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浅谈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体会

张丽卓

张丽卓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依据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实际特点,参照教育部医学教育标准,以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根据岗位需求设计课程体系:以基层社区单位岗位需求为基础,紧紧围绕:面向基层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疾病的诊疗、预防、保健、康复、计生,可持续发展的医学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也缓解了医院人力资源的暂时不足,达到双赢目的。

【关键词】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9-0194-02

高职医学院校担负着为农村、社区等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及培养和建设一支能够满足基层卫生服务急需的实用型医学人才的重任。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指出了:“校企(院)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要求。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坚持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企事业为宗旨,加强校企(院)合作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办学层次,建设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注重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内涵发展与特色培育,对全面推进高职高专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服务合格人才的短缺与高职高专院校就业形势的现实,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所以应以服务于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改革现行高职临床医学课程体系,构建基层需求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目前高职医学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

1.校企(院)共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总思路

依据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实际特点,参照教育部医学教育标准,以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根据岗位需求设计课程体系:以基层社区单位岗位需求为基础,紧紧围绕:面向基层培养基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疾病的诊疗、预防、保健、康复、计生,可持续发展的医学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课程设计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推行校院结合,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学生需要,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案例教学、标准化病人等教学手段和课间实习、临床实习等实践教学过程,完成教学内容,达到高职高专教育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我们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场所、开设模拟病房建立模拟教学仿真系统、教学管理与评价、信息化教学与管理、职业素质教育等几个方面重新制定了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面向社区、面向基层、掌握疾病的诊疗、预防、保健、康复、计生,可持续发展的医学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成果

2.1促进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

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实施依托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临床医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工3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硕士8人,双师型教师24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达27%,双师型教师达87%。在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制定了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并逐步落实实施;加强了专职教师自身临床实践,把实践工作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操作规范及时反馈到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逐步培养并拥有了一支较稳定的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在我校附属医院、白城中心医院、白城市医院先后聘请了15名兼职教师,建立了兼职聘任教师信息库,定期选派专兼职教师进修学习,帮助医院业务骨干提升教学水平,帮助医院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实现了专业与行业的良性对接,建立了医院和学校实时沟通的有效渠道,加强了见习生、实习生的管理,提高了医院教学质量。系里定期聘请上级医院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引入行业新理念。建立了专业教师带教、学生到工作岗位实践培训的岗位实训教学模式。以此为纽带,在合作开发教材、课程设置,安排教师到上级医院顶岗学习,使专业教师与临床医院近距离接触,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加深了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的理解,逐步建立了一支能够适应本专业发展需要,师德高尚,热爱卫生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专兼职教师队伍。三年来专兼教师共同主持研究省级科研课题5项,2项已经成功结项。专业教师每年在国家核心期刊及省级期刊发表论文均在10篇以上。与医院专家共同编写专业课实验实训指导教材2本。《诊断学》、《内科学》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神经病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

2.2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的改革,仅仅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岗位要求,结合学生毕业去向,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要突破传统的课程设置,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每一学期安排相应学科的一周医院见习,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第一学期是职业认知阶段,我们主要开设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医学基础知识技能,通过校内实验教学、寒假期间学生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到当地基层医院参观,进行基本技能学习和基本素质训练;第二、三、四学期是核心技能养成阶段,第二学期开设医学基础课程,通过校内实验教学、假期基层医院社会实践,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素质训练;第三学期开设《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眼耳鼻喉口腔科学》等课程,通过校内实验教学、职业技能竞赛、附属医院参观,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练;第四学期开设《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主干课程,通过校内实验教学、实训中心强化训练、周六周日到附属医院见习,实习前集中见习等方式进行核心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练。让学生掌握基层工作任务,完成综合技能训练,使临床专业课程设置符合基层医院对全科医生人才知识的需求。

2.3调整教学内容

参照教育部医学教育标准,强化技能训练,以能满足岗位需求和专业知识需要为标准,整合教学内容,所有课程设置均应满足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基层卫生工作要求,改变传统重医疗轻保健的意识。将临床课进行整合,避免内容重复,有效利用教学时数。将全科医学纳入考试课,以系统疾病划分教学情境,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中。实践教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群能力,包括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专业技能、素质能力的培养。临床医学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是农村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疾病预防、诊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工作。职业岗位群能力的培养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即具备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专业知识;具有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在艰苦环境下独立开展临床医疗、预防、保健等工作的专业素质。

通过调研,发现我校临床专业的实践教学与临床实践工作脱节,为此,我们对现阶段的实践教学进行优化整合。根据社会需求,满足就业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增加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课程的课时数。调整了实验项目,减少了以往的验证性实验,设计了与岗位需求相一致的综合实验项目。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学校建立了临床实训中心,学生通过仿真实验、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考核、实践技能考核等,不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我们还建立院校合作体系,加大临床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的比率,校内教师定期进医院临床科室顶岗培训,真正达到资源共享。

2.4改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教学做一体化”

自2012年以来,我校在教改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推进,特别是我校上划省属之后,有了央财项目和省财项目资金的支持,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做了大幅度的改革创新探索。学校为临床各专业实验室购置了大量的先进医学仪器设备,每个实验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使每一次课都能讲授、示范、观察、操作同步进行,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逐步实现“学校里有病房,医院里有课堂”,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5创新考核方式

我们的教学团队非常重视考核方式的改革,为此大家进行多次研讨,一致认为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相结合且要提高实验考核比例。考核内容以执业资格考试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50%,包括作业(包含实验报告)10%、出勤10%、技能考核30%,期末成绩50%,包括学科理论25%、实验理论25%。临床医学专业考核评价体系,以“突出能力、全程评价、多元考核”为原则,通过多元式考核方式,真正做到了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学习运用、培养能力和启迪创新上来。

2.6发挥社会服务与辐射功能

目前,临床技能综合实训中心实验室面积约3500平方米,仪器设备1570台件,仪器设备总值5860.1万元,设置了内、外、妇产、儿科学临床技能实验室、急救模拟病房、临床护理技能实验室、护士礼仪技能(形体)训练室、多功能综合康复实验室等,承担了临床医学、影像、检验、预防、法医、眼视光、康复、护理等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每年实验学生人数达4631人数/年。临床医学实验实训中心在临床技能实验教学需要的前提下,依托学校优良的办学条件和优质的办学资源,还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功能,而且可以承担全国职业医师、职业助理医师技能培训考核、全科医生技能培训考核的任务,还可以为社区提供医疗服务,集教学、培训、资格考试、社区服务功能于一体,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7促进社会满意度逐年上升,就业率有上升趋势

我们对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做调查,普遍反映学生进取心强、工作勤奋不怕苦、动手能力强。在进入临床工作后能够很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主动利用一切时间学习知识,积累技能,锻炼能力,大部分同学能够在一年后考取助理医师资格。许多同学在自己的岗位中能够成为科室主任或上级医师的得力助手,独立承担医院的各种工作,得到医院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经过侧评我系的师德教育整体工作成效满意度95%,学生满意度92%,用人单位对我系临床专业毕业生满意率98%,连续三年就业率均在93%以上。

【参考文献】

[1]杨珍.高职药学教育教学实施中的思考[J].旅游纵览,2011,(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