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黏度骨水泥弥散程度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高黏度骨水泥弥散程度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

王智

王智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弥散程度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就诊的120例老年女性OVC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以骨水泥弥散程度为分组依据,观察两组患者椎体局部后凸角改善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功能障碍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局部后凸角改善率及治疗后6个月的Oswestry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结果相当,P>0.05。结论:在老年女性OVCF的治疗后,高黏度骨水泥弥散程度越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康复效果越好。

【关键词】OVCF;骨水泥;弥散程度

前言

老年女性因绝经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出现钙的隐性丢失,加之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对钙的储存能力进一步减弱,全身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可达50%[1],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较为常见的类型,患者出现明显的腰背痛,脊柱向后凸出畸形,严重时丧失行走能力,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OVCF的最重要治疗方法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通过向病变椎体内注射骨水泥或人工骨,达到强化椎体的目的;在此术式中,高黏度骨水泥起关键性作用,有学者[2]称,采用高黏度骨水泥后,其弥散程度对手术预后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旨在分析高黏度骨水泥弥散程度在老年女性OVCF治疗中的影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就诊的120例老年女性OVC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年龄波动在65~80岁,平均(71.02±3.11)岁;椎体骨折部位中,T8~12者24例、L1~5者36例;体重波动在42~56Kg,平均(48.63±2.13)Kg。对照组年龄为63~82(71.12±3.07)岁;其中T8~12者22例、L1~5者38例;体重波动在40~55(47.87±2.28)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入选标准:(1)均为单节段的胸椎或腰椎OVCF;(2)均存在骨质疏松;(3)均能耐受椎体成形术治疗。

排除标准:(1)多节段的OVCF;(2)肿瘤、腰椎畸形;(3)神经损伤。

1.2方法

所有患者术中采用了高黏度骨水泥作为填充材料,材料具有均一性。患者仰卧位,胸部垫高、腹部悬空,铺巾、消毒;C臂机下进行骨折侧的椎体椎弓根定位,麻醉;经骨折部位的单侧椎弓根进行穿刺,再次定位,确定针尖在椎弓根内[3]。调配高黏度骨水泥,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内,达到椎体壁时停止注射。

两组患者的术后均接受统一的康复宣教及早期功能锻炼,随访时间为1年。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椎体局部后凸角改善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功能障碍情况和不良反应,功能障碍情况采用Oswestry评分评估,分数愈高,功能障碍愈严重。在手术前后用精确至0.1mm的游标卡尺对侧位CT图像上的椎体前缘高度进行测量,为体正中矢状面前缘的垂直高度,统计椎体前缘高度恢复例数,计算恢复率;骨折椎体上位相邻的椎体上缘水平线与骨折椎体下位相邻的椎体下缘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椎体局部后凸角,统计凸角改善例数,计算椎体局部后凸角改善率。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达,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X2检验。P<0.05表示正在比较的项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老年OVCF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及局部后凸角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比较不同时间段的Oswestry评分

在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胸腰椎X线片中高黏度骨水泥弥散程度均达到了上下终板两侧,对照组患者的骨水泥弥散至其他位置,经过长达1年的随访后,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局部后凸角改善率较对照组更加明显,患者的脊柱畸形得到更好的纠正,脊柱生理性弯曲更好的恢复。表明在OVCF的手术治疗中,当高黏度骨水泥在上下终板均匀分布,能提高椎体的强度及刚度,在陈诚等[4]学者的研究中,将A组(即术后X射线显示骨水泥弥散至上下终板两侧的患者)进行了组内分组,Ⅰ度(骨水泥均匀弥散至脊柱双侧的椎弓根)患者的骨折再发率为3例,占比12.00%(3/25),虽然与Ⅱ度患者相比尚未构成统计学意义,但仍可说明骨水泥在同时抵达上下终板后,对于降低术后再骨折的发生率有辅助作用。因已经发生骨折的椎体刚度决定着椎体的抗变形能力;当椎体两侧的骨水泥出现不均匀分布后,骨折椎体两侧的载重能力、受力等不均,导致脊柱不稳,增加术后再骨折风险,因此骨折椎体两侧的骨水泥分布差异关系着远期预后。本文因各种因素缺乏对远期疗效的统计,在以后的研究中可着重进行近期、远期疗效的分析。

经过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的腰腿功能出现明显的好转,表明利用高黏度骨水泥进行骨折椎体内填充,能纠正脊柱骨折畸形,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在术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的Oswestry评分相差不明显,可能与均处于术后早期康复期,脊柱的承重能力及康复能力尚未表现等有关。在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Oswestry评分较对照组低,在椎体成形术中注入高黏度骨水泥时,手术医生均用单侧椎弓根注射,依据术前在影像学资料基础上严格计算出的数值,进行术中穿刺点及进针角度的精准确定,虽为单侧穿刺但达到双侧穿刺的效果,使得椎体两侧的骨水泥均匀弥散,强化椎体的双侧刚度,对于观察组患者更是将高黏度骨水泥弥散范围控制在上下终板及双侧椎弓根,保持在横断面的均匀分布,提供更加有效的、牢固的骨性支撑,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5]。

因骨水泥注入过多时可引起异位渗漏,导致肺栓塞、脊髓神经压迫损伤等并发症,但是本研究中并未出现此等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当。观察组仍有3例骨水泥渗漏,提示手术医生在注射骨水泥时因严格把控骨水泥的注射量,在配置骨水泥时避免过稀,注射时注意力度。

综上,高黏度骨水泥弥散程度对老年女性OVCF的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弥散那程度越高、预后越好,但是不能因盲目追求弥散程度增加骨水泥量而忽视渗漏风险。

参考文献:

[1]席新华,吴强,包拥政,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程度及骨水泥黏度对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08):1425-1426.

[2]唐冲,吴四军,刘正,等.高黏度骨水泥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弥散分布特点[J].实用骨科杂志,2017,23(10):884-887.

[3]叶金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注入高黏度骨水泥对疗效的影响[J].临床骨科杂志,2017,20(03):301-303.

[4]陈诚,张继云,浩洁,等.高黏度骨水泥弥散程度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06):827-832.

[5]朱敏,李玉前,王晓东,等.椎体成形中病椎内骨水泥弥散与骨折时间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52):8391-8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