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区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与管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传染病区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与管理措施

苏萍秀张萍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735100

【摘要】综合性医院传染科是各类传染病人相对密集的场所,为避免该病区院内感染的发生,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结合传染病区工作特点,分析传染病区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生物性因素、医务人员因素、患者行为因素,针对各种潜在因素进行管理能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医院感染;潜在因素;传染病区;管理措施

为了加强传染病区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我们分析了传染病区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并针对原因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1传染病区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1.1环境因素由于传染病区收治的是不同种类的传染病人,病种复杂,传染源不同,传播途径广泛,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飞沫传播、媒介物传播。

1.2患者行为因素个别患者不遵守住院规则及相关规章制度,如互串病房、互相交换物品,随地吐痰,擅自外出,不采取自我隔离措施等,这些行为都不利于传染源的控制。

1.3医务人员因素①缺乏医院感染意识。个别医护人员对传染病所致的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知识和技能不高,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②不重视手卫生。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活动中直接接触病原携带者,因此医务人员的手是最容易被污染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医务人员操作前后如不重视手的清洗与消毒,极易把病原菌从一个病人传播给另一个病人。(3)防护意识缺乏。个别医务人员对职业安全不重视,因而在执行各种治疗护理过程中不采取防护措施,接触病人时不按要求穿戴防护物品,或因为操作方法不当很容易发生职业暴露,造成自身被感染。

1.4生物性因素:传染病患者的血液、痰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感染性废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源微生物、细菌等有害物质,如不注意消毒隔离或对废弃物处理不当,极易造成院内感染的发生[1]。

2管理对策:2.1严格管理患者发挥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自觉做好病区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患者入院经门诊传染科1名医生在门诊各项检查确诊后办好入院手续,对新入院的患者由病房护士接患者时介绍住院须知及科室各项规定,医生查体时再重复介绍住院须知,使住院患者主动协助我们搞好病区管理,科室由1名副主任及护士长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患者学习消毒隔离有关细则及常规,每月召开休养员会议,总结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情况。

2.2健立完善的质控组织,加强督查与考核。科室建立了以科主任和护士长为组长和副组长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本科室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负责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有关医院感染及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监督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2.3加强学习和培训,增强预防意识。①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②加强对转科、实习、进修人员的培训。③加强对护工的培训和管理。

2.4加强卫生宣教制度。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医院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对医院的基本环境和手术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洁。专业人员要严格按照从相对清洁区到污染区进行清洁的原则。基本环境要做好每天定时打扫工作,保证墙壁和地面无灰尘,无卫生死角;手术室要做好常规物品的表面清洁和保养,术后及时清洁手术室,防止污染物扩散。每周彻底大扫除1次,每周用95%乙醇擦拭紫外线灯管,每月对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培养1次,每季度对静电吸附式消毒机过滤网进行彻底清洁,保证卫生达标。

2.5消毒隔离制度:消毒是每个医护员在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我们严格按操作常规规定执行日消毒制、周消毒制、终末消毒和随时消毒,为防止感染,凡是传染科患者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注射器、输液管)等都进行先消毒后焚烧的原则,传染科患者餐具做到个人保管,每日消毒,患者用过和各种玻璃接管及接头浸泡在1:200洗消净30min,然后高压蒸汽灭菌,对于抢救物品如舌钳等一人一用一消毒,护士每操作1人,擦拭消毒手1次,必要时带手套(一次性)进行操作,走廊每日用紫外线消毒两次,每次60min。手术器械及术后废物的处理手术所需物品尽可能采用高压灭菌,对于不能高压灭菌的采用戊二醛熏蒸灭菌。对于结核、乙型肝炎等感染手术要尽量使用一次性器械,使用后严禁物品外泄,进行灭菌后统一焚烧或其他处理。隔离制度是医护人员行动的准则,首先在病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并有明显标记,医护人员不穿工作服不准进入病区。

2.6认真落实手卫生制度。医护人员手的清洁与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医护人员在诊查、护理病人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要求接触每一位病人之后必须进行手的清洗与消毒,避免因医务人员手被污染而造成的医院感染。为方便操作,治疗车上安放快速手消毒液,便于操作后及时进行手消毒。

2.7规范操作行为,加强职业防护。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遵循安全注射原则。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输血)器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静脉输液、采血时要做到一人一巾一带,用后针头、刀片等锐器应立即放入锐器盒内。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标准预防”原则,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并根据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通过分析传染病区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认为充分发挥感染管理小组的质控作用,重点加强传染病区医院感染潜在因素的环节管理和对医务人员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增强医患人员感染管理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才能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减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同时也保护医务人员自身免受疾病感染。

参考文献:

[1]钟秀玲,程棣研.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07-115。

[2]张静.2007-2009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监测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4):165-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