吸气时声门突然关闭,从而发出一种短促的声音为主要病症表现,民间称之为“打嗝”[2]。短暂性、间断性的打嗝不足为病,但是反复持续性的,通常持续2d以上的打嗝,甚至延续数月的,严重影响到生活及工作的,则可判定为顽固性呃逆症。顽固性呃逆对患者正常呼吸、语言表达都会造成一定影响,增加患者心理压力,病情严重的甚至会因呼吸不畅而出现死亡,危害非常大。临床通常采用西药治疗,但是短期疗效不显著,需要长期用药,容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痛苦。

中医认为,长期进食生冷食物或偶感寒邪、情绪失调、脾胃不适是该病的重要病机,以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难以自制为主要病症表现[3]。治疗应以经络调整为主,使气血运行畅通、平衡脏腑、气血阴阳,最终使病症减轻,此次研究,依据不同病机,给予辨证施治疗法,取穴位三阴交、中脘、双侧内关、足三里、关元等,寒邪动膈型者,采用平补平泻法针灸,胃火上逆型者,采用插泻法,气虚者,加气海穴,肝郁气逆者,加涌泉穴、内庭穴。中脘穴是胃部的募穴,足三里为胃经合穴,然后辅助其他穴位进行针灸,可以达到疏通经络、健脾和胃、通畅气血的功效,还能有效顺气驱寒、疏膈宽胸,从而使呃逆症得到有效缓解。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比起西药的对照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9%,对照组71.4%,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更为确切,并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9%,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258),显示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不良反应更轻微,安全性更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可有效缓解并消除呃逆症状,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少,安全有效,值得采用。

参考文献

[1]哈斯塔娜.探究应用中医针灸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8):101.

[2]李霞,宋洪堰.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9):27-28.

[3]段松会.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10):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