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疡的中医外科治疗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疮疡的中医外科治疗法

于冰

于冰(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庆虹桥医院163000)

【中图分类号】R24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7-0439-02

【摘要】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患。疮疡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是外科范围中最普遍,最常见的疾病。目的讨论疮疡的中医外科治疗法。方法应用药物和手术并配合一定的器械,直接作用于病人的体表病变部位。结论疮疡大多生于体表,易于诊断,每一种疮疡都有它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了解疮疡的病因病机,对指导临床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疮疡中医外科治疗

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患。疮疡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是外科范围中最普遍,最常见的疾病。历代中医外科文献又常用痈疽来概括一切疮疡疾病。疮疡是中医外科的临床基础部分,掌握了疮疡的基础知识,便能运用其指导其他外科杂病的辨证施治,所以学好疮疡对学好整个中医外科有着重要的意义。

1治疗

治法分内治和外治,内治是指全身治疗,外治是局部治疗。无论是内治还是外治都应该辨证施治。在疮疡的治疗过程中,往往采取综合性措施,即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但轻浅的疮疡,有时专用外治也能获得痊愈,所以外治法更为重要。总之,在临床应用时,必须根据病人的体质情况和不同的致病因素,辨明阳证、阴证,然后决定内治和外治的法则。

2外治法

疮疡的外治是应用药物和手术并配合一定的器械,直接作用于病人的体表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外治疗法的应用,也要进行辨证施治,根据疮疡的初期、中期、后期的发展过程,选用不同的治法和药物。主要治法包括箍围消肿法、透脓祛腐法、生肌收口法三大法则。

2.1箍围消肿法适用于疮疡初期。使用的剂型有新鲜草药、箍围药、油膏、膏药、掺药等,使之发挥活血、行气、祛风、解毒、消肿、定痛等功效。

(1)草药可以选用蒲公英、紫花地丁、犁头草、马齿苋、芙蓉花叶、野菊花叶等具有清热解毒,消散肿结作用的草药,这些草药适用于红、肿、热、痛的阳证。应用时可将新鲜草药洗净,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每日换1~2次。

(2)箍围药阳证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阴证可用回阳玉龙散;半阴半阳证则用冲和散。一般可以用冷开水调成糊状后,直接涂敷于患处,也可以先把调好的药摊于不吸水的纸上再贴于患处。

(3)油膏阳证常用金黄膏、玉露膏;阴证常用回阳玉龙膏;半阴半阳证用冲和膏。用法是将油膏摊于纱布上,涂药宜厚,一般1~2天换1次,如果皮肤因敷药过敏,则应停用。

(4)膏药阳证用千捶膏;阴证用阳和解凝膏。临床应用时若用于肿疡则膏药宜摊厚些,一般5~7天换1次;用于溃疡则宜摊薄些,一般每天更换1次,贴用膏药如出现皮肤过敏现象,即刻揭去,不宜再用。

(5)掺药阳证常用的消散性掺药有阳毒内消散、红灵丹。阴证用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同时将药粉掺在膏药或油膏上敷贴患部,一般数天一换,若过于勤换,药力未到就揭掉膏药,反而影响疗效。敷药后,出现过敏现象,则应停止使用。

2.2透脓祛腐法适应于疮疡中期。疮疡到了中期,脓肿已成,此时则应应用透脓祛腐法,促使疮疡内蓄之脓毒早日排出,从而毒随脓泄,进而腐脱新生。透脓祛腐的方法主要有切开术及药物腐蚀代刀破头法。当疮疡酿脓成熟时,宜作切开排脓术,以免疮疡毒邪扩散,走黄或内陷等严重证候的发生,同时也可减少组织坏死,使脓液及时排出,既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又有利于疮口的愈合。此外,药物腐蚀代刀破头法,已逐渐不用,但如代刀散、咬头膏等,仍然为体弱病人或畏惧手术的患者可选用的方法。

2.3提脓祛腐及生肌收口法适应于疮疡后期,疮疡后期脓肿切开或自行穿溃,宜提脓祛腐,待脓腐已尽则使用生肌收口法。临床上根据溃疡疮面的具体情况,又分为洗涤、药线、提脓祛腐、腐蚀、生肌收口,垫棉法等。

(1)洗涤用于疮口脓水较多时,作洁净疮口之用。阳证可用草药野菊花、蒲公英、乌蔹莓等煎汁冷却后,冲洗或揩洗创口。不论阳证、阴证均可应用等渗盐水清洗创口。

(2)提脓祛腐用于溃疡脓腐未尽的阶段。阳证一般应用含升丹浓度较低的九一丹、八二丹;阴证一般应用含升丹浓度较高的七三丹、五五丹。对浅表性溃疡,可直接掺于疮面上,掺药宜均匀,宜少;对疮口深者,可将药粉黏附在药线上插入疮口中,作引流之用,而后外用红油膏或太乙膏盖贴。一般脓水多时,每日换药2~3次,脓水少时每日换药1次。若患者对升丹有过敏现象则当停用,或改用黑虎丹,同时将外盖药膏改为青黛膏。

(3)腐蚀常用的腐蚀药有白降丹、千金散,适用于溃疡疮口太小或疮口僵硬,脓腐难去。可用桑皮纸或丝绵纸做成裹药药线,插入疮口,使疮口扩大,脓液则易于排出。此外,如将白降丹以米糊作条,还可攻溃拔核治疗瘰疬。平胬丹,适用于疮面胬肉突出,药掺其上,能使胬肉平复,其用法和提脓祛腐药一样,可直接掺、涂,或做成药条插入,用于祛腐或平胬肉,每天一换,用于蚀管可数天一换,并均可外盖红油膏。腐蚀类药物大多含砒、汞等腐蚀和刺激性强的药,故应用时需要谨慎,尤以头部,指趾等肉薄近骨或近大血管之处,不宜应用此等腐蚀药物,既使需要,也必须加赋形药以减轻其药力,以免损伤筋骨、血管。此外,掺烈性的腐蚀药,应以不伤及周围健康组织为原则,待腐蚀的目的已达到,即应改用其他提脓祛腐、生肌收口的药,如八二丹、九一丹。若对汞、砒有过敏反应者,则应及时停药。

(4)生肌收口用于溃疡疮口腐肉已脱,脓水将尽的时候。生肌收口药能促进生肌长皮,从而加速创口愈合。常用的药有八宝丹、生肌散,不论阳证、阴证都可用,可直接掺在疮面上,再贴生肌白玉膏,也可以将生肌类药物调成油膏使用。不论用药粉或油膏,均宜薄而均匀,药粉过多易堆积成痂盖,药膏过厚易生胬肉,不易生肌收口。一般每天或数天换1次。当脓腐未尽时,不宜使用本类药物,否则反增溃烂,延长疗程,甚至引起迫毒内攻之变。

(5)垫棉法用于溃疡脓出不畅,有袋脓现象者,或溃疡新肉已生,而皮肤与肌肉一时不能黏合者。若用于袋脓者,可将棉垫或纱布垫衬在创口下方空隙处.并用阔绷带扎紧:用于溃疡空腔的皮肤与新肉一时不能黏合者,可将棉垫按空腔的范围,稍为放大,垫在创口之上,再用阔绷带扎紧,使用此法不能取效时,则应采取清创术。

2.4固定与局部休息适用于各期疮疡。可防止因活动过多而引起毒邪扩散,并能减轻疼痛,在适当的内、外治疗下早日痊愈。根据疮疡发生的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如颜面部和颌颏部的疮疡,应尽量少说话,进流质饮食,避免咀嚼;发生于四肢的疮疡,可将患肢抬高,固定于功能位置。

总之,治疗疮疡疾病不仅要辨证地运用各种内治方法,还要注重外治法的应用,并把内治与外治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疮疡的护理工作也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病人的精神、饮食、起居、换药几个方面尤其应该注意。同时在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要争取病人的密切配合,以求共同战胜疾病,早日痊愈。

参考文献

[1]周光,周铭心,吕光耀;中医外科方剂的多结构特点与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