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调查》及其当代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寻乌调查》及其当代价值

徐平

中共凤台县委党校徐平

摘要: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寻乌调查》这篇光辉著作,就是学习其调查研究的精神,把握科学的发展规律,学习其勇于探索的精神,弘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学习其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方法。

关键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2011年11月16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学员开学典礼上,习近平说:“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这番诚挚而又恳切的话语,引起了人们的深思与共鸣。

1930年5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在寻乌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他用了十多天的时间,对寻乌县的地理、交通、经济、政治各阶级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而详细的调查和考察。毛泽东历来重视调查研究。长期以来,调查研究已成为他的一种工作习惯。毛泽东之所以选择寻乌进行调查,是因为“寻乌这个县,介在闽粤赣三省的交界,明了了这个县的情况,三省交界各县的情况大概相差不远”。毛泽东对寻乌的政治区划、寻乌的交通、商业、寻乌的旧有土地关系、土地斗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

通过对寻乌城人口成分和商业情况分析,以经济上的剥削和被剥削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毛泽东为制定对资产阶级和城市贫民群众的政策和策略提供了基本信息。怎么界定富农,划分富农的具体界限标准不定或不对,在土地改革的群众运动中就会出现偏差。毛泽东同样以有无剥削来区分富农,有剥削为他收入的相当部分,才能定为富农,只有少量放账的,不应定为富农。为了争取广大的贫农群众,毛泽东规定了限制富农的政策,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和财产分给农民,在经济上采取削弱而不是消灭的政策。通过对寻乌土地和剥削情况的分析,进一步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证明了实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毛泽东根据长期以来对中国社会状况的考察和农村阶级的科学分析,总结了历年来土地革命斗争的经验,为我党制定了一条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的土地革命路线。这一政策,纠正了“左”倾错误,当时对打破敌人严密的经济封锁,活跃根据地城乡经济,解决红军给养和根据地内人民必需品供应,起了很好的作用。

总之,毛泽东通过寻乌调查,较好地厘清了当时党要依靠谁、团结谁和打倒谁的根本问题,对于后来党制定城市工商政策和土地革命策略,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和重要的依据。

在《寻乌调查》中,毛泽东还承认“这个调查有个大缺点,就是没有分析中农、雇农与流氓”。还有在“旧有土地分配”问题上,没有把富农、中农、贫农的土地分开来讲”。客观说明调查研究的不足,同样体现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特别是通过寻乌调查,毛泽东深化了对调查研究的认识。

坚持调查研究已成为我们党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和领导制度。加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重大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寻乌调查》这篇光辉著作,就是学习其调查研究的精神,学习其勇于探索的精神,弘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学习其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方法。

从建国开始,在毛泽东同志的号召下下,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刘少奇等都是调查研究的典范,他们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为我国经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调查研究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是身体力行的实干家,也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家。他的调查研究思想贯穿在治国理政方略和系列讲话精神中,他的调查研究理念着眼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创新性。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创造了“四下基层”工作法。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详细资料是习近平同志的工作作风,他向来有跑遍所在工作区域内基层的工作习惯,从正定到厦门、宁德,从福建、浙江、上海直到中央,他始终保持着高频次调研的风格。

今天,深入研究毛泽东等老一辈同志有关调查研究的实践和理论,对我们领导干部进一步加深调查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更好地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只有调查研究,才能形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我们领导干部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真正的把握中国国情,真正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才能形成真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2、只有调查研究才能制定科学方针政策。

习近平2011年11月16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说:“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情况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我们领导干部想要制定科学方针政策,不能满足于看报上的报告,听口头汇报,下去的时候也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必须立足于群众之中,才能真正知百姓所需所想,制定出科学的政策方针。

3、调查研究是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前提。

至今我们一些领导干部作风浮飘,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扎实,调查研究走马观花,不愿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一些领导干部生搬硬套,,削足适履,对路线方针政策,不融汇贯通;一些领导干部不敢讲真话,不敢讲实话。通过实地调查研究真正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4、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实现自我更新的重要途径。

我们领导干部肩负的任务不断变化,新老干部不断更替,工作岗位不断调换,客观事物不断变化,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只有认识客观事物,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才能制定科学政策,引领人民群众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寻乌调查》作为中国共产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典范,它的政治意义和科学价值都将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座取之不竭的“富矿”。在毛泽东作寻乌调查80多年后的今天,习近平庄重向全党发出学习“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调查时”“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的号召,正是传承中国共产党人注重调查、实事求是精神的最好见证!

参考文献:

【1】《学习时报》1127、1128、1129、1130期

【2】《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

【3】《寻乌调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