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输液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小儿输液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效果观察

陆玉珍

田东县中医医院531599

摘要:目的:研讨在小儿输液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将首次在我院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110例纳入本次研究,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6月~2018年1月,将样本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55例。对照组采用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输液后瓶内残留液体量为(10.2±2.4)ml,较对照组明显要少,结果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83.6%,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6.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结果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路径在小儿临床输液过程中,能够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降低液体残留量,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小儿输液;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常规护理干预

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完善,小儿输液护理不仅仅是关注患儿的疾病,还更加合理化、人性化的针对患儿个体差异制定身心护理方案[1]。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儿童给药方式,结合患儿具体症状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的临床护理模式——护理路径,应运而生[2]。护理路径的应用使得患儿本身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与家长和护士一起参与其中,共同配合治疗,在减少患儿痛苦的同时也提高了治疗效果,缓解了医患关系。本文研究并分析了在小儿输液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护理效果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自2017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小儿输液护理病例110例,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中患儿男32例,女23例;平均年龄(4.2±1.3)岁;其中腹泻21例,支气管肺炎17例,化脓性扁桃体炎9例,其他8例。观察组中患儿男29例,女26例;平均年龄(4.0±1.6)岁;其中腹泻23例,支气管肺炎18例,化脓性扁桃体炎8例,其他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输液后分别记录瓶内残留液体量。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告知患儿家长安抚患儿情绪配合输液、所输药物、输液中的注意事项、哪些情况需要按呼叫铃、需要拔针时及时告知护理人员,不可私自拔针、以及拔针后皮肤创伤的护理等。观察组实施临床干预护理路径,在输液前与患儿及家长沟通感情,与患儿聊天或者进行互动小游戏,与家长共同安抚患儿情绪。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穿刺前叮嘱家长固定好患儿,转移患儿注意力,下针要迅速、准确,减少疼痛并快速固定好针头。在输液过程中做好巡回工作,加强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嘱其不可私自调节滴速、提醒家长观察药量及患儿情绪变化和不良反应、若有患儿哭闹,要及时进行检查患儿有无输液反应,滴速是否正常,同时注意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调节,缓解患儿恐惧心理。若有表现好的患儿要对其进行表扬,奖励一个小粘贴或者小红花,也可用于带动其他患儿情绪。输液结束后要对患儿进行语言的夸奖和鼓励,为下一次输液做好心理建设,并告知其做好血管护理。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小儿输液后输液瓶中残留的药液量,并进行比较。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让患儿家长从服务态度等方面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85—75分为满意,75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专用软件SPSS18.0对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满意度采用χ2检验;输液后瓶内药液残留量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显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输液后瓶内残留药液量的对比结果为

对照组药液残留量为(13.6±3.1)ml,观察组药液残留量为(10.2±2.4)ml,对照组液体残留量明显高于观察组,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在常规的小儿输液临床护理中,护士关注的重点是患儿的输液情况及疾病的治疗效果,而新型的临床护理路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合理化、人性化[3]。在护理过程中更加注重患儿自身的配合、感受与心理健康,引导患儿正确面对输液,减轻其心理压力,加强了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有效沟通,治疗依从性得以提升,治疗效果更好。

在实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小儿输液的护理难度远高于成人输液护理难度,需要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对待患儿更加细致耐心,若有护理不当,则会加重患儿的恐惧和紧张感,不利于患儿配合治疗,给患儿增加不必要的痛苦,降低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输液后瓶内残留液体量为(13.6±3.1)ml,观察组输液后瓶内残留液体量为(10.2±2.4)ml,对照组液体残留量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性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83.6%,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6.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以上可看出,在小儿输液护理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更加突出。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干预路径在小儿输液过程中有较为明显的效果,能够提高家长满意度,也能减少药液残留,增强药物的作用效果,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廖春玲,冯文凤.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7:3551.

[2]王珍珍.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2:171-173.

[3]郑洁,张玫.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2:130+132.

[4]乔玉艳.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2: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