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观指导下开展的教学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浅析小学数学观指导下开展的教学工作

王岳

山东省青岛胶州市胶莱镇马店小学266300

摘要:作为学科的数学对小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师应以人文的数学观为指导,潜心研究如何把学科的数学转化成教育的数学,使学生对数学有好感、有正确的认识,其中重要的策略之一就是精选教学材料。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观数学教学

数学观是人们对数学的总的看法和认识,就个体而言,是指一个人对数学及其本质的一种认识。观念左右着人的行为,数学教学必然受到数学观的影响,可是它却一直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忽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去数学化”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没有从数学的角度去考虑数学教学,也就是缺乏正确的数学观作指导。

一、小学教师必备数学观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具有正确的数学观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应当把数学看作是一种文化,是人类通过长期探索而形成的一种智慧的结晶,通过数学教学是在为培养与提高人的素质服务,从而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应当把数学看成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至少要把它看成是一种探索性活动,从而会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让学生去进行探索,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应当把数学看成是一种思想和方法,以使自己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方法的传授;应当把数学看成是一门艺术,从而自觉地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美感,使学生感到学数学好象是在进行美的享受,而不再是枯燥、乏味;应当把数学看成是游戏,这里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在许多的游戏中包含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二是许多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可以在游戏中得以体现,从而自觉地用学生乐意接受的方法来进行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精选材料,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感

如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中,笔者曾用下面的内容作为教学材料:地球上的环境日益恶化,地球在吼:“我受不了啦,我快要爆裂啦!”玉皇大帝听到后很是惊讶,决定沿地球的赤道加一道铁箍,以防地球爆裂。可是地球却又直喊:“太紧了,我喘不过气了。”于是玉皇大帝只好把铁箍松了一下,使得它处处离地球1米。可是松一下,铁丝不够长了,需要再加一段,请你帮玉皇大帝计算一下需要加多少米长的一段铁丝?这个教学材料是计算两个同心圆周长差的数学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猜的数会相当大,这很正常,因为地球很大,就是一般的成人可能也会这样猜。但当通过分析、计算得出这段铁丝的长度大约是6.28米的结果后,学生就会在认知上发生极大的冲突,感到数学的神奇。最后,教师再出示下题:养鸡专业户张大伯由于养鸡数量的增加,想把圆形养鸡场的半径再增加1米,问:应该再添一段多长的围栏?通过计算后发现还是6.28米,此时学生的认知进一步发生冲突:地球那么大,养鸡场那样小,结果却一样!上述学生的感受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震撼,经常这样,学生对数学会产生强烈的兴趣,产生好感——这源于我们对教学材料的精心选择。

三、注重整体,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以及广泛的应用性。虽然作为小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已不再那么抽象、严谨,这是由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所决定,人们只不过是把“学术的数学”转化成“教育的数学”而已,但从整体来看,它仍是数学知识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基础部分,在整个系统中不是孤立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站在整体、系统的高度来进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例如,在小学数学中,有关点、线、面、体等几何知识分散在12册教材中,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比较零碎,帮助学生把这些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是六年级数学复习课的一个主要目标。为此,笔者设计了点“移动”后得到直线、射线和线段等图形;线段“移动”后得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基本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移动”后得到基本立体图形的一节复习课。上述的设计是基于笔者对数学的如下认识:首先,数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反映在几何体系的构建本身是一个由点线面一体的发展过程,也试图体现作为数学的教学,必须让学生初步感知、体验知识系统的构建过程;其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让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个正确的知识网络结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中的点一线、线一面、面一体这三个环节中,当第一环节结束时,是师生共同分析得到“动”的方法,而在后两个环节中,是让学生自己尝试运用刚才的方法去发现规律,这是方法上的迁移运用;再次,数学也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它的一部分是由万物世界抽象而来,体现在数学的教学上,就是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反映在本设计中,笔尖的“动”抽象成点的“动”,而点、线、面的“动”,抽象地得到其他的一些几何形体,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当然,这些对数学的认识,是通过注重整体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这一策略体现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明白数学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学科,引导学生体会到数学之美,知道身边的生活和数学息息相关,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不断的探索和追求。

参考文献

[1]姜嫦君刘静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2]刘洁民小学数学应用题与数学历史名题(摘要)[A].第三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