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实施有效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1

激发学习兴趣实施有效教学

陶才峰

陶才峰哈尔滨师范大学150025;山东省诸城一中262200

据调查,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存有“两苦”:一是教师千教万教,教得辛苦;二是学生千学万学,学得痛苦。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学习兴趣缺乏。我在多年的教学中采用以下六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用性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如“比的意义”学习之后,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许多有趣的比;体重与血液之比大约为1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称自身的体重,马上就可以算出来;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凭借坏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到坏人的身高。再如学完了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节省的钱存入银行,并且预算一定时间后能得到的利息。

二、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教学中应注重从具体的事物中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时,利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修建某扬水站时,要沿斜坡辅设水管。从剖面图看到,斜坡与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测角器测出,水管AB的长度也可直接量得,当水管铺到B处时,设B离水平面的距离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员,如何测得B处离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同学提出从B处向C处钻个洞,测洞深;有的同学反对,因为根据实际情况,这样做费力;有的同学又反对,因为这不是费力问题,C点无法确定,应该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去解决:BC=AB·sinA(AB、∠A均已知)。这实在是一个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身边等待解决,增强了主动意识,激发了兴趣。

三、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是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与比例、平行、垂直、对抽等数学知识有关的)。此类竞赛与书面形式的竞赛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有效地促进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课外实践激发兴趣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垂线段最短”性质学完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等分圆周学完了,让学生制作五角星图案;统计初步知识学完了,让学生自己估算学习成绩波动情况等等。这样做,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五、数学科学史激发兴趣

将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作用。“圆”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活动和它密切相关。有关圆的知识在战国时期的《墨经》、《考工记》等书中都有记载,授课中可将有关史料穿插进去,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延伸。例如讲解圆的定义与性质时,我向学生介绍,约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左右,我国已有了圆的概念,考古说明我国夏代奴隶社会以前的原始部落时期就有圆形的建筑。至于圆的定义和性质在《墨经》中已有记载,其中,“圆,一中同长也”,即圆周上各点到中心的长度均相等;此外,还进一步说明“圆,规写交也”,即圆是用圆规画出来的终点与始点相交的线。这与欧几里得的定义相似,而《墨经》成书于公元前4~3世纪,是在欧几里德诞生时间问世的。再比如圆心角、弓形、圆环形、圆内接正六边形、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圆锥等一系列概念与性质,在《墨经》、《考工记》、《九章算术》等书中都有记载,在讲到这些内容时,我便用几句话向同学们作了简要介绍。这样,学生对我国古代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概貌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白我国古代就对这些内容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六、数学游戏激发兴趣

排列组合在高中数学中因极具抽象性而成为“教”与“学”的难点。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走进题目当中做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得到启发,逐步适应排列组合题的解题规律,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如做占位子游戏,将编号为1、2、3、4、5的5个小球放进编号为1、2、3、4、5的5个盒子中,要求只有两个小球与其所在的盒子编号相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在游戏之前先让学生仔细审题,从特殊字眼小球和盒子都已“编号”着手,清楚这是一个“排列问题”,然后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在审题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进入角色,我将题目转换为:让学号为1、2、3、4、5的学生坐到编号为1、2、3、4、5的五张凳子上,要求只有两个学生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这时我再选另一名学生来安排这5位学生坐位子,班上其他同学也都积极思考,努力地“出谋划策”,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同学们有了统一的看法:先选定符合题目特殊条件“两个学生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的两位同学,有C52种方法,让他们坐到与自己编号相同的凳子上,然后剩下的三位同学不坐编号相同的凳子有2种排法,最后根据乘法原理得到结果为2×C52=2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