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李凌燕

李凌燕

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产科516001

摘要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对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l20例,其中阴道分娩40例,剖宫产80例,分为两组,每组60例。实验组阴道分娩于胎头着冠时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ug,胎儿娩出后再口服200ug,剖宫产于切开子宫时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ug,胎儿娩出后再口服200ug。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肌肉注射20u催产素。准确测量两组产后2h及产后24h的出血量,记录两组阴道分娩的第三产程时间。

结果:实验组产后2h出血量(108.2±81.4)ml,对照组(208.2±101.8)m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产后24h出血量(160.3±81.4)ml,对照组(254.5±101.8)m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阴道分娩的第三产程时间2.50min,对照组阴道分娩的第三产程时间15.32min,两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胎儿娩出后可使用米索前列醇,其促进宫缩作用、减少产后出血量明显强于催产素.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产后出血催产素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并发症之一.极易导致孕产妇严重并发症,为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如何预防和有效地控制产后出血一直是产科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我院自2010年12月以来,采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旨在探讨积极防治产后出血的措施,现将l20例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妇120例,年龄最大38岁,最小20岁,平均24岁,孕周37~41+6周,平均39±3周,阴道分娩40例,剖宫产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均为单胎,孕次、产次及妊娠并发症、合___________并症等基本相同。排除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产后出血。

1.2方法实验组阴道分娩20例,剖宫产40例,阴道分娩于胎头着冠时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ug,胎儿娩出后再口服200ug。剖宫产于切开子宫时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ug,胎儿娩出后再口服200ug;对照组阴道分娩于胎头娩出后为肌肉注射催产素20u,剖宫产于胎头娩出后宫肌注射催产素20u,两组观察过程中如短时间内出血大于200ml.立即追加口服米索前列醇400ug。

1.3观察指标及方法(1)准确测量并记录两组产后2h内的出血量,剖官产还需测量术中和术毕阴道积血量,采用容量法和称重法。阴道分娩者胎儿娩出后待羊水流尽,即在产妇臀下放置聚血盆至产后2h,其积血以量杯计算,剖宫产切开子宫后先吸尽羊水,弃去吸引瓶中羊水,再吸血统计出血量。(2)在准确测量并记录两组产后2h内的出血量后,产妇回病房后用聚血纸收集出血量,测量产后24h内的出血量。(3)产后出血采用<中华妇产科>的诊断标准。

1.4统计学处理用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产后2h和24h出血量比较见表1,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剖宫产的产妇中,米索前列醇较催产素明显减少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及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P<0.05)。

表1两组产后2h和24h出血量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米索前列醇对阴道分娩出血及第3产程影响的比较见表3。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第3产程缩短,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两组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3阴道分娩后应用米索前列醇、催产素后出血情况及第3产程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合成的前列腺素E1类似物,能兴奋子宫平滑肌,对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可经胃肠道快速吸收.2min内出现于血液中。其峰值在15min内,平均峰浓度0.309ug/L,消除半衰期为90min,吸收后经尿排出。当胎头着冠时。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ug,2min起效,能增强宫缩,帮助胎儿娩出。15min后药物峰值最高,这时胎盘剥离.宫内压增高,血窦关闭快,起到明显减少产后出血的作用。由于米索前列醇使血管平滑肌扩张,有轻微、短暂的降压作用,可增加心输出量、冠脉流量,以及肾血流量,可用于妊高征患者分娩。

准确估计产后出血量是正确诊断和处理产后出血的前提,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目测法、容量法、称重法和面积法。本研究中我们采用较为准确的称重法、容量法测量出血量,使实验数据准确,结果可靠。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临床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或产后2h内总失血量≥400mL,而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均为统一标准。但是在临床中发现剖宫产的出血量大于阴道分娩,阴道分娩平均出血量在500mL剖宫产的平均出血量在1000mL。因此,有必要将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的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加以区别定义。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性出血,约占60.95%,我国孕产妇死亡中,有49.9%的孕产妇是由于产科出血,其中产后出血占产科出血死亡构成中的87.8%。防治宫缩乏力,降低产后出血的关键是宫缩剂的及时使用,尤其是产后2h内早期使用。多年来处理原则一直采用催产素、麦角新碱等宫缩剂,给药途径均为注射给药,在产科出血的治疗中,多数患者收到一定的效果,使产后出血降低40%,但有少数患者效果不佳。随着对催产素受体研究的深入,发现催产素受体一旦饱和,即使给予再大剂量的催产素。也不会增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作用,且麦角新碱对高血压患者有升压作用,在妊高征患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研究证实米索前列醇不仅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蛋白,有效增强子宫收缩,促进创面血窦关闭,而且还可使富肌层催产素的受体增加,加强催产素的作用,且对产妇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本研究表明,应用米索前列醇后,宫缩加强。阴道分娩的第三产程明显缩短,并且阴道分娩、剖宫产后2h、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应用催产素组,实验组产后出血仅1例.而对照组7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7例产后出血追加口服米索前列醇400UG后,宫缩强,出血明显减少,可见米索前列醇可与缩宫素同时使用,能增强子宫收缩效果,催产素无效时,仍可使用米索前列醇。因此,我们认为应用米索前列醇。具有方法简单,效果显著,安全易行,无副作用,是降低产后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对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4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99

2高冠峰。周兰英。柴光兰,等.米索前列醇对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潍坊医学院学报,2009,25(1):58—59

3申玉红.如何正确估计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量.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19(5):259—262

4赵少飞,孙晓峰.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防治措施的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19(5):278—280

5全国孕产妇死亡调查协作组.全国21省市自治区孕产妇死亡率及死因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8,26(1):23—25

6杨隽均,盖铭英.前列腺素的引产机制.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19(5):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