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老子的无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浅论老子的无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杨杨

杨杨

河北保定河北大学071000

摘要:老子是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家思想在中国哲学史及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极大。自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以后,在佛教未传入中国以前,中国思想界影响最大两家一个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一个是以老庄所代表道家。在中古思想中形成了两个相互对峙、相互吸收的哲学学派。儒家强调以肯定的态度入世,重人伦涵养;而道家则强调以否定的态度出世,重自然无为。在老子思想中,除了“道”的核心思想,最为代表的哲学思想就是老子的“无为”思想。尽管老子思想的建立距今已有两千多年,面对今天的社会人伦自然等问题,老子思想仍具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老子无为平衡发展

一、老子与《老子》一书

有关老子生平历史文献不多,其基本情况可见于《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孔子。”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生地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守藏室之史就相当于图书馆或档案馆的馆长,孔子曾问礼于老子。

《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即道篇与德篇,共八十一章。有关《道德经》一书,《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也有记载,言:“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说出了有关《老子》成书情况。在《列仙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比《史记》更为神异。说函谷关的关令尹喜,望见有一团紫气从东方飘来,他以为这是圣人驾到的祥瑞之气。不久,他所崇拜的偶像老子,骑着一头青牛来到了函谷关,在出关前尹喜缠着老子让老子写下一部著作,便是《道德经》。这也是“紫气东来”成语的由来。

有关《老子》一书的成书时间,《老子》的作者是不是老子。自宋代以来存在争议,上世纪尤为激烈。从梁启超在民国十一年撰文提出质疑开始,便引起了一场热烈的争论,多大50万字的章,其中就有包括梁启超认为老子晚出,《道德经》非老子所著的相关记载,都收录在《古史辨》这部书中。梁启超提出质疑的一些问题,张煦、胡适等人都做了有力的批驳。钱穆先生与胡适先生也有过关于老子的争论。胡适沿清代人说法,认为老子略早于孔子,钱穆就认为不是,两人争论的很凶。[1]

关于《老子》一书成书年代基本确立是在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村战国楚墓竹简的出土,其中有三种《老子》的抄本。其内容也基本接近祖本,经考古专家鉴定,这批楚简的抄写时间与老子的去世时间也就一百年,意义重大。郭店楚简的出土打破了《老子》晚出的说法,《老子》一书基本为老子本人所作,在历史流传中有所改动。

二、老子无为思想的根据——道

老子的“无为”思想的根据就是老子讲的“道”。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开篇第一章就言“道可道,非常道”,其中有关道的思想贯穿于《老子》的始终,“道”是老子的核心思想。老子其他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政治主张等思想也是有这个道所延伸的。所以在谈老子无为思想,先谈一下老子的“道”的含义。

有关“道”,字面含义,道就是我们平常走的路。《说文解字》言:“道,所行道也。”这是最原始的说法。道后来也有引申道理,规矩等。那么老子所讲的“道”要更有哲学意味。老子讲的道,是特别玄妙的东西,不能用语言去形容,具有宇宙生成论的含义。老子在第二十五章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第一章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说道是不可说的,不能用语言描述的。老子还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是一种统一性,是道的纯存在,二就是阴阳,天地。三就是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道出了“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思想。

老子的“道”,还具有本体论的意义。道生了万物,道又在万物之中,并没有离开万物,道和万物是一种体用关系。如果说老子宇宙生成论具有自然性特点,那么老子讲道的本体论具有超越性的特点。讲道具有一种超越性,超越具体的、实在的事物,道是万物的根据。第十四章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老子用“夷”、“希”、“微”、“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恍惚”诸词来说明本体之超验性。[2]老子第三十四章言:“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体现了道内在于万物,道和万物是一种体用关系。

三、老子的“无为”思想

老子的“无为”思想是老子讲“道”的一个体现,可以说老子讲“无为”是道的一个目的。第三十七章讲:“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说“道”是自然无为的,而天下无不是它所为的。老子还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无为”还是“德”的基本含义,老子讲“道”是为了明德。[2]不了解老子思想的人认为老子的无为是一种消极的不为论,实际上不是,老子讲无为是指要按照自己本来的状态而为。道的本义也是自然,无为也就是要遵循这个“道”而为。“道”又有规律、规矩之意,故无为也有按照规律而为的意思。有关老子“无为”思想,可以从老子具有特色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来理解。

老子的有些辩证法思想是用来解释老子的无为论的,同时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也是老子无为论的体现。老子在第四十章说“反者,道之动”反映了老子用反的思想和物极必反的思想。纵观《老子》五千言,很多地方都道出了老子的物极必反的思想。老子也讲道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说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所谓的“无为”也就是要顺自然而为,不要过度而为。今人常讲,做事要把握火候,做事要适度,要把握度。这些道理早在先秦时代,老子就提出了。做事过度了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而走,就不会成功。故老子讲“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也说出了物极必反的这种规律,老子说这是“微明”,是微妙的道理。老子的无为思想主要也是为政治统治服务的,所以在治国上老子更是强调要无为。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治大国若烹小鲜”等都强调要无为,过于干涉老百姓的生活,过于有为都会物极必反,达不到要治理的理想。

四、从当今社会的问题回顾老子无为思想的现代意义

从老子的无为思想来看,当今诸多问题,都是人类不遵从自然规律的过度为所造成的。三百年的工业文明给人来带来的物质财富,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无外乎是人与社会的问题、人与自身的问题和人与自然的问题。在物质财富创造的飙升下,人们对物质的过于追求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自然,常以以一种功利的和防范的心理来处理人际关系。国际恐怖主义、反人类组织、国家政治官员贪污腐败、食品安全问题、商品掺假问题、社会道德伦理问题、人类生命健康问题及生态问题等无不是有人类的追求过度欲望过于有为造成的。

面对当今的社会问题,回顾老子无为的哲学思想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德国历史学家雅斯贝斯提出在公元前八百年年到公元前二百年的这一时期是人类思想的“轴心期”,老子就生存的这个时代。雅斯贝斯说:“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点燃火焰。”[3]当今的社会的新的文明建设,老子教人善为,不自私而为,不过度而为的无为思想使人们应该懂得要遵守社会与自然规律。老子主张处下,因此在处理人与社会关系时要学会“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在第六十七章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俭都有处下谦虚之意,老子将退守作为自己处世的宝贝。老子接着说“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也可以看出老子的“无为”思想,讲求用反。老子对“水”特别崇拜,老子讲“上善若水”,也赞扬了水的柔性、处下。老子讲:“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在中国的武术界有讲“以柔克刚”无不借用了老子道家的思想。老子说“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用兵逞强就会走向破灭,树木太强大了就会挫折。俗话讲的“河里淹死会水的”,也是这个道理。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达,人类面着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中国哲学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就是讲求“天人合一”,老子的重自然重无为就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表现。第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要归于的就是自己如此的状态。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就是由于人类过于开发,不讲度量,环境污染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而不遵循自然规律。我们还可以说老子哲学是生命哲学,后来由老子道家哲学所产生的道教就特别重视老子的生命智慧,同时老子的哲学又有着丰富的养生智慧。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无为令人口爽。”医家也讲“饮食加倍,脾胃乃伤”。老子认为过多的感性东西会扰乱人的身心,影响人的健康。饮食不可过贪,起居要合自然。当今人类的健康问题多是不遵守生命之道,过于贪欲。

老子的无为思想对我们今天处理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和人类自身的健康问题有着重要意义。认识和发展老子的无为道家思想对我们进一步改善人类社会和生态文明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字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2]李振纲.中国古代哲学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德)卡尔·雅斯贝斯著,魏楚雄、俞新天译.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4]赵晓培,老子“无为”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齐鲁学刊,2012(4)

作者简介:杨杨,女,1992年2月生,河北省迁安市人。现为河北大学2014级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