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县迎宾广场方案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林口县迎宾广场方案设计研究

马力刘译泽么迪

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林口县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个农业大县,境内有闻名中外的“八女投江”英雄事迹发生地,是中国书法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本次设计的迎宾广场位于县城南出口,通过该广场的设置,为县城新时代的发展打造新的形象,有利于招商引资工作开展。

关键词:林口;广场;设计

1、背景及现状

(1)背景

林口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隶属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是连接牡丹江市、七台河市和鸡西市三市的枢纽,是绥芬河、东宁、密山、虎林等对俄贸易口岸的前沿腹地。

林口县1939年建县,是国家一类革命老区县,境内有闻名中外的“八女投江”英雄事迹发生地和东北抗联遗址。是中国书法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书法、连环画、油画、冰雪画、蚕翼绣创作等全国闻名。

(2)现状

林口县迎宾广场位于林口镇南郊,069县道2km处,迎宾桥南侧。场地占地2.1hm2,平坦开阔,西北侧稍有缓坡,内部植被为河沿荒草,南部有少量樟子松,现为空闲地。场地东侧紧邻069县道,西北侧为小河,南部为农田。

2、任务要求及理解

(1)委托任务要求

由委托方要求,设计任务主要有两个。任务一:广场能够兼顾迎来送往的城市形象展示,同时可以成为当地的特色文化展示的平台。任务二:主广场中需安置一块3.5m×3.5m×3.5m(长×宽×高)的立方体花岗岩印玺雕塑,并在场地内加入表达林口文化的8根花岗岩图腾柱。任务三:绿地内建议做喷灌。

(2)项目理解

甲方委托要求之外,对项目进一步理解分析:

首先考虑项目所在的区域,位于县城南出城口,适合做迎宾广场。为满足迎宾需要,应在路旁做港湾式停车位,方便少量私家车临时停靠。为等候者考虑,应设置游园小路、座椅、垃圾箱以及灯饰亮化,满足游园功能。

其次,将该地块的功能扩展后,广场的容量需要具备一定规模,满足市民集会、游憩、景观、生态及文化传承、应急避险功能,发挥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确保广场设计质量[1]。

本项目地势起伏,周边景观资源自然静谧。规划可以考虑自然环抱的布局,将铺装广场区域设置在中部,三面用地形绿化围合,四周用坡地自然与周边道路连接。

林口县历史延续久远,人文资源众多,在入城口处正好可以适当体现本地文化。烘托城市文化底蕴。

3、规划内容

广场依据使用功能进行规划设计,总面积2.1hm2,规划硬质铺装面积约1.4hm2,绿化面积0.7hm2。

根据该广场所在的区域及功能特点,规划形成一心一环的布局结构。一心为中心集散广场,提供人流活动、健身场地及文化展示空间;一环为生态绿环,围绕广场规划地形,形成健身绿色廊道,布置游园小路。

(1)中心集散广场,面积约1hm2,设计呈半圆形。入口处安置一块石碑,加基座高约1m,长4m,上刻有“林口欢迎您”五个朱漆红字点题。广场中心设有方形玉玺石雕一座,烘托林口书法之乡的文化背景。背景处设置12组景观图腾柱,装饰有24节气、农耕场景等元素图案,代表了林口农业县城的经济特点。广场两侧布置了林荫树阵,方便游人在此停歇。临道路一侧,规划临时停车位10个,方便迎、送人群的车辆停靠使用。

(2)生态绿环,即植物廊道,设计呈圆弧状,将中心广场包围。进行地形整理,把原广场场地整平后多出来的土方,转移堆放在设计生态绿环范围内,另有外运种植土,形成环抱的背景土坡。坡度在5%~10%之间。土坡上种植杨柳、樟子松、白桦、五角枫、蒙古栎等乡土乔木,搭配丁香、榆叶梅、金叶榆等观赏灌木,再配以京桃、山丁子、山楂等果木,形成背景林地。尽量减少绿篱的运用,降低后期人工维护成本。

4、设计侧重

设计侧重三个方面:城市入口形象的展示,地域文化理念的表达,以及游人使用的切身感受[2]。

(1)城市入口形象的展示

平面空间:注重道路转弯前后2个方向的观察角度,以此布置广场的主次入口。主入口应用轴对称的布局,为主广场景观展示营造开敞大气的展示空间。次入口通过环绕的园路与放射状的道路与主广场相互联系,与自然环境相互过度。

立体空间:主入口、主广场处运用多层次的景观进行表达。表现为主入口的花带——中心雕塑——外围图腾柱——缓坡地形——背景林,形成起程、转折、高潮、结局、尾声的表达多层的表达。

(2)地域文化理念的表达

将印玺雕塑放置在主广场中心的花坛之中进行围合。采用地形中部抬升的手法进行处理,突出主题雕塑形象。西侧以8根花岗岩图腾柱围合、环绕。

印玺雕塑4面分别有“森林之口”、“抗联之根”、“书画之乡”、“德孝之城”的印刻,8根图腾柱以反映农业图案、纹饰进行装饰[3]。

(3)游人使用的切身感受

广场周边的场地由曲折的道路进行串联,供游人停留、休息,如可以遮阴、停留树阵广场,小朋友可以玩耍的互动座椅空间,可以驻足观景的木质亭廊。

5、其他方面研究

对场地的材料应用和种植设计等方面也进行了关注。

(1)地形的设计:该地块原始地形有起伏,周边用地多为农田、空闲地,东北部与一条河流相邻。平整广场设在靠路边的中部,广场周边通过地形处理才好与外部地形有良好的衔接,从而形成“开敞+环抱”的空间格局。

(2)材质应用方面:主广场铺设本地产的花岗岩石材,色彩为芝麻白、芝麻灰为主。上山道路铺装多以透水砖为主,节点平台可采用少量的木平台搭建。

(3)植物品种选择方面:选择品种包括早春开花的连翘、榆叶梅等,可以观花又结果的桃、李、杏等,嗅觉享受的紫丁香、暴马丁香等,秋季观叶的五角枫、蒙古栎、糖槭等。东侧以低矮的地被宿根花卉为主,开阔明朗。西侧的高大挺拔的樟子松林作为整个场地景观的背景。

(4)景观构筑物的运用:委托方提供了关于文化雕塑的大量素材,且要求在广场上放置一组石雕玉玺。因林口县文化底蕴相对深厚,规划将雕塑构筑物做成序列,从广场入口到中心到背景,分别规划入口标识、中心主景、远端背景,各景观主体高度也随之升高,广场两侧规划林荫树阵与中轴序列相呼应。

(5)场地给排水的考虑:本项目内的绿地乔木、灌木等都有,草地面积比例不大。绿化用水不建议直接上喷灌设施,改用阀门井的形式,外接软管,用于浇洒绿地。广场上的雨水排水经过广场地表组织,直接排入道路上的市政雨水管网。绿地中的雨水大部分在绿地内消化吸收,其余经草地过滤,引导进西北处的河沟内。

6、结语

本工程由于客观原因没有实施。经验总结来看,广场与绿地的面积比例有待商榷。使用人群多为早晚遛弯的周边居民,健身器械需要适当安置,游园小路若设置成环路则可以为更多居民健身提供方便。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该项目真正落实、落地起到一些启发和经验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华,王瑛.建筑空间序列的艺术布局[J].山西建筑,2006,(11):17-18.

[2]郑力鹏:城市广场建设应重防灾功能和生态效益[J].城市规划,2002,(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