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14
/ 2

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张强

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河北省河间四中张强

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灵魂,更是我们新世纪教育不变的主题。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历史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把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创新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文将着力探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富有创新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明确了创新意识,教师才会研究确定“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因此,面对内容丰富、生动的历史教材,教师首先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不是单纯的教教材,更重要的是利用教材这个工具来教学生怎么去思维,怎样去理解,怎样去创造。为此,确定每一课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时,更多的思考应该是怎样富有创意的组织教材,以特有的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索;怎样营造创新氛围和空间去推动学生展现自我;怎样去点拨、调动诱使学生发展思维,标新立异;怎样用创造性的评价来影响学生自我完善等。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才是真正意识上的教学,才会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其次,多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成就感。青年学生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很强,特别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肯定,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适当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他,注意着他的进步,使他在家长、同学面前有一种成就感。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激发了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我班的高翠丹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她各门功课成绩都不错,就是历史科偏差。同时平时上课时,她行为懒散,没有一点激情,学习自然谈不上进步。终于有一次,我找到了一次很好的机会,也就是她的历史测验成绩比上次略有上升,我就在上课时口头表扬了她,开始时她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紧紧抓住每一次机会,通过一声赞许,一个微笑,终于使她有了自信,现在她是我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培养出来的一定会是富有自信,富有独立创新精神的人才。假如过度责怪和批评,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宁愿按部就班行事,只求无过,不愿大胆创新的庸才

二、加强学法指导,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直觉思维是指没有完整的传统逻辑过程,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想、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它的心理机制是思维活动在有关问题的意识边缘持续活动,当脑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时,原来的神经联系突然沟通,形成新的联系。

开发直觉思维的主要做法有:

1.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获得开发直觉思维的知识源泉。不同学生学习程度不一样,学习新知识要达到的目标就应该不一样,这样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制定目标,导致全班一个目标、一个任务,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放手给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自己设计评价指标。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重要的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为开发直觉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

2.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获得开发直觉思维的方式方法。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必须与他人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学习,获得发展,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时,我让学生不去看课本,直接思考:“中国最终会胜利吗?”小组讨论后,有的小组说,按照战争经过推测,答案应该是“胜利”;有的小组说,按照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猜想,答案应该是“失败”,两种观点各有依据,双方各为一大组,两组进行辩论,“胜”方越辩越雄,队伍也越来越大,就在他们胜券在握时,教师却宣布正确答案———“失败”这个晴天霹雳他们接受不了。全班沉默了,这时,教师带领学生在沉痛中得出一个结论:这说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必须要有统治者的正确领导。

3.通过对比学习的方法,获得新的直觉思维。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才能认识此类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变化和发展规律。如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历史地图。开展比较法教学,比较法兰西第一帝国强盛时期的欧洲和1815年欧洲,我们看到了不同时期法国疆域和势力范围不同,呈现了法国这个时期在欧洲所处的地位。通过这两个时期欧洲政治版图的变化,也反映了欧洲历史的演进发展。再如1815年欧洲形势图和德意志、意大利统一后形势图中,德意志、意大利政治版图的变化对比,不仅形象地反映了德意志统一前后的历史,更能突出德意志统一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

三、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其创新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运用新材料,创设性情景。例如我在讲到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时,出示了这样一段材料:鲁讯先生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吃饭。”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2.变换新角度,引发新思考。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问题,而不要仅停留在课本知识中,这样就能不断地让学生去思考问题,从而开拓他们的思维。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它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从课堂抓起,需要我们更新观念,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