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路径探析

许青云

许青云(平顶山学院,平顶山467000)

摘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时代内涵,意义重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路径概括为四个方面,调整经济结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强化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

中图分类号:F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253-02

0引言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全党全国必须增强主动性、紧迫感、责任感。[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完善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思路和举措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1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时代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把它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2]从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党的十七大报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发展。一般认为,经济增长,对不同时期的产出总量而言,主要指数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则不仅要求有数量的增加,更要有结构改善和质的提高。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包括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含单纯的经济增长方式,而且还包括结构的优化,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也包括降低消耗、改善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以及人与经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发展各个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且还要求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在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深刻分析了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作为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它具有极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经济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投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推动力。

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战略路径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要兼顾当前和长远,处理好速度和效益,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2.1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一个地方能否保持经济实力提升,主要看三个关键因素:一是生产力布局是否合理;二是经济结构是否优化;三是改革开放程度和政府服务水平是否不断提高。[3]经济结构优化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从宏观经济结构调整调整来看,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三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制度创新转变。当前重点调整投资和消费结构,提高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抑制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确处理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加快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逐步改善农业和农村落后面貌。要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调整加工工业布局,将一些农产品加工增值的项目建在城镇,方面农民就地运输、就地销售和就地就业。积极发展城乡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物流业,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方便居民消费,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从产品结构调整来看,要下决心淘汰部分过剩产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低消耗低污染的产品;要坚定有序地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升,实现产品升级换代;要坚定不移的抓好节能减排,力求节能减排效果更加持久稳定可靠。

2.2强化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企业是直接创造财富的市场主体,也要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一是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强化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快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整合科研资源,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平台建设,努力建设一批国家级、省市级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中心,质量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机构。支持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政策上要给予倾斜。三是协调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少数具备实力的企业在某些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攻克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努力接近或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规模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研发能力较强,要集中力量抓好这个重头,引导其在研发、创造、经营等方面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四是积极推动形成产学研联盟。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以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为着力点,整合和引进科技资源,支持各类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开发机构,共建共享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机构,大力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推动企业形成一批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促进企业发展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3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

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人类生存面临严重威胁的新形势下,发展低碳经济已刻不容缓。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获得较大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4]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清洁生产是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循环利用是低碳经济的有效方法,持续发展是低碳经济的根本方向。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再一次提醒我们,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由于受自然禀赋条件的影响,产业发展路径的依赖,不少地方仍处于“高碳经济”发展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污染防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完善落后产能淘汰退出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关停并转。

4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保障

要完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健全产业技术政策、行业发展规划,综合运用土地、信贷、财政、税收、环保等调控手段,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应转换角色,从追求短期GOP最大化从而自然倾向于粗放扩张,转变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创造良好环境,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使政府真心成为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0-2-4第1版.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2.

[3]张云川.把握基本要求,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调结构、促转变取得实质性成效[N]河北日报,2010-1-28第3版.

[4]于刃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N]河北日报,2009-12-23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