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孙雪梅

河南省郸城县汲冢镇计生站477191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米菲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86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米非司酮组(n=42)和孕三烯酮组(n=44),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三烯酮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9%,米菲司酮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米非司酮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菲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米菲司酮;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作用机制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妇科的一种侵入性疾病。相关研究发现,近几年来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对女性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并成为众多女性关注的焦点[1]。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妊娠困难和不妊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2]。采取腹腔镜手术去除子宫内膜的异位病灶并联合药物治疗能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生,降低其复发率。本次研究共选取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应用米菲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并探究其治疗机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86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米非司酮组(n=42)和孕三烯酮组(n=44),米非司酮组患者的年龄在20-4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2.5±1.6岁之间,孕三烯酮组患者的年龄在19-3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0.2±1.8岁之间,86例患者中原发性不孕的有38例,继发性不孕的有48例,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米非司酮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由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50202)10mg/次,1次/d,孕三烯酮组患者口服孕三烯酮(由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80020)2.5mg/次,2次/周,疗程为30d。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分析应用米菲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并探究其作用机制。

1.4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为[3]:①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完全消失,盆腔无结节和肿物。②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好转,盆腔结节变小。③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盆腔均无改变。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处理

本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米菲司酮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6%,孕三烯酮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5%,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孕三烯酮组有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9%,米菲司酮组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米非司酮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

米非司酮组有1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2%,孕三烯酮组有3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7%,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复发性和侵袭性的特点,治疗上较为困难,由于大多数的患者要求保留卵巢的功能,所以在手术中要求我们要尽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子宫和卵巢。米菲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具体为[4]: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的结合剂,对孕激素的受体的亲和力较强,可以直接作用于下丘脑至垂体最终到达卵巢,可以有效的抑制黄体酮的分泌,除此之外,米非司酮还可以减少子宫内膜的PR含量和ER含量,阻断子宫内膜对孕激素的反应,从而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生长,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米菲司酮还能促进异位子宫内膜腺体的凋亡和与内膜相关的免疫细胞因子,抑制异位内膜的种植。孕三烯酮是合成的类固醇激素,在近几年发现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治疗效果与米非司酮的效果基本相近,但是不良反应较多。大量研究表明,与孕三烯酮比较,米菲司酮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经济、安全,效果明显,本次研究报道与该报道结果具有一致性[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率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孕三烯酮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米菲司酮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米菲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明显,有效的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临床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莹,魏绍斌,孟晓丹,杨清,张国楠.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0,10(24):3711-3712.

[2]李明江,李继俊,赵兴波,等.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T、PDGF的表达和体外增殖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2(3):317-318.

[3]阮雅文.腹腔镜术后联合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00例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0(27):4266-4267.

[4]于祖茹,章明放,孙洪范.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腺垂体促性腺细胞形态结构影响[J].生殖医学杂志,2013,14(4):220.

[5]张雯,袁媛,陈莉,张文艳,潘红燕.腹腔镜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19):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