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集区施家湖一级站工程设计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谢家集区施家湖一级站工程设计特点

宫建1李茂纯2

1.淮南市谢家集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淮南232052;

2.凤台县永幸河桂集排灌管理中心站安徽凤台232100

摘要:谢家集区自然条件差,丘陵地区,地形地势跌宕起伏,易涝易旱,农田水利建设尤为重要。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大量的排涝站都建设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目前这些泵站老化严重,已经无法正常工作,急需改造。本文以施家湖一级站为例,就其工程改造设计做一个分析,通过对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展开研究,并将这些设计成果与广大同行分享,使小型泵站的设计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关键词:泵站;设计;工程

引言:

泵站作为农村重要的水利工程,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概况

施家湖一级站,建于80年代,设计装机2台,55KW,后增加2台30KW,共装机4台170KW,设备绝缘程度较低老化损坏,水泵、电机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变压器及电气断流方式仍为较落后的闸阀,能耗大,操作不便。

1、排涝流量

施家湖一级站排涝区范围明确,排水渠道布置有序,其按规范排涝流量计算如下:

根据万分之一地形图量测,本站负担排涝区内总集水面积9.44Km2,水田面积为5.13Km2,其中稻田面积2.9Km2,湖田面积2.17Km2,陆地、旱地面积2.73Km2,水塘、沟渠面积1.38Km2。利用天然水沟面积可作调蓄区,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平均调蓄水深按0.5M计。

式中:Q——排涝设计流量m3/s

F——排涝区内水稻面积F=5.13Km2

F’——排涝区旱地和非耕地面积F’=2.73Km2

F”——排涝区调蓄区面积F”=1.38Km2

P——设计暴雨P=245mm

C——旱地和非耕地经流系数C=0.8

V——调蓄容积V=85×104m3

H——水稻耐淹水深取H=50mm

T——排水历时T=3天

t——日开机小时取t=22小时

将以上参数代入计算得施家湖一级站排涝区总排涝流量Q=3.78m3/s。

2、灌溉流量

本站无灌溉耗水定额资料,根据以往抗旱用水情况和其他有资料地区水稻泡田定额,本地区水田8天轮灌一次,每亩泡田定额查有关资料为50M3水,每亩田每天耗水深10MM,则每亩稻田每天的补水量为666.7×0.01=6.67m3。每天计划开机22小时,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取0.85。则灌溉设计流量为:

Q1=M×A/t×T×η=(8500×50)/22×8×0.85=0.79m3/s

Q2=M×A/t×T×η=6.67×(8500-8500&pide;8)/22×1×0.85=0.74m3/s

灌溉设计流量=0.79+0.74=1.53m3/s

本工程以排涝为主,结合灌溉,故在选择机组型号及容量时以满足排涝而定。

二、主厂房建筑物设计

原电排站旁建有一幢管理房,为节约工程投资,新站厂房设计时不考虑管理房。主厂房只设计生产用房和配电房,厂房为一层砖混结构,配电房布置在主厂房的左侧,外墙砌24cm眠砖,内外墙面无均采用1:3水泥砂浆抹底,内墙面抹白色纸巾灰装饰,外墙贴15cm×5cm白色釉面砖装饰。进厂大门采用2.0×2.7m木门,窗房用2.0×1.8m铝合金窗,屋面采用平屋顶,2%放坡;电机层楼面高程为16.60m;厂房屋面高程21.60m。

三、进出水建筑物设计

1、进水渠道断面复核:

进水主渠断面复核:渠道边坡为1:1.5,过水深为1m,过水流量按电排站的排涝流量Q=3.78m3/s,允许过水流速V=0.55m/s。

粗略计算过水流量Q=ηAVη取0.75

A=1/2(2B+2mh)h=(B+mh)h=B+1.5

代入上式得:B=7.39m,选定渠底宽为4m。

现有排水渠道底宽B>4.5m,现有主排水水渠道满足过流要求。

2、进水前池

进水前池为梯形布置,前端宽14.00m接进水渠道,后端宽18.20M接泵室,将水流平顺的引进泵室内,进水池总长度6.0m,前池底板前端设齿墙,底板拟定30cm厚,每2m布置一排¢50排水孔,呈梅花型布置,底板下设砂石反滤层各20cm厚。进水池两侧设挡土墙,挡土翼墙采用重力式结构,设计高度根据圩堤外坡在翼墙处的填筑高度定,泵室侧墙高5.7m,未端高3.7m,平均高4.7m,翼墙基础宽B=(0.6~0.7)H设计。

3、泵室

泵室钢筋砼结构,底板采用C20砼等级,50cm厚,底板前、后端各设一道砼齿墙增加泵房整体稳定性和抗滑动稳定性。边墙初拟40cm厚,初后墙50cm厚,边后墙具起挡土作用又是厂房基础。泵室内顺水流方向设四个钢筋砼结构分水隔墩,隔墩长4.0m,厚60Cm,隔墩前端布置拦污栅门槽安装(3.20m宽×3.7m高)拦污栅和(1.2m宽×0.1m厚×18.2m长)检修、操作台板,水流方向布置两条水泵梁,断面尺寸为30cm×40cm。水泵粱上安装四台水泵和四根出水压力钢管,泵室总长L=L机组间中心距+L机组离边墙最小间距=2×3.715+2×3.640+2×1.745=18.20m,泵室总宽度8.0m。

4、出水建筑物

4.1压力水箱:

4台水泵出水采用钢筋砼压力水箱出水,本站结合电排、自排、灌溉三用,水箱内布置四道分水隔墙,中间两隔墙间设闸门槽布置一扇(3.0m×3.0m)混凝土闸门控制水流,在水箱两侧边墙各布置一个直径为80cm的蝴蝶阀灌溉。压力水箱分上下两层,底层为自流排涝出水通道,上层为电排出水通道,当自流排水时打开水箱的闸门排水至外河,当电排排水时关上水箱闸门出水通过水箱上层通道排水至外河,若需要灌溉则打开蝴蝶阀闸引水至灌溉渠道。压力水箱后墙总宽14.00m,断面逐渐收缩至与出水箱涵相接,收缩角度35°。压力水箱顶部设置竖井,竖井顶设启闭台和启闭机,竖井断面尺寸为b×h×δ=2×2×0.25m,竖井顶高程为23.50m。接缝止水缝内采用柏油杉板填料,表层采用2cm×4cm弹性聚铵脂止水带封堵,外部用C15素砼包环。

4.2出水箱涵:

按照工程运行条件要求,新建电站出水箱涵采用单孔砼箱涵结构与压力水箱连接。

出水箱涵过流能力计算:出水箱涵按压力涵管计算,涵身长30m。

箱涵拟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式箱涵出水,断面采用净孔尺寸为2.8×2.8m(高×宽),箱涵顶板、边墙、底板厚均为40cm,根据引用外河最低水位灌溉的要求拟定箱涵底板高程,外河枯水位与瓦埠湖相关,因此按照站历年最低水位为12.81~13.32M之间,但出现时间多在冬季非灌溉季节,根据当地农作物灌溉期间相应的历年的外河低水位资料,低水位在14.00左右,为能引外河水灌溉,因此箱涵底板高程拟定为13.00m,箱涵总长度30m,分3节布置。箱涵与箱涵之间的接缝止水缝内采用柏油杉板填料,表层采用2cm×4cm弹性聚铵脂止水带封堵,外部用C15素砼包环

4.3出口闸室:

闸室底板采用钢筋砼结构,闸墩采用重力式素砼结构,长度4m。出口断面尺寸2.8m×2.8m。闸室上部设置钢筋砼框架、启闭台房,和闸室相接的箱涵作基础上布置一座(宽1.6m、长9.950m)工作桥和启闭房相通,配备20T手电两用启闭机启闭闸门,采用铸铁闸门挡水。

4.4出口消能:

闸室出口段设置5m长的八字翼墙与外堤脚连接,翼墙高度为2.3m。

由于排涝期间外河水位一般都较高,因此不会产生水跃现象,电排排涝时无需消能措施,只需护底保护地基土。消能设计按自流排涝情况进行设计。设闸前水深15.00,闸后水深14.00

四、泵型选择与机组台数的确定

1、机型选择

根据计算排涝流量和设计扬程的条件,本站拟采用轴流泵型。查阅有关厂家提供的产品性能表,平均扬程在4.12m和最高扬程在6.82m的轴流泵机型中,500ZLB-70型水泵的扬程范围能满足要求,设计扬程也在高效区运行。因此,本工程选择ZL2850-5型轴流泵,配套电机55KW。

500ZLB-70型水泵特性指标表

设计工况时,Q选型=0.985m3/s

2、装机容量

根据排涝流量的计算结果,计算得××电排站排涝区总排涝流量Q=3.78m3/s。机组台数n=Q/Q选型=3.78/0.985=3.83台,选取4台,故本站总装机容量为4×55KW=220KW,选型排涝流量Q设计=3.94m3/s,灌溉时可利用其中2台机组。灌溉2台机流量1.97m3/s。

五、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特点

由于该工程属于更新改造工程。该站主要承担施家湖圩内排涝任务,由于受区内汛期限制,进水池、出水池及自排涵等工程需在枯水期进行,穿堤涵、堤防填筑必须在汛期到来之前完成要求。

2、土方开挖与填筑

该工程的土方开挖主要包括进水池、出水管、压力水箱及自排涵。土方施工应安排在枯水期进行。开挖土方中表层杂志土作弃土处理,开挖土方首先用于围堰填筑,多余土方运往临时堆土区堆方。

进行土方回填时,从堆土区取土,下部回填采用人工平整,人工或蛙夯夯实,上部区域采用74kw推土机平涂并压实,边角和狭窄部位由人工铺填夯实。

3、混凝土施工

该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主要集中在站房基础、自排涵底板及拱板、出水池、出水钢管基础等部分。从站基基础混凝土浇筑开始,按分层、分缝分段次序,依次逐层向上进行,每段每层混凝土一次性连续浇筑。

4、砌石工程施工

砌石工程主要集中在进水池及出水侧的护砌及自排涵等。砌筑石料应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砌体的石块间应有胶结材料粘结,砌体应自上而下均衡上升,砌块间孔隙较大应先填塞砂浆。

六、结论

通过对原有排涝站改建,一方面体现了节约土地、少拆迁的节约理念,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原有排涝渠道。我国存在大量的继续改造的排涝站,通过对改造工程中的设计经验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茅永根.大侣胡排涝站改造工程设计《江淮水利科技》,2012(5)

[2]李爱林利民排涝站工程设计特点《大科技》,20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