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就业工作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中职学生就业工作之我见

王超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旗下,有了很快的发展,但是瓜州冶金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却是艰难的,每年的招生都不是很乐观,近几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努力下,全体教师的奋斗下,学校的就业形式非常好,已经打开了外向型就业,本地就业也有所突破,基本达到了100%的就业,有时候企业要人,而我们没有学生可以往外送。但目前的招生工作还没有走出困境,因此,应该大力宣传学校的就业工作,以就业促招生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同时也分析目前外向型就业的现状和我校学生的稳定情况,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就业工作招生工作

我从事职业教育工作已有16年的时间,送出去的学生也一批接一批。很有幸本次前往山东省潍坊市送学生就业,借次机会,外出向山东省沿海城市的新型企业进行考查学习,收获很大,从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用人情况,结合我校的发展现状,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观点。

中职学生就业,最主要的就是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就是作业员,这样的工种基本上是不需要什么技术,只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便可以适应这样的工作岗位。该工作岗位的特点就是流水线作业,劳动时间长,工作简单重复,但也枯燥无味。一般情况下都要加班加点,工作量较大。第二个方向就是技术工,这种工作一般情况下是上岗之后跟师傅去学习,在师傅的带领下通过劳动实践来掌握一门技术,刚从事这种工作人员的工资比较低,劳动强度不是很大,最重要的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善于动脑和钻研问题,头脑灵活,但将来的发展可能会好一点,技术学成以后,工资待遇就高了,工作同样也就轻松了。

但对于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主要选择的工作岗位还是作业员。选择这个岗位的主要原因是两点: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不是太好,就业的主要目的还是挣工资;②学生目前情况下还不能掌握一门技术,选择技术岗位工作是不大符合要求。在目前的大型企业或高科技企业中,企业的技术含量比较高,而我们的学生从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方面都是比较欠缺的。而对于大专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选择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都是比较适合的。从学生就业后的稳定率上来说,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是企业方面和学生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对于北方的学生来说,选择企业应该选择北方城市的企业,而不应该选择南方,否则生活习惯相差较大,不利于学生的巩固;而北方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比较接近,学生就业后,从生活上就比较适应,这样,学生在单位能够吃的好,住得好,那么他就能静下心来干好工作,因此,巩固率也会高一些。第二点,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福利待遇问题,对于管理不严,福利待遇不高的企业来说,学生的巩固率肯定是不高的。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就业时,对企业的发展情况,规模一定要做深入的了解。一般情况下,我们在选择企业时,应该选择发展潜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中资企业比较合适,而不应该选择外资或合资企业,虽然这样的企业一般规模较大,但对职工的权利和义务有时不能够兑现,因而,伤害了员工的切身利益,导致员工的流动性就比较大。

就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对就业认识不到位、定位不准确;他们还认为毕业之后,就应该坐办公室理当是管理者,这样的认识肯定是不现实的。也有一部分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比较矛盾,想选择技术工,跟师傅学一门技能,但又觉得工资待遇低(一般为1000元左右),而另一部分学生想选择作业员,这样工资待遇高,可以帮家中减轻经济负担,但又觉得在这个岗位上太辛苦,基本没有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没有时间去学习一门技术。

鉴于这种情况,好多学生面临就业问题都很盲目,也惧怕就业,学校推荐的工作哪个岗位都不想去,最终不但耽误了自己,同时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和招生工作。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正确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做:

第一,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模式,这里说的合作是学生管理的深层次合作,即学生管理应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校和企业对学生的管理最好能够有一定程度的衔接,管理模式自然过渡,让学生有一个缓冲期和适应期。这是针对学生反映的最大问题:不适应环境而提出来的。学生普遍认为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学校相差太远,一方面确实是学生角色还没有转换过来,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企业的管理较为严苛。对于这类问题,学校可以和企业沟通,在学生就业前的最后阶段实行模拟企业管理模式。第

二,在政府政策的允许下,充分运用好政策,帮助学生实现优质就业。现在政府部门倡导学生前往信息产业就业,一方面是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为学校开拓就业渠道,这也是促成企业和学校合作的一个重要渠道。学校如果能够充分合理运用这个政策,就可以在政策的指导帮助下,为学生选择优质企业,择优就业。实现优质就业,可以保证学生的就业稳定情况,也解决了学生就业前的心理矛盾。可以将企业和学生所反应的问题及时上报到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就业情况,更新教学内容。运用现有的优秀学生树立典范,发挥其榜样作用,从正面引导学生就业。在学校阶段,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企业、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的合格型人才。

中职学生就业市场广泛,相信学校在政府指引下,加强学生的素质能力教育和情商培养,积极同企业沟通交流,强化校企合作,积极拓展多种就业模式和就业渠道,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做细学校的管理工作,就能实现以就业促招生的效应。

作者单位:甘肃省瓜州冶金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