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希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爱与希望

何玲玲

何玲玲

(桂平市逸夫实验小学广西桂平537200)

【摘要】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以“师生之间就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爱。”这样一句话鼓励自己,我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因此在工作中体验到教师与学生真挚情感是建立在心灵沟通的基础上,教师的爱是真正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

【关键词】爱;沟通;心灵;希望

经历了十多年的班主任生活,我从中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的快乐,更体会到与学生真诚相处的快乐。在快乐中我找到了自我,也从中悟出——“师生之间就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爱。”

1.真挚情感是建立在心灵沟通的基础上

真挚情感是在心灵的沟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发自内心的爱才能达到这种默契。面对整日与你如影相随的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你又怎忍心对他们横眉立目严加呵斥,即使出现令你不愉快的一幕,你又能狠下心来去惩罚他们么?我的学生梁卓雅,从一年级走进班级开始,父母离婚不知去向,跟着伯伯生活。生活在这种境况的她,过早的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变得沉默寡言,好像一只孤独的小燕子,使人看了痛在心里疼在心上。因缺少亲情的关爱,她对学习也毫无兴趣。刚入学不久不完成作业就成了她的专利,一个聪明的小姑娘刚开始迈向人生的第一步,难道就让她这样的走下去吗?我在心里不断地琢磨着。我一次又一次的对自己说,“你是她的老师,如同她的母亲,你应该帮助她。”心病还是要用心治疗,于是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1用爱的力量把她拉向学生中间;因为特殊的家庭缘故,她仿佛感觉自己成了父母双全的“孤儿”,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多给她一些爱护,让她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慢慢忘却父母离异给她带来的“人格”上的伤害,感情上有了一定的寄托,对学校、老师、同学有了感情,不至于发生自暴自弃现象。一方面我注意观察,寻找机会亲近她,关心她,信任她,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我发现她最近情绪不好时,就让她与我谈心。另一方面借助班集体的力量帮助她,让她感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了解到她和张馨文有话可说,是好朋友,特安排她俩坐到一起,并让在张馨文学习上、生活上多帮助她。

1.2尊重她、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有人说人生是一本书,孩子更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作为人民教师应该认识到特殊家庭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相比,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她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她们的自尊心,她们就会变得自暴自弃或嫉妒忿恨。在社会上,她们也很在意她人的态度。梁卓雅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症结就在于自卑,要纠正她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她的自尊心,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

1.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经常性与其家人交谈,了解孩子最近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情况,并希望家人改变教育的方法,多加引导,逐渐使她走上正轨。耐心说服、暗示提醒。在孩子的教育特别是问题孩子的教育上,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她已形成的心理弱点和不良倾向,我不迁就容忍,但也不动辄训斥,态度粗暴。而是采用耐心说服和暗示提醒的方法。而且批评也注意做到不超过限度,从而使她不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1.4讲究辅导的方式;平时我对她多加关注,发现她的闪光点:热爱劳动,与同学能友好相处等后及时表扬。以平等、商讨式的方式与其交流,培养她在校有事常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好习惯。课堂上,多加鼓励和启发,引导她慢慢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树立信心。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有自卑心理的单亲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希望老师的赞扬,十分厌恶那些疏远、冷落责备、申斥和叱骂她们的人,因为这些人不仅伤害了她的自尊心,降低了她的声誉,而且这些人的行为还意味着自已被抛弃,不受宠爱和在社会上处于半隔离状态。用引导代替讥讽,用表扬代替批评可以使她们看到希望,增强自信。在教育过程中我注意对她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她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增强信心。真诚的爱可以像火山,暖化冰冷的心。她缺少的是亲情的关爱,我就给予她这种爱,用我的如母之爱暖透她冰冷的心,让她重展笑颜。上课了,她静静的坐好,我冲她赞许的一笑;当她犹豫的慢慢举起了手时,我对她投以鼓励的目光;当她工整的完成作业时,全班的掌声带给她成功的喜悦;当她犯了错误时,等待她的是老师宽容的面孔;当她……。一次次心灵的接触,一次次发自母亲般的关爱,渐渐的从她的脸上见到了难得的笑容,她开始变得开朗起来,同学们玩耍的身影中找到了她小巧的身姿。看到她的变化,我体会到了付出的欢乐。

2.爱是真正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

爱是什么?爱就是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我常常想:当老师的,要信任学生,相信她是一个想学好的孩子,相信她有积极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与其她职业不同的是,做老师的一定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我班有个叫的邱雯轩学生,她的动手能力很强,能自己东拼西凑就能做成各种小玩具,可是她对上数学却有障碍。她的作业从来不让老师批改,不愿意上数学课,每次数学课她不是玩东西就是捣乱。

2.1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她、帮助她树立自信;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希望老师的赞扬,十分厌恶那些疏远、冷落责备、申斥和叱骂他们的人,因为这些人不仅伤害了他的自尊心,降低了她的声誉,而且这些人的行为还意味着自已被抛弃,不受宠爱和在社会上处于半隔离状态。用引导代替讥讽,用表扬代替批评可以使他们看到希望,增强自信。我首先允许她可以不上语文课,继而允许她在数学课上可以干别的事情。慢慢地,她愿意走进数学的课堂了,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在上数学前1分钟,让她给大家讲一个笑话,数学课上有了她展示舞台的1分钟,她也能体会到了成功。这种不是数学带来的成功感觉,使她对数学课有了一点自信。

2.2用耐心爱心去感化她;在孩子的教育特别是问题孩子的教育上,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她已形成的心理弱点和不良倾向,我不迁就容忍,但也不动辄训斥,态度粗暴。而是采用耐心说服和暗示提醒的方法。而且批评也注意做到不超过限度,从而使她不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接下来是对作业的处理。她的作业每天都是特别留下来做的,要比上课的进度慢得多,一些作业是我和她一起完成的。对于她做错的作业,我先画一个圈,等我们俩一起改对后,我再加上一个花瓣,表示奖励。这样的过程很长,耐心的期待中,雯轩也曾出现急躁的心理,希望自己给何老师考出个好成绩,怕辜负了老师的信任。

呵护中要有期望,雯轩在能自己完成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题时,我尝试让她自己完成作业,虽然错字不少,但是每次我都能给她的作业批个大大的“优”字,期望她不再害怕写作业,同时也期待她在数学课上能举手发言。终于,她有了这种欲望。在上课的时候,她站起来回答问题,她把口诀背出来,全班的同学给她鼓掌。这样的体验对她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啊!现在,她是我的得力助手,自信荡漾在她的脸上,每当下课铃响起,她总是冲到教室门口,用身体堵着不许下课。

我不是诗人,不会用优美的诗句讴歌我们的事业;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歌咏我们的岗位;然而,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我要用自己全部的爱去谱写班集体最美好的诗篇!我会以更大的热情,不断的探索改进,更好地做好这一神圣的育人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