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卢明群

卢明群湖北省咸丰县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445600

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在下面听,以讲代读,以讲代练。由于受教学进度的限制和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不信任,教师往往一讲到底,把自己认为的教学重难点条分缕析地灌输给学生,有时还面面俱到,生怕有所遗漏;有时甚至一节课的内容要两节课讲。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时间,没有心得交流的间隙,更没有讨论、探究的机会,只是扮演了接收器、旁观者的角色,充当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配角。这样的语文课怎样上?又怎样出效果?有时把自读放在课堂上,时间不允许,对于较长或较难的课文更不允许,结果必然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教师精心备课,上课讲得苦口婆心、疲惫不堪,却是吃力不讨好,学生收获甚微,课堂上无所事事、启而不发。老师课后总是埋怨学生基础差、上课不配合、学习不积极,于是很多教师重蹈旧辙,陷入了传统讲授法的泥坑。

2.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充当听者,本末倒置。这种课堂是以小组学习、小组讨论代替阅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表面看来教师不再独霸讲台,但是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从主角退到了配角。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学生之间讨论问题,你问我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活跃了,学生也有事做了,可是一问效果,却又说不出来了,经常是一问三不知。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看到的是如下的情景:教师抛出一个问题,一声令下,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全班学生形成几个小组,“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响成一片,看似热闹。然后又提出几个问题,一声令下,小组的学生又开始讨论……如此反反复复,这不能不令人怀疑其耗去的时间是否值得、讨论的效果到底怎样、是否达到教师的预期。部分教师认为放手让学生去合作、去讨论,自己就可以少讲甚至不讲,这样一来就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就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但是学情怎么样,学生的基础如何,学生的搭配层次如何,没有去认真思考;对于学生讨论内容的合不合理,问题设置恰不恰当,有效无效,不作深入仔细的调研,从而使教师独占讲台变成少数学生闹课堂的现象,形成让更多学生永远是观众、听众等无效教学现象,追求的是表演作秀,不顾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用性。还有的教师以练代读,根据教材设计众多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短文、自己完成任务来学习。教师认为非多练不足以巩固学生的知识,非多练不足以弥补因缺少自读而忽略的基础与细节的知识,不足以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这样的课堂,让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和参与者,却缺少了精讲和点拨的环节,让教师的主导作用消失了。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问题的主要应对策略

1.切实改变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切实地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视导中看到了一些这样的优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课堂教学的主角是学生,教学中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也有学生的讨论探究,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氛围浓,学生参与面广,教学效果很好。

2.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备课不是只想自己教什么,只设计自己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而是应当多研究学生需要什么、应学什么,要了解学生的现状,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课,不是把学生限制在教师预定的框框内,而是应当在教学目标的统筹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勇于探索创新;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训练不是只布置了事,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出层次,既重视基础知识,又要注意坡度的设置,让学生明确要求,达到培养各种能力的目的;要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朗诵训练,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要及时反馈、抽查,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要精心设计问题,授课离不开提问。语文教育家提醒我们:“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3.用好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以课本知识、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善了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建立起以教师传授和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新的现代教育体系;而且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都极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难以清楚表达、学生无法准确理解的有关内容,通过局部放大、过程演示、图形展示等手段都能予以有效地解决;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的运用,既可以构建个别教育教学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识风格的学生,为学生提供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观点的比较以及分析,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运用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实时指导,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它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手段的运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视导中,我们看到部分教师很好地利用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