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例梅毒阳性患者资料及检测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164例梅毒阳性患者资料及检测方法分析

谢晖

谢晖

湖北中医药大学检验学院,武汉,中国,430065

摘要:目的比较三种实验室检测梅毒感染的血清学方法,分析其优缺点,并对阳性病人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方法采用TP-ELISA法对7256例标本进行筛查,用胶体金层析法及RPR法对阳性结果进行复查。对7134例住院病人所在的科室分布进行分析。结果7256例住院及门诊标本,TP-ELISA法检测阳性164例,阳性率为2.26%;胶体金层析法对164例标本进行复查,结果阳性156例,RPR法复查结果阳性24例。梅毒患者在临床各科分布不同,其中妇产科及ICU室比率较高。结论TP-ELISA法,胶体金层析法及化学发光法一致性较高,RPR法阳性率较低,不宜用于筛查。梅毒患者在临床各科都有分布。

关键词:梅毒;TP-ELISA;胶体金层析试验;RPR;化学发光法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TP)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可累及人体多种器官,也可长期处于潜伏状态,甚至某些人在检出梅毒之前无任何临床症状,也不认为已被感染,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往往出现一个病人传染给多个性接触者,尤其是梅毒早期及部分女性无症状病人,仅依靠外表不易被识别。因此,早期、及时检查、治疗,对有效控制梅毒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这些被感染者中也存在一定的流行病学特点,其分布有某些规律。目前,医院检验科主要采用血清学试验对梅毒感染进行检测和诊断。本文对7256例住院及门诊患者采用TP-ELISA法筛查,再用胶体金层析法、RPR方法进行复查,把后两种方法复查都为阴性的病人列为可疑,建议过一段时间再复查,并对筛查阳性结果患者进行一般资料分析。旨在为临床正确认识三种检测结果和了解梅毒患者的分布情况提供依据,同时对化学发光法梅毒检测有些进一步了解。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256例标本来源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来医院的住院及就诊的门诊病人,其中住院病人7134人,门诊病人122人。住院病人有较详细的病人信息记录而门诊病人则无。本人从病案室调阅了梅毒阳性病人的资料,对病人的年龄、性别、所在科室情况进行分析。

1.2TP-ELISA试剂盒购于上海科华,胶体金试剂盒购于厦门新创,RPR试剂购于上海荣盛,酶标仪、洗板机购于深圳雷社。采用ELISA法对住院及门诊病人进行筛查,阳性标本采用胶体金层析法及RPR法进行复查。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标本来自2012年1月至10月间来我院住院及门诊7256例病人,采用TP-ELISA法检测出164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26%;采用胶体金层析法对阳性标本进行复查,结果阳性为156例,采用RPR法,阳性结果为24例,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有差异。如表1.

表1.164例ELISA阳性标本的金标法及RPR检测结果

2.2TP-ELISA法检测梅毒阳性的病人一般资料住院病人130例,门诊34例;年龄:新生儿2例,均为母婴传播,20~50岁112例,50~93岁50例;性别:男性78例,女性86例;在梅毒阳性的住院病人中有明显皮肤损伤者13例,其中妇科有7例,外1例,皮肤科5例;本院各科室均有梅毒患者分布,其中妇产科及ICU室阳性病例所在比率最高。如表2。

表2.梅毒检测阳性患者所在科室分布及比率

3.讨论

梅毒是一种广泛传播的性病,世界各地的发病情况都有大量报道,但近几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1]。因此,选择简单、有效、快速的试剂对梅毒进行早期诊断、病情控制和疗效检测有重要意义。

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4~10周左右血清中可产生两种抗体,一种是反应素,为IgA与IgM的混合物,可与正常生物组织中的类脂抗原发生非特异性结合,对人体无保护作用;另一种是特异性制动抗体,为IgM,当有补体存在和厌氧条件下,对活螺旋体的动力有抑制作用,并可将螺旋体杀死或溶解,对机体的再感染有保护作用。检测这些抗体的试验称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2]。而血清学试验方法很多,其特异性、敏感性和临床价值各有不同。本实验室采用TP-ELISA法对住院及门诊病人进行筛查,然后采用胶体金层析法和RPR法进行复查,从结果可以看出,化学发光法、胶体金层析法与TP-ELISA法有很好的一致性,为95.12%,而RPR法阳性率较低,仅为14.63%。分析其原因可能是TP-ELISA法与胶体金层析法都是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包括IgG和IgM,适用于梅毒的各期抗体检测,两种方法又各有优缺点,TP-ELISA法适合大量标本筛查,操作简便,价格较适中,特异好、灵敏度高,实验结果可以用酶标仪检测,减少了人为因素误差,但由于ELISA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存在一定的假阳性,该结果与李兴满等相一致[3];胶体金层析法操作方便,既适用于大批量标本筛查也可用于单个标本检测,而且可以随时检测,价格适中,但其灵敏度稍低于ELISA法;RPR试验是检测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约4-1O周后产生的抗心磷脂抗体的试验,该法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试剂成本低,长期以来许多采血机构用以对无偿献血者筛查梅毒抗体及为流行病学调查所采用,但由于抗心磷脂抗体的出现晚于特异性抗体,而在晚期可以转阴,因此不适于一期和三期梅毒的诊断[4],又因为其阳性率低,容易造成漏诊,因此,安徽省卫生厅规定从今年起该方法不作为筛查试验。但梅毒患者在接受治疗有效时,RPR定量试验表现为滴度逐渐下降,故主要用于临床抗梅毒疗效观察。梅毒血清学的确证试验为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其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但操作相对复杂,试剂价格较高,一般医院还未采用。由于TP-ELISA法与之很高的一致性,因此为大多数医院采用,对于其阳性结果而其它方法检测为阴性的病人应告知要定期复查,以免误诊。近年来,在一些条件好的一些医疗单位采用了化学发光法进行梅毒检测,能同时检测梅毒IgG和IgM抗体,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化学发光法对梅毒诊断的敏感性为98.0%,特异性为98.3%,均高于RPR;而化学发光法、TPPA法胶体金层析法之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别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化学发光法在诊断梅毒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5]。但是,这一方法需要特定的大型仪器,目前还不能在各级实验室特广开展。

从梅毒病人的一般资料可以看出,男性与女性感染比例大致相同,除两例新生儿由母婴传播外,20-50岁为112例,占68.29%,51-93岁50例,占30.49%。可见感染者多为青年及中年人,可能与这部分人群参与社交较多有关,又因为梅毒患者大多无临床症状,本次抗体阳性患者仅有13例有较明显皮肤损伤,占7.93%,绝大多数为无临床症状,隐蔽性较强,加上这些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极容易被感染[6]。另外,本试验还发现,临床各科室均有梅毒患者分布,尤其是妇产科和ICU室阳性率最高,分别为2.61%和2.60%,其原因可能是这两科室病人年轻人所占比率较大有关。

总之,梅毒的检查方法虽然很多,如何采用有效的组合,既能保证很高的灵敏度,又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这样才能减少漏诊和误诊。而且梅毒患者分布于临床各科室,这就要求临床医生保持高度警觉,正确理解各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做好合理解释。

参考文献

[1].黄双美,邱万臣.2560例术前和输血前4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1314-1315.

[2].陈灵敏,李长如,周海星,等.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996-1997.

[3].李兴满,黄丙木.TP-ELISA与RPR检测吸毒人群梅毒抗体比较[J].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1845-1849.

[4].羊健,唐明霞.不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4):1579-1580.

[5]杨永泉等,化学发光法梅毒实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生物技术通讯,2012,3:259-274

[6].李军,王林娜,郑和义,等.1125例梅毒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2,32(2):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