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多探究前途更锦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语文多探究前途更锦绣

史国喜

河北省武安市郭二庄煤矿子弟学校史国喜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学改革中新提出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凸现了学生的主体,能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关键词:语文教学探究法事半功倍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它是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更新,是学习的革命。探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为主,探索性为基础,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探究主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倡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要求建立平等对话、合作理解的师生关系。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时,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施、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探究氛围,提倡“童言无忌”,提倡“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惟此,我们的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学生的探究学习才能达到实效。

2、充分开发语文课程的资源,营造探究氛围。

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学生自主探索需要一种内在的欲望,如果学生这种欲望和勇气被调动起来,他们将会有效、深入地进行探索活动。要怎样激发这种欲望和勇气呢?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形成探索的动机。如教《回声》一课,在课文结束时,老师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在什么地方还能听到回声?有个学生说在新房子里听到的回声,另一个学生就问为什么在自家新房子听不到回声?教师抓住机遇,创设情境,组织讨论,因势利导,使学生带着好奇心积极去探索、去发展。

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营造探究氛围。

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容易激起学生兴趣,探究氛围容易形成。如:第十册《放弃射门》,多媒体演示福特放弃射门的过程,当学生看到福特完全可以把球射进门,却猛然收住脚时,自然而然发出疑问:“福特为什么放弃射门?”从而兴趣盎然地学习课文,全班就形成了浓厚的探究氛围。

二、创设自主开放的课堂

所谓“开放”,就是充分肯定和尊重“学”的主体地位,“教”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享有相当的主动权,拥有积极思维和参与教学活动的充分余地。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1.辩论式。设计一场辩论,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你认为“精彩极了”这个评价好,还是认为“糟糕透了”这个评价好?让学生开一个正反方辩论会,大家各自陈述观点,经过激烈的辩论,最后达成共识:“一个人如果光听表扬的话,他就会骄傲;如果光听批评的话,他就会自馁。要想成才,就应该在表扬时不骄傲,在批评时不自馁。”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实现了文和道的有机结合。

2.发现式。学习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是自己去发现问题,在读中有思,思中有疑,疑中有见。如教学《峨眉道上》一文,学生在自读课文后,让他们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后发现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发现的?还有什么想发现的?这样及时反馈,效果极佳。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阐明看法,有的说:课文先写峨眉山路又窄又陡,是为后文写铺路难做好铺垫。有的说:课文写铺路人的艰辛,是要赞美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通过发现,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3.表演式。表演是对课文加深理解的一种较好的表现形式。如教学《回乡偶书》一文,采用编故事、演故事的方法来学习,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编、自导、自演,人人登场,个个兴趣浓厚,信心百倍。

三、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

1.激发质疑问难。“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主动参与动态过程的关键。看似平淡的语文教材中,往往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大胆地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文字、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课文结尾等内容提出疑问。

2.学会求异思维。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一个,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要鼓励学生启迪智慧、换角度、多方位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除此以外,对教师的讲解欢迎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反驳意见。如:《穷人》第一自然段的理解,我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五个孩子为什么能在海风的呼啸声中睡得那么热?”有的学生说:“凭我的经验,家里只要有一个大人在,我就能安然入睡。”有的学生说:“因为他们晚饭吃得饱,所以能睡得很香。”有的学生说:“五个孩子白天玩得很累了,所以晚上睡得很香。”有的学生说:“桑娜很勤劳,虽然外面寒风呼啸,家里却温暖而舒适,五个孩子当然睡得很熟。”也有的学生这样说:“孩子们还小,家里少一个大人他们似乎都不那么在乎。”……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这是他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结果。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我们教师都应予以肯定,以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总而言之,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学改革中新提出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凸现了学生的主体,能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