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工作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心理护理工作浅谈

于丹妮

于丹妮

(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沈阳,110021)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更新与发展以及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新兴的医学模式逐渐被医护人员所认识并接受,整体护理在我国医疗领域也随之普及和深入。【1】患者在住院期间,医院不仅要提供传统的护理技术服务,更要重视对患者心理需求的满足。因此,针对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成为广大医护工作者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关键词】心理;护理;综述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心理护理的定义

所谓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以科学的态度、恰当的方法对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使患者处于一种积极的、最适合医疗方案顺利实施的心理状态,从而减轻患者的身心两方面的痛苦【2】。

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尤其是针对特殊病患,如重症患者或老年人等,更要将心理护理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护理人员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心理疏导,对他们进行心理层面的特殊关怀与帮助,使患者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疾病,便于身体尽快康复或是平静面对现实。

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物质和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再身患疾病,尤其是一些类似癌症或威胁到生命的重大疾病,那么患者心理上的负担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很多患者在得知真相之后,往往是沮丧、沉默、郁郁寡欢,有时会发展到心灰意冷,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就连民间都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很多人不是病死的,而是吓死的。这句话貌似玩笑,实则道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患者在罹患疾病之后心理上承受的压力不亚于身体上所承受的压力。这时,如果不及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与护理,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而心理护理是现代护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三、心理护理的内容

1.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和需求

要想做好心理护理,首先要了解并掌握患者的性格特征,才能选择适合患者的交流方式。例如文化素质高、性格开朗、理解能力强的患者,可以采用非机密的形式,多多向其宣讲病情和治疗方案,使其主动配合治疗;相反则需要采取保密措施,多向患者讲解治疗方法和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多和家属沟通,掌握患者心理动态,消除患者的疑虑,使其安心接受治疗。作为护理人员,必须要通过各种方式,有目的地运用主动交往和沟通技巧,去了解病患的需要。而在交流之前,要有具体的目的和计划,谈话内容要具有针对性。例如,患者在住院期间心理感受如何、是否适应住院环境、是否适应饮食起居方面的改变等等,只有了解了患者的需求,才能针对患者的不同问题提供不同的心理护理,并使患者乐于接受。

4.了解患者的病情与治疗方案

护理人员必须要对自己护理的每一位患者的情况了如指掌,从主要病史、发展情况到疾病确诊、治疗方案、用药情况、护理措施及疾病的预后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可以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医学教育,助其了解疾病的诱发因素、发展过程、现代医学的干预手段、预后以及护理措施等等,使患者客观地了解自己目前所患疾病的境况,这样才能很好地帮助患者了解每一个处置的作用与注意事项,更好地为医学护理提供精神层面的保障。

5.创造舒适和谐的人文环境

所谓环境,不仅是指为患者创造安静、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如病房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床单平整干燥以及设施设备的卫生等符合要求,更要看人文环境是否和谐温暖。在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医院条件、医护人员等情况时,要亲切、耐心,通过恰当的语言、态度和行为,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使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消除紧张情绪,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安全的氛围,使患者很快进入新的人生角色。

四、心理护理的实施

1、门急诊就诊期

门诊或急诊是整个就医活动的第一步,就诊过程是否顺利、是否与医院和医护人员建立了信任、对自身病情是否有了粗略的了解这些都关乎到患者后续治疗的方向、信心和决心。经常看到有很多患者和家属初来医院心情很烦躁,担心自己挂不上号、会长时间排队、遇不到经验丰富的“好”医生、担心自己会耽误病情等等,这时就需要门急诊的医护人员耐心解释和疏导,合理安排患者挂号、做检查的流程,节约患者宝贵的时间,对病情危重紧急的患者优先安排急诊,争取让每个患者都有优质、公平的就医空间,这时的心理安慰、情绪的安抚显得尤为重要,为患者下一步的诊疗活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入院期

新入院患者,除了对自己的病情有恐惧感外,离开亲人来到医院后,陌生的环境、生活习惯的改变、对自身疾病的担忧以及接触到不同的人群,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惧。这时医护人员应担当起亲人、家长、朋友的角色,充分与患者沟通,热情诚恳地接待患者,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介绍同室病友和主管医师,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和友谊,逐步打消各种顾虑,尽早适应医院的生活,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促进早日恢复健康。

3、慢性病及化疗期间心理护理

此期的患者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漫长的病程加上见效缓慢会让患者,逐渐失去耐心和信心。【3】放化疗的患者由于毒副作用,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障碍等,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时护士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用亲切的语言和耐心的态度安慰患者,告知患者目前的情况都是暂时的,只要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慢慢的就会恢复健康。此时的心理护理应当与临床护理相结合,例如:恶心呕吐频繁发作的患者,应加强止吐治疗,必要时静脉输液,以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并解释给患者造成的药物不良反应,消除其紧张心理,以缓解呕吐症状;发热的患者补充水分,注意保暖,以免受凉,防止交叉感染,正确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物,随时监测体温变化;饮食上注意营养搭配,增进食欲,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物质以增加机体免疫力。总之,护士应当以优质护理服务和娴熟的护理技术为患者减轻痛苦,增强疗效,帮助其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4、出院阶段教育

能使患者知道出院后定期回访的时间和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劳逸结合,增加营养,科学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遵医嘱正确用药并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够客观的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基本情况和预后,帮助患者了解如何避免疾病的复发。

五、结语

随着医疗服务行业的不断进步,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注重生理健康向着生理、心理和人文关怀并重的方向不断转变,人们对心理护理也加倍重视。【4】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广大医护人员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这就要求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而且要深入学习人文心理知识,给患者提供切实的心理指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度去面对疾病、战胜疾病。然而,心理护理工作对护士的要求还有很多,还会面临很多问题,其中包含了医疗、预防、教育、行为和心理等多领域的知识,需要从医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尤其是精神层面的需求,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颜巧之,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4):244.

【2】李旭,刘箴.肿瘤患者健康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2):747.

【3】芩彩玲,浅谈慢性病患者情志护理的重要性,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第07B期

【4】马红梅,人文关怀在中医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全科护理杂志,2009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