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功能锻炼墙在患者肢功能锻炼的应用黄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乳腺癌功能锻炼墙在患者肢功能锻炼的应用黄菊

黄菊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五科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功能锻炼墙在患者肢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康复训练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模式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乳腺癌功能锻炼墙促进患者的康复。结果研究组患者皮下积液、肩关节功能及肌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患者锻炼前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对比差异P>0.05。锻炼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为(81.6±4.4)分,对照组为(69.8±4.8)分,数据对比P<0.05。结论采用乳腺癌功能锻炼墙,可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乳腺癌;功能锻炼墙;功能锻炼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通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并且术后功能锻炼,是促进患者恢复的有效手段,但是常规功能锻炼模式并不能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1]。乳腺癌功能锻炼墙是根据患者病情,制作的手爬墙工具,可以改善患者的肌力和肢体功能。因此,本次研究结合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探究功能锻炼墙在患者肢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50.2±2.1)岁。患者TNM分期Ⅰ期、Ⅱ期和Ⅲ期人数分别为60例、72例和68例。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情等方面对比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模式。对患者行走路、肢体拉伸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乳腺癌功能锻炼墙。(1):制作方法采用2块1米的圆型实木,利用特制胶体固定于墙面,将第一块圆垂直刻上10-70CM的刻度,0-180度顺时针、逆时针弧形刻度,第二块圆弧形刻上术后锻炼的具体功能锻炼步骤。(2)乳腺癌功能锻炼墙的应用。将乳腺癌功能锻炼墙固定在病房走廊墙面,下端距离地面110cm,保证患者使用时,脚尖距离墙壁30cm,患者手臂上抬,用患侧手掌从10CM处逐渐向上爬行或者弧形爬行,直至最高高度。患者在术后8-10d,开始逐步练习,每次3min,记录爬墙高度,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步增加训练强度,以患者适应能力最佳为宜。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

1.3判定标准

在患者治疗4周后,评价患者皮下积液:引流管去除后,再次引流或者穿刺引流液体超过20ml;肩关节功能:运动幅度为0-180°,肩关节活动小于90°为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90-180°为活动受限;肌力判断:小于5级为肌力减退。

Barthel自理能力判定[2]:采用量表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自理能力越强。

1.4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下列指标:(1)皮下积液、运动受限及肌力减退等患者数量;(2)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锻炼后的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表示用n(%),检验用X2,计量用(),检验用t,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1患者疗效比较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皮下积液、肩关节功能及肌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见表1数据。

表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表[n(%)]

3讨论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皮下积液、肩关节功能及肌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患者锻炼前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对比差异P>0.05。锻炼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为(81.6±4.4)分,对照组为(69.8±4.8)分,数据对比P<0.05。说明在对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中,相比于常规锻炼模式,采用乳腺癌功能锻炼墙,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水平,且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其主要是由于常规康复训练模式中,并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康复计划,导致患者的康复效果并不理想。而在乳腺癌功能锻炼墙的应用中,其则具有较好的效果,在锻炼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锻炼情况,将患者的各项数据通过指标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功能锻炼墙上标准刻度,可以测量患者肢体的恢复状况,并且功能锻炼墙具有操作简单的特征,适用于乳腺癌患者康复的使用。另外,在患者使用功能锻炼墙时,爬墙器的长度适合肩关节的活动,通过手臂的上抬,可以收缩患者的肌肉,促进患者血液循环,不仅可以锻炼患者的肢体功能,而且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价值显著。临床研究显示,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功能下降,需要通过康复训练的方式来逐步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但是常规康复模式是对患者肢体的拉伸,与患者的实际状况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符,如果训练强度不足,则无法达到康复效果,训练强度超标,则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康复[3]。还有研究指出,对乳腺癌患者行康复护理时,需要采用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制定差异性的康复计划,而如何确定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则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4]。另外,还有研究指出,采用制作手爬墙,符合患者的肢体功能训练标准,可以最大程度的促进患者肩关节的活动,继而通过患者的训练情况,可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态,便于为患者制定有效的训练手段[5]。诸多研究符合本文的研究观点。

总之,在对乳腺癌患者功能康复训练中,采用功能锻炼墙,可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且可以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惠英,周晓娟,崔月萍.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规范率[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7,24(S1):22-25.

[2]徐静岚,孔红武,周玲.辅助工具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07):3287-3288.

[3]甘玉云,王永荣,江尚燕,等.品管工具在提高骨科患者功能锻炼方法掌握率中应用效果[J].临床护理杂志,2014,13(05):48-51.

[4]王蓓,王莉莉,王开慧,等.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专用护理康复用具的制作与使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05):75-76.

[5]王莉莉,王蓓,王开慧,等.自制手爬墙工具在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