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歌剧中的民族文化元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试论歌剧中的民族文化元素

刘万余

(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甘肃省兰州市730030)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歌剧的创作已经备受国人作曲家的重视,创作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化的歌剧是现阶段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歌剧创作应该站在我国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鉴于此,本文将以《敦煌之恋》这一歌剧为例,对歌剧中的民族文化元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歌剧;民族文化;元素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音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歌剧创作非常经典,并对民族文化元素有所融入,最终形成一个具有浓厚民族文化气息的歌剧风格。不管是我国歌剧的创作初期,或者是摸索期和发展期,民族文化的元素应用都未停止过。因为这是提升中国歌剧活力和生命力的主要途径,同时,还是推动我国歌剧走向世界舞台的源动力。

一、戏曲元素在演唱方式上的融入

一是,用多声部的重唱和合唱代替“道白”。《敦煌之恋》演唱的主要方式就是宣叙调和咏叹调的有效结合,对于“道白”来说,运用的是二重唱和重唱与合唱形式,因此在戏剧的冲突效果表现上的手法得到拓展,从以往的“道白”和演唱互相融合的非歌剧的表现模式中突出出现。人们还将宣叙调称之为是“朗诵调”,这是歌剧演唱过程中经常伴随单一朗诵或者是音乐好像说话的歌调。就宣叙调俩说,这本来是咏叹调当中的一种,之后在18世纪的时候又开始了“说话式”的宣叙调,由于其不具备抒情性所以得到了这一名称。《敦煌之恋》的第二幕当中,女主人公蜜儿的唱段体现在动听的旋律当中。一段她和画师李工形成的宣叙调,是男主人公李工带蜜儿共赏壁画情形的一种表现,李工所创作的壁画当中是长安城,那样美丽。在这段中的曲调音符是跳音,主要目的在于年轻蜜儿的性格特征的刻画,并未形成直呼而出的“道白”,是由前段抒情性的唱段,向大量流动和跳跃跳音所构成的跳跃性唱段所转变的。蜜儿角色是带花腔抒情性女用高音所体现的,对该部分音乐进行表达的时候,展现的是一个少女站在倾慕之人身旁既兴奋同时不失矜持的一种内心世界。如此的跳跃性在音准要求上非常严格,因此这一歌剧的作曲家在此时运用的是平稳的前后旋律,并且带有略带起伏的变化,让剧情当中的人物塑造更加地细腻。

我国传统的歌剧种类非常多,作曲家创作的过程中总是做好歌剧曲目种类的设定,根据其规范创作整部歌剧。但是现阶段,建立一种和西方国家能够区别开来的中国歌剧的声乐系统,已经成为作曲家们非常关注的追求之一。就音乐语言而言,中国歌剧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戏曲音乐的表现和追求音乐的一种民族风格,展现的是歌剧的民族化取向。将其具体到创作的实践过程中,是这类歌剧主要的一个代表,《敦煌之恋》在唱腔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对宣叙性咏唱进行延用的过程中,还对传统的戏曲唱腔进行了融入,能够非常巧妙地运用戏曲板腔体的结构板式和速度变化。重视咏叹调当中的重唱和合唱等戏剧化的演唱方式的前提下,《敦煌之恋》还强调了我国民族音乐和戏曲音乐的科学应用,把中国的戏曲唱腔中紧拉慢唱融入进歌剧当中,和宣叙性的重唱有效结合,把传统宣叙调的戏曲化融入其中,探索一个新的歌唱方式。

二、多元化乐队配器的分析

我国音乐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和西方国家完全不同,我国传统乐器更加重视个性,西方乐器更加重视共性,通过哪一种方式让民族管弦乐的魅力充分地发挥,同时,还能帮助歌剧演出中的听唱,编配就非常地重要。这是运用民族管弦乐进行伴奏在歌剧中不多见的原因。例如,《敦煌之恋》所追求的是民族化道路,就算民乐伴奏的发展比较困难,但是还是需要不断尝试的。歌剧故事背景是在敦煌,在今天的敦煌壁画当中还是可以看到古乐器描绘。很多乐器都是经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原的,截止目前为止已经成为民族乐器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选择乐器的时候,琵琶、扬琴等乐器都是首选。该乐器具有一定的特色性,可以对音色进行深入研究和编配,让其在演出的过程中实现和谐共鸣,尽管这对歌剧伴奏来说是非常困难的,然而还是比较诱人的一个挑战。

《敦煌之恋》的乐器伴奏编配方面,不只展示了中国特色化的音乐,同时,还让观众倍感西域风情。为了可以让伴奏实现雅俗共赏,让非专业的一些受众实现较好的效果,乐队在编配的过程中对民间音乐元素并进行了精心的改造。想要加大乐队戏剧性的张力,人们在编配民族乐器当中大胆地加入了小号与长号,还让弹拨乐器和拉弦乐器与管乐器间实现了自然衔接;想要弥补以往乐器的低音不够缺陷,人们应用了大提琴与低音贝斯的西洋乐器,和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结合,共同刻画了戏剧冲突,并对音乐气氛进行塑造。除去配器之外,歌剧在民族乐器演奏的手法与技巧方面做了深入地探索以及大胆地尝试,例如二胡吸纳小提琴揉弦的一些演奏技法。中西合璧乐器的编配,例如,和敦煌文化之间的交融和互补,让听众享受前所未有的一种中西方音乐的碰撞之美。例如,主要是民族的管弦乐,并将西洋乐器应用其中,推动民族歌剧的进一步发展。民族乐队和西洋乐队仙童,重视的是音效共性,切不可单一地齐奏或是关注个人主义,对整体性的交响乐造成影响。民族乐器演奏的风格和技巧差异非常大,在谱子上的标记一样,选择不同的乐器进行演奏,最终的结果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必须对乐器演奏的方式进行规范。所以,在进行正式演出前必须吸收西洋乐器演奏的技巧,通过特殊方式训练演奏人员;乐器特色上,必须把各种乐器的音量与色彩之间进行有效地衔接,充分地发挥现代民族的交响乐音效。实现交响性目地特殊的训练后,还必须深入分析音乐作品,协调各个声部,精准地选择配器,防止发生“百家争鸣”的问题。因此,需要不同声部结合乐器声区对配器进行选择,控制和声和各声部,然而还要按照具体的演奏需要,抉择配器的过程中,对乐团乐器与演奏人员进行合理地配置。在完成初期的工作之后,还要对乐器与演员的具体位置进行合理地安排。

结束语

综上所述,歌剧中民族文化元素的应用非常重要,不但是歌剧更加美妙、内容更加丰富的一种途径,同时,还是传承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措施,在创作歌剧的过程中,要善于融入中国民族文化元素,以此推动我国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岳龙.浅谈民族歌剧的创作素材[J].歌剧,2018(07):104-107.

[2]孟新程.民族魂的布施与涅——歌剧《檀香刑》中的仪式内涵[J].艺苑,2018(03):50-53.

[3]肖燕芳.现代民族声乐对传统京剧元素的借鉴[J].北方音乐,2018,38(11):61-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