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窦道慢性肉芽肿性炎物理治疗的应用

/ 2

乳房窦道慢性肉芽肿性炎物理治疗的应用

邓绍平周越

邓绍平周越(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617068)

【中图分类号】R32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264-01

【关键词】窦道、肉芽肿性炎、物理治疗

乳房窦道慢性肉芽肿性炎,在乳腺急性炎症之后发生。化脓性形成经外科手术切开引流、抗生素治疗、切口换药,而伤口持续几周或几月不愈合,潜隐性地逐渐成为窦道炎性病灶。这种窦道慢性肉芽肿性炎,以肉芽肿活动性炎变,乳腺组织破坏与芽生修复炎变反应同时发生,炎性病灶内血管炎变、组织水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浆细胞等浸润[1]。本文仅从康复医学治疗角度对乳房窦道慢性肉芽肿性炎进行的物理治疗发展作一综述。

1乳房窦道慢性肉芽肿性炎的诊断支持

1.1临床资料提供患者女性、非哺乳期、乳腺急性化脓性期时经外科行穿刺术已有脓液形成病程史,乳房行手术切开引流,经抗生素治疗,切口换药数拾次,伤口持续几周至几月未治愈,局部疼痛,无畏寒发热,由外科转来我科治疗。查体:乳房有轮辐状手术切口疤痕周围皮肤稍淡红,窦道口结痂处无明显脓性分泌物。扪触窦道口周围有少许淡脓性分泌物溢出,手术疤痕周围皮下组织稍硬,中度扪及痛,腋窝淋巴结无肿大。

1.2窦道病灶组织病理诊断外科行手术的方式取窦道组织作病理镜检,是确定乳房窦道慢性肉芽肿性炎必不可少的手段,能明确这种慢性肉芽肿性炎是否为感染性或异物性等所致,特别需与结核肉芽肿性炎鉴别。我科对乳房窦道慢性肉芽肿性炎进行物理治疗前,患者具有3次以上窦道组织病理诊断提示为“慢性炎症或慢性肉芽肿性炎”诊断结论。

2物理因子的作用机制

2.1音频电治疗作用机制这种中频正弦交流电治疗,频率2000HZ,电压低,电流不大。电流通过相关条状平板形电极输入电流刺激乳房窦道内腺叶、毛细血管、淋巴管、乳腺管,各种组织细胞的兴奋性和静息性起着调节控制效应。康复医学物理因子治疗所公认的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代谢产物,炎性物质排泄及组织芽生和修复。从生物电生理组织学和功能恢复方面,电流刺激能促进神经再生,发育和维持其正常功能。具有良好消炎、解除组织粘连,软化瘢痕组织达到解痉止痛,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也起着重要作用[5]。

2.2超短波治疗作用机制超短波温热效应能改善乳房窦道病灶内血液和淋巴循环,扩张血管、淋巴管,增加毛细血管及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病灶组织脱水,促进病灶组织干燥,利于炎症渗出物吸收。具有降低感觉神经局部组织兴奋性和消炎消肿,解痉止痛等多种治疗效应作用。

3物理因子治疗的选择

3.1音频电治疗应用电流频率2000HZ范围内正弦交流电进行治疗的方法。相关条状平板形电极置于乳房手术轮辐状切口疤痕及窦道口两侧,以此处为治疗靶点。将电极盖好塑料薄膜,用适当重量沙袋压实。患者感觉电流分布均匀,阈上刺激以能忍受的电流强度为限[2]。每次治疗20-25min每日1次,治疗2-4周,疗效较好,无治疗并发症。

3.2超短波治疗在音频电治疗结束后,即行超短波治疗,频率40.68MHZ、波长10m、大号电极板,对置于患者背部及乳房位,电流强度以患者感觉温热感为度,每日1次,每次20min,10d为一个疗程。与音频电治疗同步进行2-4周治疗,获得满意效果。在整个物理治疗期间,窦道口换药和药物治疗一律停止进行。

3.3治疗效果评定治疗前后进行测定患者疼痛程度,采用目测类评分法(VAS),0端为无痛,10端表示极痛。让患者移动标尺位置游标以确定其疼痛度。

3.4临床疗效:治愈,疼痛消失,窦道口结痂脱落,扪触无分泌物溢出。有效,疼痛明显减轻,窦道口结痂未脱落,扪及结痂周围和手术痕皮下组织无分泌物溢出,皮下组织稍软,轻度扪压痛。无效,治疗后30d与治疗前症状体征比较无改善。患者疗效追踪随访3个月,无复发。

4对患者进行心里调节与心理干预

4.1必要的心理调节女性乳房是女性性征器官之一,具有性征敏感生理功能。乳房窦道长期不愈导致患者焦虑、忧郁、精神压力,、心理紧张情绪。甚至疑虑自己患的乳腺癌而乳房窦道不愈产生心理损失感。是典型的心理应激差,心态适应不良,精神情感障碍,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针对缺乏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差者进行心理调节、相应帮助患者调节心态,缓解精神紧张和减轻压力,让患者保持乐观良好心态,利于降低患者身心危害[3]。

4.2必要的心理干预采取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满足心理需求、关心、理解、安慰患者,激发起患者对生活产生热情的心态,促进患者心理让有相信治疗作用的依存性,利于乳房窦道慢性肉芽肿性炎的转归。经过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患者学习、工作、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4]。

5物理因子治疗与展望

随着生物科学,生物电生理学及其康复医学科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发展,物理因子治疗工作者针对乳房窦道慢性肉芽肿性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有了进一步认识水平,乳房窦道慢性肉芽肿性炎患者,在临床采用物理因子治疗康复效果也有了较大提高。然而从物理因子治疗作用与机体不同部位窦道组织细胞,神经修复芽生,以及分化过程中的细胞因子,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兴奋性和静息性激活发挥的调控作用,应有进一步的物理因子治疗选择新的思路和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87-89.

[2]李孝军,李均.电穿孔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北京,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3):239.

[3]高辉,张海凤,李娟等.老年人抑郁症诱因分析[J].武汉,中国康复,2005,20(5):303.

[4]马景,张淑敏,李书平.心理防御机制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武汉,中国康复,2008,23(1):53.

[5]李春华,高炳庆,何竞.面神经损伤后电刺激对神经营养素-3水平的影响[J].武汉,中国康复,2005,20(3):137-138.