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微小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肝脏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微小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王晓霞郭海峰闫丽芳吕晓静杨明潘丽

摘要:目的:分析肝脏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微小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进行检查的肝癌患者共计90例,对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检查结果。结果:参与研究的90例患者中,共有30例患者被诊断为微小原发性肝癌,直径较小患者的消退期要晚于较大患者,高回声组患者的消退时间要明显早于弱回声组,低回声组患者的消退时间要明显早于弱回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微小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中,肝脏超声造影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效能,能够较为准确地进行鉴别诊断。

关键词:肝脏超声造影检查;微小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

肝细胞癌为临床中慢性肝病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并且在近几年来有着逐渐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临床上,将癌结节数量≤2个、最大直径或相邻癌结节直径之和≤2cm、起病隐匿、无明显症状和体征的早期肝癌定义为微小原发性肝癌[1]。超声检查为目前临床中首选的检查方式,但是由于良恶性、病变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中超声检查对于微小原发性肝癌的检查效果并不理想[2]。相关研究中显示,肝脏超声造影检查对于诊断微小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次研究就对此进行了探讨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进行检查的肝癌患者共计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相关诊断标准,男50例,女40例,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46.78±5.79)岁。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临床中使用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探头型号为C5-1,扫描频率为1-5MHz。造影剂为Bracco公司生产的SonoVue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使用生理盐水5ml溶解,混匀后以团注方式经前臂静脉注入2.4ml,随即迅速注入5ml生理盐水冲管,必要时行二次推注。详细方法如下:①针对有目标病灶的超声造影检查,首先通过灰阶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的病灶大小、形态以及边界等情况进行观察,将相关信息记录下来,之后再进行超声造影,观察患者病灶的造影增强以及消退情况;②针对无目标的超声造影检查,首先使用灰阶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的全肝进行检查了解患者目前肝脏的整体情况,之后在使用超声造影对患者的肝左右叶分别进行造影观察,查看患者在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中其肝内情况,查看是否存在异常造影剂填充区,如果在门脉期或者延迟期在患者的肝内发现异常低回声区则要进一步明确相关部位,进行进一步的超声造影观察。观察病灶增强过程,全部静态和5min动态图像存入仪器硬盘内,供脱机或在机动态及逐帧回放。超声造影图像由两位熟悉超声造影检查的超声医师进行诊断。

1.3观察指标

将肝脏超声造影整个过程分为动脉期(10-30s)、门脉期(31-120s)以及延迟期(>120s)。通过对造影动态中显示的肝内结节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对患者的癌症良恶性进行判断,根据其造影特征将其分为以下类型:①快进快出型:临床中典型的肝癌增强模式,表现为在动脉期患者的病灶呈现均匀或者不均匀的高增强,到门脉期或者延迟期后则退为低回声;②快进同出型:是临床中不典型的肝癌增强模式,表现为在动脉期呈现快速增强情况,并且在门静期和延迟期无任何明显的减退迹象;③慢进同出型:显示肝良性结节,临床中超声造影中表现为肝内病灶区慢于肝实质的增强,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则呈现等回声并且与肝实质同步减退。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对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临床超声造影检测,参与研究的90例患者中,共有30例患者被诊断为微小原发性肝癌,所有患者的肝癌病灶直径均在2cm以下,并且经手术后得到病理确诊。

2.1肝癌病灶大小与造影时间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微小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其中直径小于1cm患者12例,直径在1.1-2.0cm之间患者18例;小于1cm患者动脉期增强平均时间为(13.22±3.21)s,1.1-2.0cm之间患者为(15.36±3.14)s,t=1.813,p=0.081;小于1cm患者消退期平均时间为(238.12±153.98)s,1.1-2.0cm之间患者为(86.12±84.36)s,t=3.493,p=0.002;直径较小患者的消退期要晚于较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回声病灶造影时间比较

在30例微小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超声造影前灰阶超声检查中,表现为高回声患者5例,表现为等回声患者7例,表现为低回声患者12例,表现为弱回声患者6例。高回声组患者的造影剂到达时间为(16.57±3.14)s,等回声组患者为(16.82±3.11)s,低回声组为(17.12±3.12)s,弱回声组为(15.11±4.78)s,F=0.46,p=0.7139,四组患者的造影剂到达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回声组患者的造影剂消退时间为(53.23±4.11)s,等回声组患者为(118.36±139.12)s,低回声组为(130.11±132.58)s,弱回声组为(289.36±99.78)s,F=4.21,p=0.0148,高回声组患者的消退时间要明显少于弱回声组,低回声组患者的消退时间要明显少于弱回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早期进行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并及时治疗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肝癌在疾病早期,患者一般没有较为明显的特异性症状,起病较为隐匿,超声检查是目前临床中进行肝癌诊断的主要方式,具有检查费用低,无创伤,有经验的医师甚至可检出1cm以下的微小原发性肝癌,而在临床中患者的肝癌一般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出现,因此肝硬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往往会使得普通超声对微小肝癌的诊断性出现降低,影响其诊断效果[3]。

超声造影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能准确地对肝脏结节进行鉴别诊断,尤其对于微小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其正确率更高于CT检查[4-6]。超声造影剂微泡与血管中的红细胞相似,微泡到达脏器组织中的数量及进出的速度可反映该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状态[7],超声造影技术能够动态实时观察肿瘤组织在动脉期、静脉期和延时期等不同时相下血流灌注全过程,从而反映肿瘤的血供特征,对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上相对于传统超声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8]。

在微小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通常由不典型门静脉及肝动脉双重供血渐渐转化成动脉供血为主,同时伴随肝内一系列的血流动力学变化[9]。在超声造影检查中,根据患者的特向表现将患者的增强模式分为快进快出型、快进慢出型以及慢进同出型,代表患者的不同情况。在本次研究中,不同的病灶大小和不同回声病灶的造影时间是不同的,差异较为明显,显示根据造影时间的不同可以对患者的病灶情况进行判断;研究中患者诊断效能良好。

综上所述,在临床微小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肝脏超声造影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效果,能够较为准确地鉴别诊断患者的疾病情况。

参考文献

[1]贾春梅,李廷廷,康春松,等.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实时超声造影定量比较研究.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3,22(2):123-126.

[2]周小英,杨晓霞,etal.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小肝癌与肝硬化再生结节的价值[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6,8(2):24-28.

[3]贵传玲.超声造影技术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J].山东医药,2016,56(33):86-88.

[4]严昆,陈敏华,张秀梅,等.超声造影指导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应用价值.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1,20(1):18-21.

[6]张宁宁,程晓静,刘建勇,等.大功率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临床疗效及其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8(3):249-253.

作者单位:030006武警山西总队医院特检科

王晓霞,女,56,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

电话:13834503006,邮箱:wang6l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