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接种的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免疫接种的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

胡东波

浙江省宁海县西店镇卫生院(315613)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6)6

[摘要]从疫苗的运输存储、实施接种前后和接种过程中等环节进行免疫接种潜在危险因素分析,提出加强疫苗管理,严格掌握疫苗接种技术操作规程,降低疫苗接种风险,安全接种。

[关健词]免疫接种;潜在危险因素;安全接种

免疫接种是计划免疫工作的核心,在接种过程中重视安全接种工作,将直接关系到疫苗的接种质量和儿童的安全,减少儿童应不洁注射受传染的威胁。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工作,消除不安全注射行为:针对疫苗潜在危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降低风险,确保受种儿童接种安全和健康。

1疫苗接种的潜在危险因素

1.1疫苗运输存储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1.1.1疫苗运输运输过程中不按要求使用冷藏设备、监测温度。

1.1.2疫苗存储存放过度密集导致疫苗存放间距不足0.8cm,或者离冷藏设备内壁距离过近。

1.1.3冷链设备长时间的断电,冷链室内温度过高等导致冷链运转不正常。

1.2实施接种前后的危险因素

1.2.1接种人员资质非卫生技术人员容易导致接种操作错误。

1.2.2健康体检未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及接种禁忌即行接种,引起接种异常反应。

1.2.3接种前未告知、询问或查验接种证接种前未告知所接种的疫苗,未认真核对接种证,确认受种对象,容易引起接种事故。

1.2.4接种后未进行正确的指导口服脊灰糖丸后半小时内口服热开水或奶以及当天在接种部位上热敷,使疫苗被灭活,导致无效接种;接种后未按要求观察30分钟,发生异常反应得不到及时处理,引发医疗纠纷。

1.3实施接种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1.3.1接种环境不适室内温度过高、疫苗被阳光直射或在阳光直射下的室外进行接种,导致无效接种。

1.3.2受种者体位不当在接种过程中家长未固定好受种者体位,致使针头移位或脱出,造成局部损伤或感染。

1.3.3思想麻痹接种前未仔细核实接种对象、年龄、应接种疫苗时间、疫苗名称、剂量、部位、途径,导致接种事故。

1.3.4不规范操作无菌操作意识不强,皮肤消毒方法不正确,造成局部损伤或感染;用75%酒精消毒未干进行接种,可杀灭疫苗,导致无效接种;接种途径错误引发接种事故;接种剂量不准确:接种部位不正确致局部反应加重。

2疫苗接种潜在危险因素的防范

2.1疫苗运输存储过程中危险因素的防范

2.1.1加强冷链设备及运转的管理疫苗运输过程中要冷藏车专车专送,冷链设备专人管理,每日监测并记录冰箱、冷柜温度、室内温度2次,完善冷链设备维修档案和维修记录。有条件的地方实行电脑冷链自动测温系统自动监测冰箱、冷柜温度、室内温度,实行时时温度监测。

2.1.2做好疫苗存放的管理冰箱内有明显疫苗标志,疫苗存放正确,无过期疫苗和私物;冰箱放置正确,冷藏设备内外清洁,除霜及时并有记录;有定期疫苗清理及清理记录。

2.1.3冷链室环境的管理安装发电设备防止长时间断电,冷链室安装空调来调控室内温度,防治冷链系统不正常运转。

2.2实施接种前后危险因素的防范

2.2.1接种人员资质的管理做到持证上岗,上岗前要有计划地对接种实施人员进行全面系统培训,提高接种实施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他们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责任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医学道德、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实行合格证上岗制度,这是减少差错事故发生的根本措施。

2.2.2健康检查对每位应接种儿童进行临床体检和必要的询问,从而了解儿童有无发热、近来健康史、过去疾病史、疫苗过敏史和反应史,以便及时发现禁忌症和暂缓对象,减少或避免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发生。

2.2.3接种前告知告知其监护人受种者所接种疫苗的名称、作用、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并在告知单上监护人签好名字。

2.2.4接种后的指导受种者接种后应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如出现异常反应,可以及时处理;禁止口服脊灰糖丸后半小时内口服热开水或奶;禁止当天在接种部位上热敷;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如局部反应重或出现其他接种异常反应,应及时报告和就诊。

2.3实施接种过程中危险因素的防范

2.3.1推行规范化接种门诊实施按日或按周接种,配备足够的接种设备和接种人员,实行电脑叫好系统,疫苗接种室应宽敞清洁、光线明亮,按空间面积配备空调以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避阳光直射状况下实施接种。

2.3.2固定好受种者体位指导家长正确固定好受种者体位方便接种实施。

2.3.3接种前核对在接种前仔细核对接种对象、年龄、应接种疫苗时间、疫苗名称、剂量、部位、途径;接种前对疫苗的检查,名称与需用疫苗是否相符,疫苗的标签是否清楚,疫苗的生产单位、批号、有效期、要登记记录;标签不清、过期、失效疫苗不能使用,有裂纹、长霉、异物、摇不散的凝块、变色、冻结等现象均不能使用。对安瓿开启后未用完的疫苗盖上无菌棉球冷藏,并记录开启的时间,活苗超过30分钟、灭活疫苗超过60分钟,即将疫苗废弃。

2.3.4接种操作接种操作程序严格按《计划免疫操作技术规程》来进行实施是疫苗接种质量的重要保证,做到“干、足、准、清”,既皮肤消毒后要待干,接种剂量要足,接种部位、接种途径要正确,注意事项要交待清楚;严防错种、重复接种和超剂量接种;确保无菌操作,全部必须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防止交叉感染,以确保预防接种安全规范。

2.3.5严格执行安全注射接种前方可打开或取出注射器和疫苗,核对无误后,吸取疫苗即行接种;接种实行一人一针一管,接种过程中应防止被针头误伤,接种完毕后不得回套针帽;医疗废弃物按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分类统一回收销毁。

2.3.6建立健全安全注射的法规,加强监督机制不定期现场监督,及时纠正不安全注射的行为;要广泛宣传疫苗接种、安全注射的内容,提高群众识别是否安全注射的能力,从而加强群众的监督。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完善综合管理制度,保证计划免疫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