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肺栓塞的护理体会

姚梅林

姚梅林(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肺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做好心理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做好溶栓、抗凝治疗的护理及呼吸道的管理,密切监测用药不良反应以及做好基础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通过及时诊断、规范治疗及精心护理以减少肺栓塞的复发,促进肺栓塞患者的康复,有效降低死亡率。结论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是治疗的基础,遵医嘱规范治疗及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是治疗的关键,治疗过程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是促进患者痊愈的保证。

【关键词】肺栓塞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6-0283-01

肺栓塞(PE)是目前我国比较常见的肺部疾病。近年来,由于临床医生诊断水平和诊治意识提高,对肺栓塞的病因研究、诊断及治疗水平都有较大进展。目前认为,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发生肺出血或坏死者称肺梗死(pulmonryintruction)。起源于肺动脉原位者(insitu)称肺动脉血栓形成(pulmonarythrombosis)。堵塞两个肺叶动脉以上或伴有血压下降者称大块肺栓塞(massivepul-monary)。肺栓塞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50岁以下较少见,与长期卧床血流缓慢易形成静脉系统血栓及骨折、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大手术后、肺癌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通过各种方式影响了凝血机制和损伤了静脉内膜时,均可形成静脉血栓和部分病例发生肺栓塞[1]。我院于2008年1月~2012年8月共收治9例肺栓塞患者,经抗凝、静脉溶栓、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等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患者最终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于2008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9例肺栓塞患者中,男6例,女3例;50岁以上者6例,50以下者3例;长期卧床者4例,心肌梗死2例,心房纤颤2例;均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栓子脱落引起,其中行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3例,行静脉溶栓术者6例,因低氧血症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者3例。

2护理

2.1心理护理肺栓塞发病急,且持续胸闷、胸痛、低氧血症加之对本病缺乏了解而易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对预后感到失望,给患者带来濒死感。护理人员应细致耐心的讲解该病有关知识及治疗方法,使患者情绪稳定,减少神经体液反应对肺动脉和肺血管的不良刺激,减少耗氧量,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2.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持续多参监护仪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专人特别护理,每15~30min记录一次,同时观察病人紫绀、胸闷、憋气、胸部疼痛有无改善,有无咳嗽及尿量等情况。病情平稳后每2h记录一次。(2)及时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医生治疗提供依据。(3)密切观察各种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如抗生素类引起各种反应、溶栓药引起出血现象、血管扩张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等。

2.3休息与活动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咳嗽等,以免增加腹腔压力,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鼓励患者多做床上下肢主动或被动活动,注意保持患肢的功能,抬高患肢,以利静脉血的回流。密切观察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水肿程度,严禁挤压、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再次肺栓塞。水肿及压痛缓解后可逐渐下床活动。

2.4呼吸道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按需要及时吸痰,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先吸气管插管内,后吸口腔、鼻腔内的痰液,以免污染气道造成感染,另外负压不易过大,动作要轻柔,要注意观察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适当提高给氧浓度。同时做好气道湿化,雾化吸入每日3次,每2h用生理盐水气道冲洗一次,防止痰痂形成,阻塞气道。(2)保持病室清洁及有效的温湿度,室温20℃左右,湿度70%。(3)呼吸平稳后指导病人深呼吸运动,使肺早日膨胀。

2.5溶栓、抗凝护理肺栓塞一旦确诊,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溶栓、抗凝法使栓塞血管再通,维持有效的肺循环血量,迅速降低右心前阻力。溶栓开始前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检查出凝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准备好吸引器、除颤器、气管插管等溶栓及抢救药品和物品。溶栓期间绝对卧床休息,严格执行溶栓药物剂量、滴速,选择粗直血管,避开关节防止药物外渗。溶栓治疗后每4小时测凝血酶1次,并动态观察凝血功能。出血特别是胃肠道、颅内出血是溶栓治疗的最主要并发症,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头痛症状。观察注射部位、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嘱患者勿用力咳嗽以防咯血,勿挖鼻,选用软质牙刷,不用锋利的剃须刀。做好抗凝期间的自我护理指导。发现出血倾向,要及时报告医师,及时给予处理。

2.6术后护理行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后,每30min巡视一次,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和血肿,若穿刺处出血较多,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因穿刺处需加压包扎,应注意观察加压患肢及足背皮肤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的情况,防止肢体缺血坏死;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12h,防止血栓形成。

2.7饮食给予低盐、低钠、消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少食速溶性易发酸食物,以免引起腹胀。

2.8基础护理保持病室整洁安静,创造良好和谐的环境。协助病人饮水、进食以及大小便等基本生活需要。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床铺整洁、干净、舒适,每2h协助病人翻身一次,并按摩受压部位,以预防褥疮的发生。

3出院健康指导

嘱患者禁烟,多进食含粗纤维丰富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脂类、糖类食品的摄入以控制肥胖;按时服药,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服药后可能出现的出血或再栓塞情况,指导患者自我监测,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王士雯,钱方毅.老年心脏病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