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趣味教学探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1

小学生课堂趣味教学探究分析

王思婷

河北省石家庄市草场街小学王思婷056000

【摘要】: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作为《科学》学科的一个特色来教学,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维,学会实践,学会创造,使综合素质得到最优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据一项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重;二是大部分学生不讲学习方法;三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考试焦虑。这种状况的存在不但使我们的教学计划落实受阻,而且从根本上背离了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而且使我们的课堂不能正常调控。

一、课前,自主学习,经历自主趣味实验探究的过程。

设置学生初探实验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自主实验学习、独立思考、思维扩展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首先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创设合理情景,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的实验探究动机和兴趣,最后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积极思考中,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根据恰当的点拨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并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结果进行大胆实验、猜想和假设,寻求问题的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猜想与假设也是实现探究十分关键的一步,但又往往是教学中难以把握的一环。既要做到不对学生的猜想和假设过程过多的干涉,又要适当引导学生的猜想与假设不脱离探究的焦点问题。因此,教师应调控学生整个初探主线,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提出合符逻辑的猜想与假设。

1.教师布置课前的预习,让学生经历自主实验探究学习的过程;

可以预习课本的内容,学习了解相关的知识,也可以自拟探究实验。例如五年级上册《简单的机械》,可以让学生自学了解什么叫做机械,用途作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机械,你知道它的原理吗?把自己的疑问写下来,想要探讨的问题记录下来,找一些实物,方便上课提问探讨。

2.教会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

实验探究,很多时候会遇到各种困难,这时,老师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可以上网收集资料,整理信息,也可以和家人沟通,甚至到社区工厂了解,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达到教育的目标。

3.学习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预习的。

资料收集整理以及自己确定本人学习的目标或者研究学习的方向,尤其让自己感兴趣的那些内容章节,把它们收集好,整理成自己的预习提纲或者资料作为上课汇报交流的材料。

4.实验分组。

对于大的课题,可以让学生4或者5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课前的准备。

二、课中,体验自主,突出合作,享受成功的喜悦。

1.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注意力、感知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这就是说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教师应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建立一个新型的、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着力营造一种祥和、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将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2.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兴趣昂然的情况下,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才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一位老师在上《指纹》一课时,用小魔术引入,用特殊的刷子在学生用手按过的白纸上刷了刷,白纸上立即显现出两个清晰的指纹。这个小魔术,立即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的兴致勃勃地玩起取指纹的游戏。接着又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提出了十几个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又如在上《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老师先让学生观察一大一小的马铃薯在一瓶清水中的沉浮现象,再让学生观察一大一小的马铃薯在另一瓶液体中的沉浮现象,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产生问题,自己主动地去学习、探究。

三、课后,创新拓展。

教师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案,改为让同学们展示研究的成果,展示的成果可以是小实验、小制作、手抄报、小论文、辩论会的形式,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电子文稿、录象展示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